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鄂伦春族代表张慧

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亲情关怀下,各族群众团结互助谋发展、凝心聚力奔富路,全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继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级生态乡”“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传统村落”等13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一是抓医疗,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制定了爱辉区鄂伦春族居民医疗费用管理暂行办法,由地方财政每年为鄂伦春族群众全额缴纳城乡基本医保费用,对鄂伦春族群众大病住院可报销范围予以全额救助,门诊诊疗费用为一般居民的2.5倍。新建乡级卫生院,配备现代化诊疗设备,群众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

二是抓教育,群众文化素质显著提升。出台鄂伦春族学生教育补助政策,地方财政对鄂伦春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年给予专项补助;对报考民族中学的鄂伦春族考生给予政策性加分;对鄂伦春族考入大专院校和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学生,实施一次性奖励政策;对考取硕士以上学历的统招学生实施一次性奖励政策外,每年补助学费。

三是抓基础,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在党和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倾斜下,让新生乡昔日的林间小道变成了水泥公路,便于迁徙的撮罗子换成了舒适的砖瓦房。建成“瑟尔魄乌力楞”原始部落体验区、刺尔滨河谷观光区等一批展现鄂伦春族游猎生活和原始文化的旅游景观,叫响“北方游猎第一乡”旅游品牌,新生乡已成为富有鄂伦春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村寨。

四是抓产业,特色发展模式初步形成。经济发展模式由下山定居前的狩猎经济转变为以绿色农业、特色牧业为基础,以民俗旅游产业为牵动,带动多个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融合”新模式。以“鄂伦春民俗探秘游”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带动旅游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

五是抓保护,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借助爱辉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有利契机,对鄂伦春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式挖掘,扩建岭上人博物馆,建立非遗技艺传习所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19项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纳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