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为霜,三秋过半

2019年9月8日,农历八月初十,早晨6点16分46秒,白露时分,三秋至半。此时的北方,当初还只是初生的芦苇,已经一片苍茫,暑气渐渐消失,夜间气温骤降,露如霜白,

节气为何能精确到分秒?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阴阳合历的结果,传统社会中往往只精确到日,但在现代,却可以精确到秒。这和计算方法、计算工具的改进有关。

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太阳运行的变化,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但从地球上看,就是太阳在天空的位置在变化,以一年为一个周期,这个过程中,太阳移动的轨迹,就是黄道。把黄道分为360度,每天移动一度,每十五天一小节,即为节气。

计算节气,其实就是计算太阳位置到达特定整数度数的时间,因为地球持续公转,太阳位置也一直在变化,在任何一个点上,都是一掠而过,所以计算的数据,是可以无限精确的,精确到秒,只是和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观念相符合。以白露为例,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即为白露,2019年的6点16分46秒。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农历、民用历书一直由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室负责推算并发布。1969年,紫金山天文台推出中国第一本天文年历《1970年天文历》,此后成为惯例,每年都会编算和发布下一年的天文历。

在计算机问世之前,天文历的演算极其复杂,太阳运行的速度、角度、其他天体的引力都要计算在内,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但随着计算机出现并快速发展,天文历演算变得简单起来。美国、法国等都曾公布精密星历表的计算方法,使得普通爱好者亦可通过一己之力计算历法。

2017年,我国发布了推荐性国家标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这一标准规定了农历的编排规则、计算模型和精度等,其中就规定精度应达到1秒。这一标准是既为农历编算提供了标准,也方便天文爱好者自己计算立法。

蒹葭、薜荔、芙蕖,那些君子所爱的植物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其中的蒹葭,即芦苇。蒹,《说闻解字》中说,“蒹,雚之未秀者”,即没长穗的芦苇,蒹是古代青州、徐州(今山东、河南一带)的方言。葭,《尔雅·释草》中说,“葭,华,即芦也”。毛苌《诗疏》则认为“苇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芦;长成曰苇”。沈括《补笔谈》中持同样的说法,“初生为葭,长大为芦,成则为苇”。

唐朝刘禹锡的诗说“秋声思芦苇”,许多诗词中,都把芦苇作为秋天到来的象征,如“秋声飒飒芦苇寒”“芦苇西风雁影孤”“年去年来芦苇秋”等。

芦苇可入药、可为饲料、还可以造纸、造笔、造乐器,雅俗共用,所以颇得古人赏识,认为芦苇有“君子风度”。

除了芦苇,和白露相关的动植物还有很多,白露三候都和鸟有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意思说迁徙的候鸟已经南归,不迁徙的留鸟则开始储藏过冬的食物。

杜牧写秋的诗句中,有“霜岩红薜荔,露沼白芙蕖”句,其中,薜荔、芙蕖,也都是和秋天相关的植物。

薜荔也叫木莲,攀援或匍匐灌木,是良好的绿化、护坡植物,古代南方种植较多,果实农历八月成熟,可以直接做成凉粉,所以也叫凉粉果。宋代司马光将薜荔和竹并列,认为它是符合君子风范的植物,“修竹非俗物,薜荔亦佳草。村之君子庭,人来见逾好。”

芙蕖即荷花,更是君子的象征,清代李渔说,“群花之令时,只在花开数日,芙蕖则不然”,因为它的一生,都是美景:荷叶出水之日,即能点缀绿波。生出茎叶后,则越来越美,有风飘摇,无风袅娜。及至花开,更是娇艳欲滴。花谢之后,还会生出莲蓬、结出莲子。“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在李渔眼里,荷花不仅“出污泥而不染”,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既可观赏,又能食用,“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白露风物,要吃白色食物?

白露时节,炎热彻底消退,天气日凉,春捂秋冻、寒从脚起,传统文化中,秋天是保养的关键季节,不仅对应五行的“肺金”要养,还要注意保暖、增加热量摄入,以备过冬。

“民间说‘白露身不露’,意思是,白露之后,就要穿长袖的衣服,日常穿衣不能露出身体,以防着凉”,著名民俗学者高巍说,“除了日常穿衣之外,白露之后,早晚温差开始拉大,多的时候可能相差10℃,所以也要注意加衣防寒”。

在饮食方面,秋季干燥,多以水果蔬菜补水分的不足,高巍说,“应时当令的白薯、龙眼等,在秋天比较受欢迎,应该多吃一点儿”。

在南方,还有采集“十样白”的风俗,高巍说,“一般是十样名字中有‘白’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白茅根等,以之煨乌骨白毛鸡,以应白露这个节气的名字”。

白露是八月的节气,此时大江南北,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桂花恰好是白露的应节花木,可食用、可药用,还是香料,此外,在古代也被认为是吉祥的植物。《吕氏春秋》中说,“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招摇即《山海经》中所说的“招摇山”,山上多植桂花。在江浙一带,有白露时分酿造桂花酒的习俗,古人认为陈酿的桂花酒有“健脾胃、助消化、解郁气之效,因此在秋天饮桂花酒,正符合时令的特征。

此外,秋天也是菊花开放的季节,古人也会制作菊花酒、菊花茶,并认为这些饮品也都有降躁去火的功效,可以降低秋天干燥的气候对人的影响。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唐峥

校对 卢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