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经第十章的随想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主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一章主要是在讲人们在社会交往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之德,在老子看来,只有依这些行为规范之德行事才可以产生共同利益之道而成功。这些具体的行为规范之德是:

言行一致——“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单纯质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坦荡纯洁——“绦除玄览,能无疵乎?”

无为而治——“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柔性应变——“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大智若愚——“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这几条表面上看是一些美好的道德,而深层次看,这些德都来源于共同利益之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行为规范。

因为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对平衡自然规律,不谋求以侵占别人利益来实现自己贪欲的人,才敢于“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只有实事求是,客观真实不加杂个人私利的人,才能做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的单纯质扑,柔弱无瑕。

只有心无杂念,信奉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事的人,才会“绦除玄览,能无疵乎?”地坦荡纯洁,无愧于心。

只有目光远大,真心为民,严格依道遵徳的人,才能“爱国治民,能无为乎?”的无为而治,严格约束自己。

只有顺势而为,不强硬固守既得利益的人,才会“天门开阖,能为雌乎?”的在事物运行变化中,柔性应变,而不强硬固执。

只有看事总以根本的,长远的共同利益之道为重,不计较个人一时小得失的人,才可以做到“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的大智若愚,“上德若谷”。如果能做到以上这些,在做事时就能顺应自然的发展进程:依道而生,遵守行为规范之德而行,为“生之畜之”;功成身退,事毕知止,为“为而不有”;不追求特权,不赢者通吃,为“为而不恃”;顺势执政不搞专制,为“长而不宰”;这就是与道有无相生的规范之德,一切事要想成功必须有公开的清晰明确,坚定合道的具体规范,人们行事才有据可依,不能动用因人而异的潜规则。“是谓玄徳”深奥而决定之德。我们知道,道和德是有无相生,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了组成事物各方面对立统一产生的共同利益之道,也就是共同利益之势的威压,就没有相应规范的建立,也就是德的产生,而没有了德,道也失去了基础,无法显现维系。试想如果没有共同利益的势的压制,在一个封建王朝的时代,那些以武力为专制后盾的人,口含天宪,还会真实地实行言行一致,单纯质扑,坦荡纯洁……吗?那不是笑话吗!但这并不防碍他们言行不一地去讲,而且要大讲特讲,不会讲就是不会当官,当贪官的首要条件就是得会演戏,把假的演得和真的一样,否则他也没有机会贪这么多,一级演员的头衔非和坤之类巨贪莫属。但是,假的无论如何也演不成真的,所以封建社会上层管理一直无法稳定有序,也无法长期持续不了。

将封建官场这一套如果用于自负盈亏的实业肯定就更不行了,因为干实业必须实亊求是地遵守权利和义务相对平衡的自然规律,必须符合社会共同利益的需求才能生存。所以老子开篇第一句就提出了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营魄抱一”,因为没有这一条,其他所有的德,都可能会成为空头支票。而空头支票的例子太多,作用太大了,古今多少人都在开,帝王在开,官员们在开,骗子们在开:保你发大财,保你升大官,保你考上好学校,保你药到病除、百病全消,保你成名成家,保你占最大的便宜……;许多人借酒劲在开,许多家长为催孩子学习也在开……到底有多少人在不停地开?到底开出来了多少空头支票?谁也无法知道,谁也无法统计,那怕你有超级计算机。但是,真正可怕的,不是有人在开,而是还有多少人在相信!只有当绝大多数人不再相信空头支票,而是坚决地义无反顾地要求兑现,并且严惩不能兑现者的时候,开空头支票的人自然就消声匿迹了。那人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因为封建帝王和官员后面有强大的武装支撑,不许你追求真相,也不会给你权力和渠道去追求真相,所以你只能听,信不信由你,说不说由他。而骗子的空头支票所以盛行不衰,是因为人们普遍存在的私心贪欲,不想遵守权利和义务相对平衡的无为,因为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太慢,太累,如果有个一夜暴富,心想事成的捷径多好!而骗子就是专门推销各种捷径的,一拍即合,你情我愿,有贪欲的民众和骗子是一个完整的对立统一体。只要民众贪心不死,骗子就不会失业。有些人上当受骗还不止一次,发现这个希望成空,再找下一个,总会找到,找到一个就赚了。你骗了我,我再去骗别人赚回来的心理,成为延续骗局的动力。由于人们贪欲常有,骗子们换着法子的空头支票便得以常开,几千年绵延不绝,如今商品社会了,此风更盛,人人想发财,一夜暴富,空头支票满天飞,随处可见,随时可见,你骗来的钱再被别人骗去,累死公安,忙坏媒体。但最后不论骗人的,受骗的没有一个赢家。人们不收起有为贪欲,收起浮躁,回归言行一致、单纯质朴、坦荡纯洁、无为而治、柔性纠错、大智若愚的德,单凭任何政府也无法对骗子赶尽杀绝。因此贪欲的土地上难以结出理智的花朵。普遍的贪欲也是一种无形之势,会影响、作用、制约社会现实中各种有形物质的生产流通,要想达到物质现实社会的和谐有序也应该非常注重对于无形的贪欲之势的鞭笞清除,最有效的清除办法是各群体平等的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共同利益之势,是时时处处坚守各项法律规范之德。。

