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们的恋爱2》:看得见的嘉宾阵容,看不见的顶层设计

芒果TV《女儿们的恋爱》第一季的最后,Selina任家萱和张轩睿成功牵手,满足了广大“CP粉“的美好愿景。9月5日,第二季首期正片上线,节目仅仅时隔四个月回归,再次体现了芒果TV自制综艺的速度。

而这一季最直观的改变莫过于“女儿们”的配置,从“三位单身女嘉宾+一对真实情侣”,变成了“三对真实情侣+一位单身女嘉宾”。虽然都称之为“恋爱”,但真情侣日常相处和单身女嘉宾约会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操作逻辑,就目前播出的内容来看,《女儿们的恋爱2》嘉宾阵容的改变于内容、于品牌价值都是弊大于利的。

一个人的感情线是否足以支撑整季?

《女儿们的恋爱》第一季的成功,一方面顺应着近年来情感类市场的热潮,另一方面也在于制作团队对嘉宾的精准选择。Selina任家萱作为有过婚姻经历但仍相信爱情的典型女性,不论是个人特质、明确的恋爱需求都与节目主题十分相符,她与张轩睿的情感走向和故事发展一直牵动着广大观众的心。而邀请到郑爽、郭碧婷、陈乔恩、徐璐加盟的第二季看似赢在了起跑线上,但实则对制作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观众“追剧感”缺失

恋爱真人秀之所以能够盛行,在于这类节目满足了年轻人的情感需求并赋予了其沉浸式的追剧体验。嘉宾们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走向持续制造悬念,赋予真实内容强大的戏剧张力,吸引着观众一直追看。而三对处在恋爱当中的男女拥有稳定的人物关系,不可能在节目中分分合合,使得这一季完整的情感故事线只能在陈乔恩部分产生。

在先导片的开头,节目组向四位嘉宾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想来《女儿们的恋爱》?”陈乔恩表示要找到帮自己开罐头的人,也就是明确的恋爱交友目的;而郑爽、郭碧婷、徐璐给出的理由分别是“请全国观众检验男友”、“分享自己独立的感情观”、“改进恋爱中的优缺点”。但明星的日常生活离大众较远,明星恋爱本身也不能反映普通大众恋爱的真实状态,观众看明星恋爱时被满足的更多是对其生活的好奇心,而无法从中得到太多代入感和情感共鸣。

在开篇通过采访或短片的形式把人物动机交代给观众,已经成为真人秀的常规操作。人物动机也就是节目制作动机,是推动整季内容进程的关键因素,因此动机的不充分必然会进一步加大内容填充的困难。

制作团队填充内容的难度提升

首期节目里,徐璐&张铭恩进行一日约会,去医院接回了狗狗,就“正式”问题发生争论后和好如初;张恒去接新剧杀青后的郑爽,与郑爽同学一起吃饭,回应了“软饭男”的问题;郭碧婷&向佐整理了新家,与狗狗们玩耍。三对情侣中,郑爽&张恒、徐璐&张铭恩此前恋爱日常曝光较少,大众对他们的部分还怀有一定期待,而郭碧婷&向佐此前已经参加过主打代际关系的节目,公开后参加的《我家小两口》仍在播出中,频繁出现在相近题材综艺里的二人已经透支了观众的新鲜感,两人搬新家的部分与《我家小两口》也略有重复,如何拍出差异化内容会是困扰《女儿们的恋爱2》整季的难题。

而陈乔恩的故事线能否好看,就在于节目组挑选男嘉宾的诚意如何。如果能为其找到优质且合适的男嘉宾,两个人有甜蜜和互动和长线的发展自然是最理想的;若是双方毫无火花且频繁更换,观众也会很快就对内容失去兴趣。第一位男嘉宾艾伦(曾伟昌)出现后,陈爸爸直言“不大喜欢”,弹幕充斥着网友“换一个”的言论,观察员张绍刚和姜逸磊(papi酱)则认为还算不错。两人尚未明朗的感情线背后其实暗含着创作者的巧思, 想要得知人物后续发展和想要证明自己判断正确的双重动力,驱动着持相反意见的围观群众继续追剧。而不论结果如何,总有一方会“真香”,届时又会引发下一轮话题。

在第一季的基础上,《女儿们的恋爱2》在制作模式上几乎没有变动,目前观众看到了艺人流量给节目带来的红利,却没有让人看到一档综二代的创新之处,以及应有的顶层设计和价值观输出。

除了嘉宾阵容,综N代还应该有哪些升级?

