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书写在人类五官上的神学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纵目神面具

在器官神学方面,现在我要来谈谈眼睛崇拜。四川三星堆遗址中最引人瞩目的文物,显然就是那些形形色色的“眼睛”。其中最不可思议的是青铜面具上的“纵目”,最长者达到30公分,犹如焊接在眼睛位置上的两根圆柱体,发射出神圣而诡异的气息。

古蜀文明提供的神圣眼睛图像,具有哪些基本形态呢?第一种,就是刚才所说的立体“纵目”;第二种,是垂直方向的平面“纵目”;第三种,则是占据面部四分之一的硕大眼睛。

作为面部器官之首,眼睛从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宗教器官,它通常是伟大的日神的象征。这种眼睛,不但构成了甲骨文的“日”字,也出现在古埃及日神拉与荷鲁斯的形象里。太阳就是荷鲁斯的一只巨大眼睛,被称为“荷鲁斯之眼”。这只眼睛还出现在印度太阳神苏里耶的形象里,成为祂额头上的“第三只眼”。

眼睛崇拜引发了古怪的数量竞赛,在佛教经籍的记载中,释迦牟尼有五只眼睛,除了一对肉眼,祂还拥有智慧之眼、理解之眼和全知之眼。在佛教造像中,尤其是观世音菩萨的形象,祂的眼睛多达千只,但它们不在面孔上,而是长在一千只手的掌心里。

在中国本土文化体系中,眼睛同样是重要的政治器官。金文的“民”字,就是一只被锥形物所刺瞎的眼睛,这意味着人民必须是盲目的。专制权力企图利用这种刺瞎手术,让人民陷于永远的黑暗和愚昧之中。因为民众的眼睛一旦雪亮起来,就会识破统治者的谎言,看透苦难背后的真相。与此截然相反的是,国王和祭司都拥有大而明亮的眼睛,足以洞察世间的一切。毫无疑问,眼睛就是权力,而巨大的眼睛更是强权的象征。

洛阳龙门奉先寺卢舍那佛像

在甲骨文里,“夏”是一个长着巨眼的男人,而“蜀”则是一条蜷曲的生物,模样有点像蚕宝宝或蛇,头上顶着一只夸张的巨眼。古文字是最坚硬的证据,它表明夏和蜀的统治阶层,都是典型的大眼族,而非“眯缝眼”的蒙古人种。

眼睛在面部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然而,有没有比它更厉害的器官呢?那就是耳朵。耳朵是一对奇妙的智慧型器官,是人体构造中最具哲学意味的零件。哺乳动物的耳朵大多长在头顶,因此地位比较崇高,但人类的耳朵却有所不同,它们谦卑地下降到脸部的两侧,往往被下垂的头发所遮蔽,看起来似乎无足轻重。不可否认的是,与动物相比,人类耳朵在生理上发生了严重退化,但是在精神方面,它们却拥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耳朵神学由古老的宗教哲学所推动,被记录在《吠陀经》、《摩奴法典》和《道德经》里,它要求人展开热烈的倾听,以获取关于世界大音的消息。我们应该懂得,在文字还没有被广泛运用的口传时代,在泥版、莎草纸、青铜器和丝帛的缺席下,谛听是真理和教义传播的主要通道。

由于耳朵所具有的神学价值,历史上出现过一场经久不息的大耳造型运动。在所有佛教、印度教和道教的塑像中,由于头发的退避,耳朵的形象变得引人注目起来。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那些生在头颅两侧的器官,外耳硕大、耳垂丰满,向整个世界开放,以接纳来自神灵的旨意,并过滤掉那些虚假、邪恶和卑贱的消息。山西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的大佛像,每一座都拥有颀长的耳朵,几乎垂及肩头,可以视为耳朵神学的形象代表。

云冈石窟佛像

道家如何看待耳朵和聆听的重大意义呢?这首先体现在老子的诞生传说里。司马迁在《老子列传》中记载说:老子名叫“李耳”,谥号叫“聃”,也就是大耳朵的意思。由于这种称谓,老子成了神圣耳朵的人格象征。这种命名显示出圣人与耳朵的密切关系2。在《道德经》里,耳朵的重大意义被反复提出,生恐人们会忽略这组器官。老子甚至提出了“大音希声”的命题,试图提醒世人,不要过度依赖世俗的声音,因为最高的声音,往往就深藏在沉默之中。这表面上是对于耳朵的否定,却在更高的层面上,强调了耳朵和谛听的伟大意义3。

那么,人的耳朵只是接纳外部消息的器官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它同时也是自我身体的表达者。这一点,可以从中医学的论著里得到证实。《黄帝内经》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一只小小的耳朵,包含了身体的所有脏器、经脉和穴位,还有整个身体的信息。那些有经验的中医师,甚至可以从耳朵的形状和颜色里,发现身体隐藏的病症。

在著名面相学指南《麻衣相法》中,耳朵的形状是阶层和命运的象征,它说:耳朵长得厚实坚挺,轮廓分明,耳洞里生出毫毛的,就表示这个人聪明、富贵和长寿。那些耳朵色泽白皙,光明润泽的人,甚至可能名扬四海。与此相反,耳朵粗糙、焦黑、瘦薄,或者是一副招风耳,则代表此人愚蠢而粗鄙,活该一生受穷;倘若形状反背或歪斜,还会穷得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所有这些相差悬殊的命运线索,都被清晰地书写在耳朵上,揭示出耳朵与命运的秘密关联。毫无疑问,在所有五官之中,耳朵是那种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器官4。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纵目面具

注:

1 郭沫若指出,“民”的字形“均作一左目形而有刃物以刺之”,而“古人民盲每通训”,“周人初以敌囚为民时,乃盲其左目以为奴征。”见《郭沫若全集·第一卷·考古编》,《甲骨文字研究·释臣宰》

2《史记索隐》:“许慎云“耼,耳曼也”。故名耳,字耼。有本字伯阳,非正也。然老子号伯阳父,此传不称也。”《史记正义》:“耼,耳漫无轮也。《神仙传》云:“外字曰耼。”……疑老子耳漫无轮,故世号曰耼。”

3《老子·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老子·四十一章》:“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麻衣相法》:“耳主大脑,而通心胸,为心之司,肾之侯也。故肾气旺则清,肾气虚则昏而浊,所以声与性并行也。厚而坚,耸而长,皆寿相。轮廊分明,聪悟垂珠。朝口者,主财寿。贴肉者,贫足。耳内生毫者寿。耳有黑子,生贵子,主聪明。耳门阔,主智。远大红润者,主官。白,主名望。赤黑,主贫。耳薄向前者,买尽田园,反而偏侧,居无屋宅。左右大小,逆否妨害。光明润泽,声名远播。厚粗焦黑,贫薄愚鲁。耳坚如冰,到老不哭。长而耸者,禄位。厚而圆者, 衣食大抵贵人。有贵眼,无贵耳。贱人或有贵耳,而无贵眼善相者,先相其色,后相其形可也。

本文图片皆来自互联网

上传与管理:杰夫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