老子在本章提出的这几条:言行一致、单纯质朴,坦荡纯洁、无为而治、柔性纠错、大智若愚,不侵权占有、不追求特权在我们现在看是多么令人神往但又多么不易达到。但是如果我们暂时从充斥欲望智巧,纷乱杂陈的社会环境中解脱出来,静下心来,“致虚极,守静笃”从人类一无所有的原始社会开始,来寻找生产生活的真相初衷。就像我们要观察一个早己被漫长的岁月变迁和重重污染的出土文物一样,一点一滴地剥去层层岁月附上的污物,亮出本来面目。人之始,没有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切纷杂取利智巧,是单纯质朴的,要生存就要采集、捕获、耕种生产来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质,并从中得到满足和快乐。这是唯一的生产生活目的,这才是人们生活的本质。在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向大自然索取时,不能有一絲一毫的言行不一,打猎时,弓箭差一丝一毫击不中要害,也捕获不到猎物;种田时,锄头不到,杂草不会死掉,土壤也不会自动松软;一粒种子水份、温度达不到发芽条件也不会萌发;工匠们的冶炉,金属差一度也不会融化,工艺差一丁点也不会有完美的器皿,更不要说精美的工艺品。在这些生产交往中,言语是用来沟通合作交往的,用于平等地相互关怀爱护的,是单纯质朴的,真实的可信的,也是温暖柔和的。大自然不承认空话和谎话,也不知道等级特权为何物?人们不用也不会乱开空头支票;这里用不着堆砌多么华丽动人的词藻,用不着故弄玄虚,用不着隐瞒欺骗,更用不着阴谋智巧等纷杂智巧。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真正在创造衣食住行的物质的劳动科学技术的第一线上,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庞大的航天器容不得一个小螺丝钉的马虎的;任何一个数据微小的差异也会使一个历经多时的试验功败垂成。这里没有侥幸,也没有特权,贪欲在这里也不起作用,等级也不会被大自然买账。这里起作用的是义务和权利,付出与回报的相对平衡的无为。单纯质朴和坦荡纯净,柔性自然的知错既改是必备的品质,因为在一是一,二是二的立竿见影的生产一线,你不专注务实是干不了的。尤其是在科研中,单纯质朴,心无旁婺,坦荡纯洁,柔性纠正是必须的,在科研中最忌讳就是耐不往寂寞,这山看着那山高;心存侥幸杂念去抄袭造假,那样不但会毁了自己,还会扰乱了学术的纯净之地。在社会最基层的生产和科研一线,需要“明白四达”的各种知识,有探索不完的科学玄念,几乎毎天人类的知识都在累积,都在变化,都有或大或小的突破,但是这些可以说是浩繁的知识却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相互算计的贪欲之智巧,虚伪的等级礼节格格不入,许多在自己领域内聪明智慧的一线劳动者和科技人员在这些贪欲智巧,虚伪的等级礼仪面前不知所措,像失去所谓上等人风度的傻子一样。但是,正是这些大智若愚的人们,用他们的言行一致,单纯质朴,坦荡纯净,无为而治,柔性应变,大智若愚才创造着人类生存的衣食住行的物质和人世间相互交往中最真诚、纯洁、温柔的真爱。这些老子认为的深远的徳,就存在于社会根基处的民众之中,如果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他们生产科研实践的第一线中表现的这些德都是必须的,自然的,无法替代的。因为人类的物质和科技的果实,都是人类和自然界对立统一产生的共同利益之道的结晶,没有这个依照权利和义务,阴和阳的相对平衡之道是结不出果实的。如果把社会上流行的虚浮的个人功利主义的充满虚伪智巧,貌似举止高雅,风度翩翩的这一套运用于与自然界物质领域的生产科研一线中去,会是什么结果呢?会产生物质的果实吗?不能!正因为不能,才反衬出了老子的事物各方平等的相互影响、作用、制约对立统一产生共同利益之道的存在。社会的根基处一线生产和科研群体所拥有的诸如:言行一致,单纯质朴,坦荡纯洁,无为而治,柔性纠错,大智若愚等各种美徳,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人类在与自然界物质的相互制约对立统一交往中必然产生共同利益之道所必然的显现之德。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