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战神吴起的职场人生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远

公元前5世纪下半页到4世纪初,韩魏赵三家分晋,九州大地正式进入了战国七雄的时代,而要论第一个搅动天下风云的人物,那无疑要数吴起——布衣吴起。

吴起,是卫国人左氏(今山东曹县)人。卫国是个神奇的地方,这地段一向没啥存在感,在春秋战国时代,属于“吃饭睡觉打xx”中的那个“xx”角色,可是卫国人有一样好——善于经商,“孔门首富”的子贡、“奇货可居”的吕不韦都是卫国出品。

咱今天主角吴起的老吴家,也是商贾世家,号称“家累万金”。只是在那个贵族政治时代,这个身份想混口饭吃,那还可以,但想进入体制内当官,那还是歇了吧。

可是布衣吴起,却偏不信邪,他坚信自家的老坟一定冒青烟了,在十五岁左右时候立下目标——一定要当官,当大官!

在人生的第一阶段,吴起小朋友曾经认为有钱就能改变人生,可结果,“散尽家财”却连个官毛都没摸到,还被人各种嘲笑。《史记》这么写:鲁人或恶吴起曰:“...…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也就是说:吴起一口气弄死了一个排来泄愤(不过这话是善于嫉妒的鲁国人说的)。

一、留学鲁国

“杀人泄愤”之后的吴起,“逃亡”去了鲁国。临走之前再次重申flag:当不了总理,我就不回来了(“不当卿相,决不回卫”)。

至于为什么是鲁国,因为它跟卫国一样——有绝活,武力值不咋地,可是盛产顶级人才,比如孔子、孟子、曾子、鲁班、左丘明等人才,尤其在孔门兴起之后,这地段就更成了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所以,这次来鲁国,吴起与其说是“逃亡”,不如说是来“深造”。

他拜的老师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大儒——曾申,他是倔老头曾参的儿子。论学问,他是第二曾子;而要论脾气,他也是第二曾老倔。

话说吴起拜师学艺,一晃就是几年,绝对的刻苦钻研,别的学生都还过个周末礼拜天啥的,唯独这吴起基本是“007”,一度让老师很满意。

可是有一天卫国老家传来消息——吴起老妈去世了,听到这消息之后,这吴起居然恍若未闻,也没有回家奔丧。

这下,倔老头曾申可不愿意了:神马玩意儿,逐出师门!

在那年月,逐出师门这事挺丢人,只不过“肄业生”吴起并不是很在意,因为这几年的学习,他也发现儒术这东西,就像一枚山楂:看起来红艳艳,但咬一口却是酸的,而且肉还没多少。

小哥吴起觉得:靠儒术赢得职场,那基本不可能!于是,挥一挥衣袖,从此入了兵家。

二、杀妻求将

学霸就是学霸,入了兵家的吴起——那也是学霸。很快就在兵家界,混出了名声,成了鲁国老贵族季孙氏的小弟。

而不久机遇就来了:公元前412年,齐宣公发兵攻打鲁国——没事打鲁国,是齐国多年的习惯。季孙氏就向鲁穆公推荐吴学霸——这哥们拜将肯定行!

鲁穆公就想拜吴起为将,就在这档口,有酸儒就酸的不行:吴起媳妇是齐国人,能专心给咱鲁国卖命?鲁老板一听,还真停发了委任状。

而偏偏此时,吴学霸的齐国媳妇死了,阻碍没有了,吴学霸顺利拜将。至于这个媳妇怎么死的,《史记》的说法是:鲁人或恶吴起曰:“……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

这就是后来天下闻名的“杀妻求将”。只不过吴起到底有没有杀妻,这其实是一桩公案,太史公写这事的时候,估计也很挣扎,所以才会有这么个前缀“鲁人或恶吴起曰”,意思是“一帮杠精跳出来说”,至于这帮杠精说的是真是假,其实太史公也没下定论,后人只能也领会了。

无论过程如何,吴学霸顺利成了吴大将,“大”鲁国七拼八凑弄出了两万大军,跟齐国打了一架,按说齐老大肯定人数更多、实力更强,可是遇到吴大将,却被揍了个鼻青脸肿。回来之后,正式被封为鲁国上将军,这一年是公元前412年,吴大将28岁,真正的风华正茂,外加春风得意。

眼瞅距离国家总理(相国),也就一步之遥了,可是大鲁国的杠精这次眼红变眼绿,而且逻辑更加“强大”:我鲁国是弱国,齐国是强国,弱国胜了强国,这不是好事呀!

这杠精的逻辑就是:下次再被人打,不要还手,要让他们打爽、打高兴,咱们才有好日子过!

但就这逻辑,鲁老板居然就信!而且,立刻就削了吴起的兵权。

三、魏武卒

国家总理还没到手,将军印却先被夺了,吴学霸果断选择——跳槽。吴学霸的第二次选择是四处求贤的魏国。

此时的魏国正值魏文侯当政,手下已经有了李悝、西门豹、乐羊等一帮牛人,不过对魏老板来说,人才这东西,绝对的多多益善。

可是,这些年,魏老板总觉得自己还缺点什么——缺地盘啊!魏国这地段,人多地少,老想扩张地盘。只不过感觉东边的齐国和南边的楚国都比较强悍,一时半会儿拿不下,北边的赵国是兄弟,有点不好意思下手,那就——西边的秦国吧。以前晋国的习惯不就是“吃饭睡觉打秦国”,作为三晋中最强的魏国也要继承这一光荣的传统!

