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坚定大城市和城市群发展路线,21个城市群迎来发展新机遇?

山川网:2019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区域经济格局也日渐进入全新阶段。赶在夏末秋初的八月底的两场重要会议,确认了中央层面对于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设定。

8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未来要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8月3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充分挖掘投资需求潜力,探索建立投资项目激励机制,支持愿意干事创业、敢于担当、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地区和领域加快发展。

中心城市带动和全面城市群战略,成为下阶段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方向。那么城市群的概念我们已经听了很多,而当下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城市群呢?今天我们不妨就来一起看看。

图片来源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国内关于城市群数量的版本众多,坊间版的今天我们就不再多说,比较有权威性的,还是还是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所谓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优化开发区域: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

优化开发区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重点开发区域: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哈长地区、东陇海地区、江淮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地区、北部湾地区、成渝地区、滇中地区、黔中城市群、藏中南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天山北坡地区。

以上,也是后续坊间各类全国城市群版本的最根本来源。按照此版本,国内城市群总数应为“3+18”格局,共计21个。接下来,我们就来逐一了解一下这21个城市群的情况。

01

环渤海城市群

“环渤海地区”亦或是“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是指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辽宁、山东、山西以及内蒙古中东部,分别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31%和总人口的22.2%。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唐山、沧州、石家庄、保定、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烟台、秦皇岛、葫芦岛等多座城市。

由于种种原因,环渤海地区现在并未能真正形成。所以在关于此区域城市群的后续发展上,大家基本都使用京津冀城市群的概念,范围被全面缩减到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中。

02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根据2016年5月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土地面积 21.17万平方公里。

而广义的长三角城市群,更是被进一步扩大到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一市三省全域内。由于过往的推送中长三角始终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区域,所以今天也不必再过度累述。

03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佛肇+韶清云”(广州、佛山、肇庆+韶关+清远+云浮)、“深莞惠+汕尾、河源”(深圳、东莞、惠州+汕尾+河源)、“珠中江+阳江”(珠海、中山、江门+阳江)等三个新型都市区发展理念率先实现一体化。由9+6融合发展的城市所形成的珠三角城市群。

和环渤海最终未能成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湾区不同,珠三角城市群却是全面升级换代,城市阵容进一步扩容加入香港和澳门,成为炙手可热的粤港澳大湾区。

04

冀中南城市群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曾将冀中南地区设定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冀中南城市群包括石家庄、保定、沧州、衡水、邯郸、邢台等6市。

该区域由于自身位置的特殊性,加之本身又缺乏真正有经济实力与辐射能力的中心城市,自概念提出后始终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而在后续京津冀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概念确认后,该区域基本也就失去独立的可能性。

05

太原城市群

在一份《加快太原城市群和经济圈发展研究》初稿中,曾将太原、晋中、吕梁、阳泉、忻州的24个市县纳入太原城市群和经济圈中。这24个市县包括:太原市10个县(市、区);晋中市榆次区、太谷县、祁县、平遥县、介休市;吕梁市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市、孝义市、岚县;忻州市静乐县。

但是情况与上面讲到的冀中南地区一样,首先东西分别是京津冀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而太原城市群自身又缺乏真正有实力的区域中心城市担纲,自然在发展之中日益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06

呼包鄂榆城市群

呼包鄂榆城市群范围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和陕西省榆林市,国土面积 17.5 万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 1138.4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 14230.2 亿元,分别约占全国的 1.8%、0.8%和 1.9%。

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基础显然更加薄弱,本身成员城市数量就相对较少,且成员城市的城镇化水平也均相对较低,彼此之间的经济、商贸联通度也不高。再加之缺乏中心城市,造成该城市群长期也处于概念阶段。

07

哈长城市群

哈长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牡丹江市,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松原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哈长城市群的概念,事实上一定程度上是区分辽中南城市群而来的。因为整个东北三省的面积十分辽阔,如果统一设定为一个城市群进行发展,显然并不现实。

