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回忆之李昂:追梦累了,睡一觉,醒来后太阳照常升起

(李昂,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校园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戏剧文学学会顾问。已出版语文教学专著有《语文之美》、《教坛漫笔》等,以及各类文学著作,总著述达600万言。)

null

当代中国文坛作家叫李昂的有好几个,被大家所熟识的多为台湾作家李昂; 但为我所熟悉的却是家乡衡阳籍作家、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李昂先生。 本文记述的就是我与李昂先生的两三件往事。

二十多年前的李昂先生在少年时代的我心中,与现在已经成为油腻大叔的我在那帮年轻粉丝心中一样,是一个大腕式的厉害角色,即网络流行的所谓大咖。依稀记得,李昂先生是衡阳地区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作者,那时还身居要职,是市教委副主任,市语文组组长,《衡阳校园文学》杂志的主编。

那时,我在湘南某偏僻农村的一所普通高中读书,业余写点诗歌散文,也在当地报刊杂志上偶尔发表出来,算是个眼高手低的文学少年,写文章时经常想着来点儿新意,以让读者另眼相看。

高三上学期期末,全省高中会考,作文题是认真阅读荀子那段话“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自己命题,写一篇议论文,记得我写的作文,题目叫《跬步与千里》。

写完作文,交了卷,走出考场,内心忐忑不安,觉得跑题了,因为全文没有用名家伟人成长成材的故事作为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是另辟蹊径,从自己成长出发,把做一名作家的理想比作千里,把平时向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的故事比作跬步。

null

找当时的语文老师谭先荫先生求证,谭老师也觉得够悬,即使没跑题,至少也不可能像平时作文那样拿高分,能及格就烧高香了。这件事儿带来的不快,让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耿耿于怀,吃饭睡觉都不香,包括那个寒假和春节。

高三下学期开学,就要面临即将到来的决定命运的高考,也就没想那么多了,把时间和精力尽可能地放在功课上。

南方的春天来得格外快,四月份就春暖花开了。那个春天的早上,我坐在教室里,正扯开喉咙晨读。坐在教室门边的那个女同学跑过来,打断我读书,告诉我说,走廊上有个亲戚在找我。

我放下书本,来到走廊,看见没有熟人,只有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但我不认识他。记得他穿着一件淡淡的衬衣,隐隐透着红格子;戴着大大的墨镜,遮住了半边脸,一幅与我们乡村普通中学格格不入的打扮。

当时我想,他不是我亲戚呀,我家也没有失联的亲戚呀,莫不是骗子?

但他见了我很高兴,紧走了几步,握住了我的手。碍于礼貌,我还是很客气地跟他攀谈了起来。在确认我是曾高飞后,他十分兴奋地拉着我的手,走进了教室,站在讲台上,示意全班同学安静下来。

他对全班同学自我介绍说,他叫李昂,是市教委副主任,这次来,是因为你们班曾高飞同学在全省高中会考中作文得了满分,是全地区第一名。他还说,本来阅卷组觉得那篇文章是数年来会考中难得一见的佳作,要加4分,但这要向省教委汇报,专家共同评审,在汇报前,几个阅卷老师又细心地读了一遍,发现有个错别字,就只好打满分,没法加分了。

在我们那种乡下普通中学,还从来没出过全市冠军,也被管教育的“衙门”遗忘,县教育局来个小科长,就是大领导来了。市教委副主任来,那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早就有同学溜出去,把这事向班主任汇报了。不到五分钟,教务主任来了,副校长来了,校长来了。一大帮人把李昂先生围在中间,前呼后拥地架离了教室。

到教室门口,李昂先生挤出人群,折回来,走到我身边,一只手拉着我的手,一只手放在我手背上,语重心长地说:努力啊,年轻人,以后衡阳文学在中国文坛有没有地位,就看你们年轻人了!

临走,李昂先生从裤袋里掏出一张纸条,塞在我手里,上面写着他家和单位的地址,要我方便的时候,到市里找他,一起好好聊聊。当然,市与老家之间,有一百多里路,除了高中前读中专的时候,呆过一段时间,之前和之后就没有去过。但我有了他的地址,就给他写了信过去,他很快就回了。从此就建立了书信往来。

null

在来找我没多久,李昂先生就给我寄来了两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衡阳校园文学》。开篇之作,正是我的那篇高中会考作文。李昂先生还在前面用饱含感情的文字写了编者按,后面附了评论。当年《衡阳校园文学》是全市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教材,精选的是全市中学生的优秀作文。我的作文得到李昂先生的青睐,对少年时一心一意做着梦,想长大后成为作家的我来说,是一个多大的鼓励和动力啊!