就在此时,大魏超级经理人翟璜(李悝、乐羊、李克都是他推荐的)登场:用吴起,他连齐国都揍过,这哥们绝对行!

魏文侯:他连媳妇都杀,咱敢用吗?

翟璜:谣言张张嘴,真相跑断腿。酸儒的话,你咋也信?

魏文侯:信翟璜,用吴起!

于是,这吴起大神摇身一变成了魏国西征的吴大将。

吴大将用兵,只能用“如神”来形容,公元前409年,魏军在吴大将的率领下,直接把秦国打退到了洛河以西,从此以后黄河以西、洛河以东地段都姓了魏,魏国在这里设置了西河郡,而吴起从此镇守西河23年。

虽然屡战屡胜,可是吴起发现,这帮秦国佬战斗力很强,打起仗来好像都不要命,真心不好对付。

吴起在这里开始思考一个军事界的终极命题:如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思考几天之后,吴起开始了军事改革:

首先是体能淘汰,以前不管骡子还是马,上了战场都是兵,而现在必须得有铁人三项的体能才能当兵(《荀子·议兵篇》: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按这标准训练出来的士兵,绝对是特战队水平。这便是日后令全天下闻风丧胆的魏武卒!

其次是待遇改革,在以前都是义务兵,国家招你当兵,就是你的义务,不但工资是没有的,就算是战死了,那基本也是白死。这种制度之下,当兵是绝对的吃力不讨好。到吴起这儿,改了!以后当兵的,先发100亩地——免税的,而且发工资,此外,还可以通过砍敌人脑袋积累军功封爵!真正的“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小伙伴们有没有觉得很熟悉?没错,这正是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军制!其实不光军制,就连徙木立信,也是商鞅跟吴起学的。

要问这帮高薪肌肉男的战斗力如何?

阴晋之战给你答案: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发兵五十万攻打阴晋(今陕西华阴东)。五十万,这是概念就是秦国的倾国兵力,这边吴起一看:哦,这么大阵势,那我出——五万吧,没立过军功的五万兄弟,跟我上!

一比十,还是野战。只不过此时的秦军还不是后来横扫天下的秦锐士,但魏军却是魏武卒。所以,这一仗的结局是——秦国大败。

魏国的西河之地,稳如磐石!《吴子·图国》:吴起的魏武卒“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在篮球界,能阻止库里得分的,只有科尔;在战国时候,能阻止吴起胜利的,也只有——自己的老板。

公元前389年,吴起已经51岁,慧眼识珠的魏文侯已经领了盒饭,新老板是魏武侯。吴军神的终极目标是——相国,但魏老板对吴起的信任却非常稳定——镇守西河,至于相国人选,从没出现或故意漏选在老板的脑海里。

眼看着熬死了田文,结果又来了个公叔痤——就是后来举荐商鞅的那位,在《史记》中,司马迁写道“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说白了这个公叔痤就是个精致利己主义者。

于是,吴军神一次次的希冀都化成了失望。

再后来,在公叔痤的设计下,吴军神又得罪了魏武侯。

公元前383年,吴军神跑路了——不陪你们玩了!

四、最后一次用兵

离开服务了近30年的魏国,此刻吴军神绝对是依依不舍,“拔剑四顾心茫然”——天下之大,何处容身?南方的楚国!

在这里,吴起受到了楚悼王的热烈欢迎,简单考验之后,楚悼王给了吴起人生梦寐以求的荣誉——楚国令尹!

这一刻,吴军神热泪盈眶,不容易,追寻一辈子的东西终于到手了!

看过李悝在魏国的变法,自己又主持西河军政几十年,楚国的变法也不过是照猫画虎——何其简单。

没多久,楚国国力迅速集中到君主手中——其实楚国本就实力雄厚,可是国内的地主老财太多,而吴起就是把他们手中的权力收回中央。

经过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强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公元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赵国,在州西大战中击败老东家——魏国,饮马黄河!一个空前强大的楚国,横空出世。

可是,吴起越成功,他的死期就越近!因为他的改革,动了太多人的奶酪!

就在这一年,吴起的老伙计楚悼王死了,新老板楚肃王是个败家子,居然就纵容老贵族对吴起复仇动刀,后来更是废了吴起所有的变革。

复仇这事,很快就传到了吴起这里。吴起一声长叹:他看似成功的一生,但其实颠沛流离,或许属于他的时代,尚未来到。而61岁风烛残年的他,不想再跑了。

在楚悼王的葬礼上,一帮地主老财拔出刀来就砍,吴起则迅速奔向楚悼王的遗体:老伙计,临死前看你一眼!吴起趴伏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同时,又将蔑视的眼神看向发狠的地主老财:看我最后一次用兵!他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是:“群臣叛乱,谋害我王”。而这是一道催命符:由于这帮地主老财切齿痛恨吴起,所以在追砍的时候,发狠之下居然用弓箭刀枪伤害到了楚悼王的尸体。事后,新老板楚肃王清算,一共灭了七十多家老贵族,也算为吴起报了大仇。

结语

在魏文侯、楚悼王这样知己的赏识下,吴起终于兑现了自己的天赋,在后世得到:“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的评价。

吴起的一生结束了,这位兵家亚圣的职场之路,堪称坎坷,但无论怎样的境遇,他却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也从未停止追求的脚步。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说吴起“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意思是说,只知道追求目标,却不懂得明哲保身。

但纵观吴起的一生,无论身处怎样的高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利益,始终拥有坚定的职业目标,他是真正的政治家,而非贪图私利的政客。他的职场生涯,真正做到人在职场、恪尽职守!

参考文献:《史记》、《吴子》、《荀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