而辽中南城市群(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营口、辽阳、盘锦、铁岭)事实上也曾一度被打包划入环渤海城市群。而伴随着京津冀城市群概念的问世和辽宁经济过去几年间所处的困境,共同造成了辽中南城市群的式微。

所以哈长城市群,更多集中在交通、社会层面的协同之上。

08

东陇海城市群

东陇海城市群曾经定位是:构建以连云港、日照为中心,以沿海产业带和沿陇海线产业带为轴线的空间开发格局;强化连云港港口、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增强对陇海兰新沿线地区的辐射作用,集约发展临港产业,建设临港产业基地和国际性海港城市;培育形成沿海发展带,增强连云港和日照的港口功能,实施沿海临港产业开发,培育和壮大沿海城镇;提升沿陇海带的发展水平,增强徐州集聚人口和经济的能力,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打造重要的能源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物流基地和商品集散地。

大家可以清楚看到,东陇海城市群的范围事实上与淮海经济带,或者叫做淮海城市群范围高度重合,均为鲁南苏北的区域。该区域最大的问题同样是缺乏真正有实力的区域中心城市,徐州目前还远达不到能够拉动起如此庞大土地面积的地步。所以这一城市群的设定,目前也依旧还在探索之中。

09

江淮城市群

江淮城市群,这个名字大家恐怕会有些陌生。因为在后续的时间里,它逐渐被另外一个名字所取代:合肥都市圈。没错,就是昨天我们刚刚讲过将蚌埠市拉入其圈中的以皖中城市为主体的都市圈。

合肥都市圈位于长江中下游沿江长三角西端,包括安徽省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桐城市(县级市),合肥都市圈国土面积占全省的40.6%,人口占全省的43.2%,区域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接近59%。

整体来看,从江淮城市群到合肥都市圈,落地性明显提升,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未来值得看好。

10

海峡西岸城市群

海峡西岸城市群又名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州、泉州、厦门、温州、汕头5大中心城市为核心,包含福建省的福州、厦门、泉州、莆田、漳州、三明、南平、宁德、龙岩,浙江省的温州、丽水、衢州,江西省的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省的汕头、潮州、揭阳、梅州共计20个地级市所组成的国家级城市群。

海西城市群的最大问题首先涉及范围较广,包含了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四省多个城市。而过去的区域经济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涉及跨行政区越多的城市群,最后的结果往往都不尽如人意,海西城市群的情况也是一样。

从长期来看,海西城市群真正有可能有实际进展的,仍旧还是十分小范围的福建主要沿海城市之间的建群与协同发展。不过由于福建经济较强城市均在东部沿海线状分布,对于区域间的连通性事实上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

11

中原城市群

根据国务院2016年12月28日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包括河南省的郑州、开封、洛阳、南阳、安阳、商丘、新乡、平顶山、许昌、焦作、周口、信阳、驻马店、鹤壁、濮阳、漯河、三门峡、济源,山西省的长治、晋城、运城,河北省的邢台、邯郸,山东省的聊城、菏泽,安徽省的淮北、蚌埠、宿州、阜阳、亳州等5省30座地级市,国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2017年,中原城市群生产总值67778.12亿元,总人口16353.17万人。

中原区城市群的问题,和上文的海西城市群有相似的地方,首先就是范围过大,同时涉及了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安徽五省,这是行政沟通成本十分高昂的一种设定方式。

其次,虽然十分庆幸的是该区域内已经有十分清晰的区域中心城市郑州,但是依照中原城市群目前设定的区域范围,即便是郑州拥有一线城市的综合实力,依旧很难称得起如此重的担子。

