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掉大臣,大臣19年后神奇“复活”,推翻了朱元璋的江山

提示: 公元1398年夏天,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传位于皇太孙朱允炆,是为建文帝。 远在北京的燕王

提示

公元1398年夏天,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传位于皇太孙朱允炆,是为建文帝。

远在北京的燕王朱棣前来奔丧,在半路上接到诏书:所有藩王都不允许离开封地。朱棣无奈返回北京,派了3个儿子前往南京,替自己送父亲朱元璋一程。

建文帝办完朱元璋的国丧后,听信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开始削藩,一年后,也就是建文元年,靖难之役爆发。

在靖难之役中,朱棣的手下突然出现一位叫“杨璟”的大将,让很多人目瞪口呆,因为杨璟已经死了19年,怎么又复活了?

杨璟,安徽合肥人,自幼熟读兵书,文武全才。朱元璋从濠州起兵,一路南下,杨璟前来投奔。按照时间算,杨璟和常遇春是同一年投奔朱元璋的,算是朱元璋早期的将领之一。

杨璟是个元帅之才,打仗时考虑全面,很少吃败仗。因为杨璟是被朱元璋下令诛杀的,所以在洪武时期,杨璟的功绩并没有被人重视。在朱元璋打天下时,杨璟的功勋不输给汤和、廖永忠等人。举两个例子:

第一,

洪武元年,朱元璋攻打广西,杨璟为主帅。杨璟下令兵分七路,从郴州南下,取泉州、桂阳、永州等地,势如破竹。之所以会这么顺利,全靠杨璟用七路大军,虚虚实实,让敌军摸不到头脑,可见杨璟有超高的军事天赋。

第二,

洪武元年八月,朱元璋下令攻打西北,当时秦晋之地是枭雄李思齐的地盘,另外元朝将领王保保还驻守在雁门关。朱元璋派大军征讨西北。《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八月,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既定元都,受命帅师取山西。定左副将军冯胜居遇春之下,偏将军汤和居胜之下,偏将军杨璟居和之下。协力同心,剪除余寇。

也就是说,出征的大将众多,为了避免多头领导,朱元璋规定,按照徐达、常遇春、冯胜、汤和、杨璟的顺序,确定上下级关系。可见,杨璟虽然位于汤和之后,但也位列五位大将之一,比傅友德、廖永忠等名将的地位还要高,足见朱元璋对杨璟的重视。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杨璟被封为营阳侯。但是,洪武十三年,爆发了著名的“胡惟庸案”,朱元璋在两年的时间内,诛杀了1公21侯,合计22位功臣。其中,就包括营阳侯杨璟。在查到杨璟涉案时,杨璟身在燕京北古口驻守,朱元璋派燕王朱棣秘密诛杀杨璟。半个月后,朱棣回信,说杨璟的全家已被诛杀。

既然杨璟在洪武十五年(1380年)已经被杀,那到了建文元年(1399年),杨璟为何又出现在战场上呢?会不会是两个人重名了?可是,大家发现,这两个杨璟,都是合肥人,年龄有偏差,但仅仅差了8岁。两个杨璟的儿子,都是“宗”字辈。最为让人不解的有两点:

其一,靖难之役时,朱棣帐下的杨璟只是一个“千户”,却带领两万兵马,职位和能力俨然不对等。

其二,靖难之役时,“千户”杨璟在灵璧之战中,战死沙场。朱棣称帝后,竟然封杨璟为“璟国公”。一个千户,马革裹尸,结局最多被封个将军称号,封侯都不太可能,杨璟竟然被追封为公爵。

所以,有学者称,种种迹象表面,两个杨璟,应该是同一个人,朱棣当年应该骗了朱元璋,他并没有杀掉杨璟。

现在的湖南永州,有一个杨村甸,村民大多姓杨,自称是明朝大将杨璟之后,在他们的族谱上显示,上述两位“杨璟”,的确是同一人。

原来,胡惟庸案爆发后,朱元璋让朱棣诛杀杨璟,朱棣知道杨璟是受了冤屈,念及杨璟战功赫赫,不忍杀之。便和杨璟配合,伪造杨璟被杀。

杨璟因此“诈死”,保住了全家性命。当靖难之役爆发后,杨璟为了报答朱棣之恩,带着儿子重新回到朱棣帐下,帮朱棣推翻了朱元璋预定的“江山”。

为了掩盖杨璟的身份,朱棣将杨璟的年龄、职位全部更改。后来杨璟战死,朱棣封他为“璟国公”,善待杨璟的儿子杨洪极其后人。杨璟的后代已经繁衍了30代人,今天的杨村甸的杨姓人家,都是杨璟之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