真实三国比三国演义的三国更精彩·《三国历史的教训》好书推荐

近来看了本书,觉得很有必要写一写读后感,写的时候,发现这一周的才思,都让给了危桥僵尸问题,导致现在只能干巴巴的说几句,关于这本书的评价。

首先想读传奇或者演义的请回避,这是一本关于正史的书,重点是讲解被误会或者被人们所误解的三国中的史实。这本书是以吕思勉先生的历史考据和《三国演义》中的小说家观点的对比展开的,所以如果对三国演义不熟悉的话,也是最好不过,因为这样的话,你就可以直接接收到相对正确的历史事实,而不仅仅是小说或者演义之言语。唯一的缺憾是如果不读《三国演义》的话,可能会觉得这本书很不接地气。

第二,这本书语言介于白话和半文言之间,感觉很多时候语言风格与鲁迅先生的风格很相似,有时候让我一度怀疑这是不是鲁迅写的。

第三,这本书可以算是一本有思想的书,沉静不下去的人,难以阅读。例如,有一部分关于战争部分的很难读,这部分我读了两遍还是恍恍惚惚,不明所以。

第四,里面真知灼见极其多,对人物的解析以及对历史的研读之深入远远超过了当前的“大家们”,这一点我是薄今人爱古人的。虽然当今时代信息极其发达,但是大多数做学问的都是流于表面文章,不肯踏踏实实的搞研究,“流动性学者”说的话是最值得考究的。所谓流动性学者,是指那些整天四处演讲而不踏实钻研的所谓学者。不过毕竟有比较才有鉴别,所以大家可以看一看再说话或许更有说服力。

最后,郑重推荐《三国历史的教训》这本书,至少能让你明白:曹操之心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黑,刘备的光辉形象也没有那么白。马谡和魏延也不是如此的不可救药,姜维的才能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将领那么简单。我知道这些话讲起来会引发争论,但是学问是互相探讨的,热烈欢迎看过此书的人热情讨论。

最后将这本书的经典段落摘录如下:

“后汉末年,皇帝昏庸,宠信宦官,因此政治紊乱,引爆了黄巾起义。因黄巾的起义,而引起刘备和孙坚的起兵。又因灵帝时候,少帝即位,国舅何进要诛戮宦官,而引起董卓的进京。因董卓进京,而引起废立之事,又因此而引起袁绍曹操等纷纷起兵讨卓,天下从此分裂。后汉的最大祸源,便是宦官和外戚。”

“人生在世,除掉极庸碌之辈,总有一个志愿。志愿而做到,就是成功,就是快乐。志愿而做不到,看似失败,然而自己的心力,也已经尽了力,也觉得无所愧怍,这也是快乐。志愿是各人不同的,似乎很难比较。然而其人物愈大,则其为人的成分愈多,而自为的成分愈少,则是一定不移的。哪有盖世英雄,他的志愿只为自己为子孙的道理?说这种话的人,正见得他自己是个小人,所以燕雀不知鸿鹄之志了。”

“封建时代,是有其黑暗面,也有其光明面的。其光明面安在呢?公忠体国的文臣,舍死忘生的武士,就是其代表。这两种美德,魏武帝和诸葛武侯,都是完备了的。他们都是文武全才。两汉之世,正是封建主义的尾声,得这两位大人物以结束封建时代,真是封建时代的光荣了。”

参考文献

[1]吕思勉,三国历史的教训[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7.05:1-200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