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韶山》剧目大透析之第一幕 日出韶山•人生无处不青山

童谣声声,日出韶山。“漫天星河,明月当头,山峦重叠,村落夜景。一声啼哭划破夜空,韶山冲里,石三伢子诞生了。他是咱家的孩子,他是韶山的孩子。他是我们心中的宝,他就是伟人毛泽东。

就在那间普通的农舍里,一家人沉浸在喜悦和欢愉中。窗影映射出父亲把石三伢子高高举过了头顶的剪影,“毛家后继有人了!”父亲大声的叫着,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屋内热气腾腾,虚弱的母亲望着石三伢子脸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石三伢子那张粉红色的小脸胖嘟嘟的,在油灯下显得极其可爱,家里人兴奋不已,屋里屋外忙个不停。

打开学堂那扇窗户,毛泽东在私塾里伏案学习,手里拿着一只毛笔,正在练着毛笔字,小手握着毛笔聚精会神的练着。教书先生踱着方步来到毛泽东身边,看着他的写出来的字,啧啧舌发出了赞叹。“好字啊,好字!好好练啊,石三伢子,将来说不准会成为书法家呢!”石三伢子听话的点点头,继续伏案练习。

学堂的窗外,郁郁葱葱,远处峰峦叠嶂。石三伢子站在窗前遥望远方,在他眼中的世界是无穷大的,也是无法预知的。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就饱读诗书,为他将来的文学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

荷塘上,半耕半读的毛泽东酷爱读书,阅读古典文学,阅读《盛世危言》,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越来越强烈地领悟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秋的硕果,必然要经历风雨的历练。毛泽东毅然走上革命之路,大步走出韶山。即将出外求学的毛泽东,离开韶山时,给父亲留下了一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青年毛泽东受到进步思想召唤,看到百姓疾苦,不断学习探索,励志挽国家于危难,救人民于水火。他独自踏上寻求真理之路,奋勇投身革命,走向光明,走向梦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