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发布“氢能10条”,新落户氢能重大项目最高给予1亿元奖励

近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式发布《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办法》(办法共十条,下

近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式发布《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办法》(办法共十条,下称“氢能10条”), 新落户的氢能重大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最高给予1亿元奖励。到2020年,黄埔将形成完善的氢能产业链,氢能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广州知识城加氢站。

工作人员开始加氢,一般几分钟就能加满。

氢被视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使用后只排放水,是非常清洁的能源。其密度小,扩散快,相比汽油、天然气泄漏后下沉积聚在地面,氢气迅速向上挥发,当氢气浓度小于4.0%或大于75.6%时,即使遇到火源,也不会爆炸,其安全系数比汽油、天然气更高。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有核心环节产业化项目建成、有院士工作站落户、有加氢站建成、有氢燃料电池物流专用车辆运营的格局。

“氢能十条”从投资落户、研发机构认定、行业协会、产业园、加氢站建设运营、资金配套、贷款贴息、风险投资等方面对氢能产业予全方面扶持,在关键环节上精准出拳,率先全国实现全产业链扶持,综合扶持力度全国最大。

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氢能应用示范是打开市场大门、推动产业成熟的重要路径。“氢能10条”对加氢站的建设和运营给予双重补贴:在该区已有“绿色10条”对氢能应用示范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扶持的基础上,针对加氢站的建设运营专门设置了扶持政策,根据建成时间和日加氢能力,分时段、分档次给予加氢站建设最高600万元补贴;对加氢站运营给予最高20元/kg的氢气加注运营补贴。

此外,针对氢能产业整体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企业规模小、融资不易等现状,“氢能10条”对新落户的氢能重大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最高给予1亿元奖励;对氢能企业或机构通过商业银行或融资担保的方式获得的用于生产或研发的银行贷款,每年每家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补贴,补贴期3年;对首次获得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种子期、初创期的氢能企业,每家企业最高奖励500万元。

为了推动突破氢能“卡脖子”技术,“氢能10条”对经国家、省认定的氢能研发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分别给予1000万元、500万元的奖励。

为鼓励项目集聚、抱团发展,经认定的氢能专业园区还将享受一次性奖励、运营补贴、招商奖励和入驻机构租金补贴四重扶持。氢能行业协会也将享有最高百万的运营补贴。

鸿基创能展柜里的膜电极产品。

鸿基创能展柜里的膜电极产品。

鸿基创能实验室。

“自打‘氢能10条’第一稿出来,上门寻求合作的企业可以说是几何级增长。”鸿基创能首席执行官、董事邹渝泉表示。作为该区首个落户的氢能项目,鸿基创能参与了该政策的征求意见过程。对氢能产业链的中上游而言,该政策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对终端市场的培育,“把加氢站的建设成本降下去,把用氢成本降下去,把基础设施搞上来,鼓励大家把氢用起来。”邹渝泉说。

今年3月份,鸿基创能发布了膜电极产品HyKey1.0,生产成本比目前市场主流的膜电极至少低30%,实现了膜电极这一氢能产业“卡脖子”产品的国产化,填补了国内高能量密度膜电极产业化空白。

人才、专家纷纷落户。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世界顶尖燃料电池专家叶思宇在该区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氢能创新中心暨院士工作站,设立了广州氢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获广东省科协批准设立院士工作站,带领团队在燃料电池低铂催化剂、电解水制氢、燃料电池核心组件和电堆测试、车用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方向上开展研发突破。中德氢能源创新研究院正加快组建,将构建起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开姆尼茨工业大学的技术合作及引进机制,加快推动“链条式”引进德国有关氢能技术。

8月28日,该区湾区氢谷和黄埔氢能创新创业中心两大氢能产业园同时动工建设。前者将建设氢能产业集聚中心、研发设计中心、市场运营中心、检测检验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五大中心,目前已签约引进11个产业项目、国内外顶尖研发团队和技术人才。后者将引入广州市中德氢能源研究院等一批“高精尖”氢能龙头企业和团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氢能创新驱动核。

雄韬氢恒的氢燃料电池大巴尾箱里,氢能源发动机公开展示。

氢动力货车上的储氢装置。

氢动力汽车排放出的是洁净的富氢水。

雄韬氢恒,氢燃料电池大巴公开展示。

去年黄埔被列为全市唯一加快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运营示范区,同年获批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该区正推进“氢能+5G+4K”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运营,市民有望今年底在区内亲身体验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线路。

此外,黄埔已建成西区东晖加氢站、知识城新南加氢站,科学城萝平路等加氢站项目正在推进。该区力争到2020年底建设5座加氢站,形成覆盖北、中、南的全区网络,为燃料电池汽车运营搭起坚实的氢气保障网络。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加氢站还将与深圳、云浮、河源、佛山等地加氢站建立联盟合作,辐射全市及珠三角地区,共同搭建完善的大湾区氢能源供给网。

按照该区发展规划,到2020年,将实现氢能产业示范效应,形成完善的氢能产业链,氢能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采写:南都记者 张伊欣 通讯员 郭哲涵 李远强 赵勇

摄影:南都记者 马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