那个学期,每期《衡阳校园文学》出刊前,李昂先生差不多都要来信向我约稿。他的信很长,絮絮叨叨的,学习生活,方方面面都要问个遍;他的字很漂亮,龙飞凤舞;他的信用的信封是市教委公用信封,信纸是市教委公用信笺,每次从班主任那儿接过李昂先生的信,我都被同班同学羡慕得不行,小小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满足。

高中最后那学期,紧张忙碌,恨不能一天24小时都泡在书山题海中。最休闲的,就是在座位上,闭目养神一会儿,憧憬一下上大学了,尤其考上了中文系,可以自由地放飞文学梦想的美事。

其实,自己希望的放飞文学梦想,不用等那么久,高考一结束就可以了。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拜名师了。名师理论深厚,实践丰富,点拨一下,可以让人少走弯路,更何况名师还有很多报刊杂志编辑资源,可以拿过来,为我所用。

在自己崇拜的本地名师中,李昂先生排在第一位,看他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高考结束的第二天清早,我坐上了最早的那班车,到了市里,一边问,一边找,到了市教委大院。到了李昂先生的办公室前,我门都没敲,就推门进去了。当时李昂先生正在埋头编辑稿件,看到我来了,有点吃惊,但很高兴。

寒暄了几句,李昂先生问我吃饭没有。买了票,我已经没钱吃饭了,正饿得眼冒金星。但我嗫嚅着,没有回答。李昂先生一下就猜出了我的状况和心思,他放下工作,领着我,穿过几条街巷,到了他家。家里没有其他人,他拿出一本《湖南文学》的杂志,要我先在客厅沙发上看看书,然后他自己进了厨房。

我听见厨房里一阵叮叮当当,十多分钟后,李昂先生端出了一大碗肉沫面条,碗里还盛着3个荷包蛋。

那是我吃过最香的一碗面,也是吃得最饱的一碗面了。吃完面,我跟着李昂先生又回到了市教委,在办公室跟着他一起看稿改稿。下午,我要赶回乡下。李昂先生把我送到车站,给我买了车票,一直看着车开走。李昂先生站在七月的烈日下,向着越来越远的汽车挥手,直到彼此看不见。值得提出来说一下的是,那天幸好李昂先生给我买了车票,否则,我口袋里钱不够了,只能坐到离家的隔壁镇,还有十多公里得自己在黑夜中走 。

null

那是我20多年来最后一次见到李昂先生。两三年后,在大学期间,寒暑假回老家,路过衡阳,去市教委找他,他已经退休了。靠着记忆,找到他家,他也搬家了。那时候,也没有手机。我曾经拜托在衡阳的文朋诗友找过他,都没有结果。就这样,我和李昂先生彻底失去了联系。

转眼就20多年过去了,这些年来,心里一直牵挂着李昂先生,将他放在自己心中人生导师的位置上。我想,他肯定也牵挂我。现在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信息发达。借助网络,我一直在关注李昂先生。我得知李昂先生仍然健在,也常被当地中学请过去,举办阅读和写作相关的讲座。这让我十分高兴,这些都说明李昂先生仍然身体健康,思维敏捷。掐指算来,他应该80多了。

作为当地文坛伯乐,李昂先生赏识并施恩的文学少年很多,包括我高中校友、原法治周末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现腾讯公共事务副总裁肖黎明先生。当年的肖黎明少年老成,才华横溢,散文和小说写得超级捧,常在《衡阳校园文学》的重要位置上发表,深得李昂先生赏识——在当年,我和肖黎明,也常被李昂先生在不同场合提起。

与肖黎明先生一起回忆当年文学往事,都不约而同地聊到李昂先生,都对他充满了感激。我们也曾数次相约,一起回衡阳找找李昂先生,与他共话文学和人生。但因为彼此都忙,很难有时间交集,至今仍然搁置着。

不晓得完成这个心愿,要到什么时候。但想起李昂先生,就想起他那本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

人生追逐梦想,就像李昂先生的小说所喻示的,很多时候是在黑夜中行走,这个过程或许千辛万苦,千艰万难,奔跑累了,就闭上眼,好好睡一觉,第二天起来,太阳照常升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