在《女儿们的恋爱2》正片上线之前,围绕嘉宾产生的话题已经发酵了一个多月。节目在8月11日、15日分别上线了心动篇、告白篇,22日直播郑爽生日会,29日先导片上线。60分钟的先导片分为“父女一日独处”和“真心话之书”两个部分,而心动篇、告白篇的内容都不足20分钟,完全可以整合到先导当中,预留如此长的预热周期,与其说制作团队对新一季内容有足够的信心,倒不如说是对艺人本身的流量和话题性有充分的把握。

 “奇葩”编排之后,第一期没有给人必须看下去的理由

而“奇葩”编排之后,第一期并没有给人一个必须看下去的理由,郑爽&张恒、徐璐&张铭恩有一些小吵小闹,郭碧婷&向佐依然恩爱,陈乔恩的男嘉宾还有待观察。但不出意料的是,首期上线后#郑爽男友回应软饭男争议#登顶热搜第一,艺人自身存在的话题不断给节目提供了热度,大众再次陷入对其情感关系的议论中,这样的舆论走向着实令人有些担忧。作为一档代际情感观察真人秀,如果大众对节目的讨论仅仅停留在明星八卦,而不关注内容本身,不仅不利于这一季节目的有效传播,对IP 的长线发展更是一种伤害。虽然嘉宾阵容已经无法改变,但《女儿们的恋爱2》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

挖掘嘉宾典型特性,展开社会性话题

首先,可以通过挖掘嘉宾身上的典型性,引发不同人群的情感投射。第一季的四位女嘉宾年龄性格、婚恋经历、对爱情的观念都不相同,使得现实中不同圈层的人群都能在她们身上找到代入感。而在第二季差异性没有这么显著的情况下,更需要制作团队放大每个人的特质,比如郭碧婷是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准新娘,陈乔恩是向往但不强求爱情的大龄女性等,以此来拓宽节目受众群、增加用户粘度。

其次,可以根据内容进行不同维度的社会性话题延展,而话题在节目之外是否能得到有效发酵,真人秀部分和演播室嘉宾的讨论都十分重要。情感类节目常有的一个误区是只局限于爱情的常规话题,从第一期来看,《女儿们的恋爱2》提及的话题包括爸爸看到女儿和男友牵手拥抱等亲密举动的感受、男人需不需要会做饭、结婚要不要生小孩等,大部分都属于老生常谈,且嘉宾的讨论都只是点到为止。其实先导片中陈乔恩跟父亲的相处方式就是在代际关系方面的一个良好示范,节目真实还原了中国家庭中父亲跟女儿独处时相对无言的状态,引发了年轻用户的共鸣。

在普世性话题的发散方面,《我家那闺女》就做得很好,比如焦俊艳和姜逸磊谈及的人生排序问题就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烈反响。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父母、孩子比自己更重要,而姜逸磊给把自己排在了第一位,然后才是伴侣、孩子、父母,替不少新时代女性说出了心声,也让大众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新的思考。而高亚麟说的“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在,你看不见死神,父母一没,你直面死亡”一下子戳中了无数观众的心,更是被网友称赞“提升了整个节目的高度”。

本季邀请姜逸磊与张绍刚一同担任演播室观察员,看得出节目组是想在思想性方面发力的,但目前还没有看出成效。如果《女儿们的恋爱2》如果能有一个同等高度、深度、广度的话题输出,节目就可以算得上成功了。

完善顶层设计,输出正向价值观

而这一季采用三对情侣嘉宾带来的故事线缺失和大众关注点的偏移,归根结底在于节目在创作之初就没有构建出一个清晰的顶层逻辑。综艺市场上真正优秀的节目在顶层价值观上都有着各自的设计与思考,而能够做到第三、四季乃至延续了七八个年头的节目,除了在内容层面坚持不懈地创新,更在一直迭代顶层的价值逻辑,以满足当下用户的精神需求。

而《女儿们的恋爱2》“关注女性成长,增进代际沟通,树立家风建设”的口号过于空泛重复,且指向性不明确,放在其他情感类也同样适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内容又局限在明星情侣的日常生活,节目热度仅仅来自艺人自带的流量、对艺人隐私的消费,那么大众自然不会去注意节目在社会性议题上的思考和所要传递的正向价值观。市场上多的是嘉宾阵容强大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节目,《女儿们的恋爱2》制作团队不能只通过消费流量来获取前期短暂的话题热度,而应该专注打造能够输出正向价值观的“刚性”内容,才能避免后劲不足,这一IP也就能拥有更强的续航力。

结语

在我国综艺节目更新迭代速度如此之快的当下,用户对好内容的需求也越发旺盛。一档节目是否有明确且独特的顶层设计,不仅关于一季节目的品相和收效,更关系着品牌综艺IP长远发展的可能性。而真人秀IP的长线发展一定是要通过嘉宾来释放节目的价值观,真正优秀的内容制作人应该对自己要做的节目和嘉宾的构成有清晰的认知,要以内容题材为核心去寻找最适配的嘉宾,而不是一味的寻求流量艺人、通过艺人自身的话题博眼球。

恋爱交友是近年来大热的题材,而芒果TV在情感类节目的产量和丰富性都处在行业领先地位,《女儿们的恋爱》想要从中突围并牢固树立品牌,绝不能单纯依赖嘉宾。而在明星阵容之外,《女儿们的恋爱》第二季是否会实现其他层面的升级,不妨让我们多看看几期正片之后,再做定论。

— THE END —

作者 | 刘翠翠

编辑 | 都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