所以从实际情况看,中原城市群能够实现落地的方式,还是像从江淮城市群变为合肥都市圈的经验一样,成为郑州都市圈。

12

长江中游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为中心,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国家级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衡阳市、娄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乡市、上饶市及抚州市、吉安市的部分县(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情况依旧类似,涉及的区域范围十分庞大,且存在多个区域中心的情况。按照该城市群的设定,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省会武汉、长沙、南昌都被划入此列。三者之间如何错位协同发展,目前很难有一条十分清楚的路径。

所以从长期来看,真正能够得以实现的方式,仍旧是以武汉、长沙、南昌各自为中心,小范围内的都市圈方式。

13

北部湾城市群

北部湾城市群规划覆盖范围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广东省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和海南省海口市、儋州市、东方市、澄迈县、临高县、昌江县。

北部湾城市群首先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跨越海峡两岸,过去长期外界对于该城市群的理解一直都停留在是仅限于海峡北岸的广西部分。

而从实际上,海南作为岛屿,长期以来上层对其的各项区域经济政策设定上,都是十分独立的。比如在2018年4月,确认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而即使是去除海南的部分,目前北部湾城市群的最大问题,也是区域中心城市(南宁)本身综合经济实力的不足,以及沿海尚未形成真正的港口强市,这都共同造成了整个城市群尚且处于名大于实的状态。

14

成渝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以重庆、成都为中心,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

成渝城市群具体范围包括重庆市的渝中、万州、黔江、涪陵、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綦江、大足、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潼南、铜梁、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北川县、平武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

相比上文中提到的其他多个有名无实的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应该说是过去十年中国内陆地区真正崛起的规模最大的城市群。这一方面离不开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是以成都、重庆两市为代表的西南板块众多城市执政者、城市居民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长期以来,中国真正能够称作相对成熟城市群之名的,仅有北、东、南三个方向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由于这些城市群均位于滨海地段,无论从国家安全还是战略战术的多层角度考量,西部地区都必须建设一处足够强大的国家级城市群。

15

滇中城市群

滇中城市群由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的蒙自市、个旧市、建水县、开远市、弥勒市、泸西县、石屏县七个县市组成,是云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国土面积占全省29%(114600平方公里),人口占全省44.02%。

滇中城市群本身与成渝城市群存在安全距离,受其综合辐射影响并不大。过去长期以来短板在于云南和昆明本身经济总量的薄弱,不好在近些年云南作为西南板块最耀眼的经济增长明星,日渐为滇中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

更为难得的是,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实施,滇中城市群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16

黔中城市群

黔中城市群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区,范围包括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市、安顺市、黔东南州、黔南州6个市(州)及贵安新区的33个县(市、区),区域总面积5.38万平方公里。《黔中城市群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批准,并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后于2017年3月8日正式印发实施。

相比其他城市群,黔中城市群本身被引发实施的时间比较晚,是在省府贵阳近些年经济快速增长之后,上层为了进一步促进贵州全省经济的发展,给予的政策性红利。

17

藏中南城市群

藏中南地区是指西藏自治区中南部以拉萨为中心的部分地区。发展定位是构建以拉萨为中心,以青藏铁路沿线、“一江两河”流域(雅鲁藏布江中游、拉萨河和年楚河下游)以及尼洋河中下游等地区城镇为支撑的空间开发格局。

提升拉萨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建设旅游、文化基地和区域性交通、航空物流枢纽。完善日喀则、那曲、泽当、八一等城镇的功能,发展农林畜产品加工、旅游、藏药产业,有序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严格意义上说,该区域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城市群的客观基础。所以,我们只做基本的相关了解即可。

18

关中—天水城市群

关中-天水经济区简称“关天经济区”,2009年经国务院批复通过,其范围包括陕西省的关中平原地区及甘肃省天水市,共六市一区(杨凌示范区)。经济区以大西安(含咸阳)为中心城市,宝鸡为副中心城市,天水、渭南、铜川、商洛、杨凌、庆阳、平凉、陇南等为次核心城市。

显然易见,在该区域本身整体经济欠发达的背景下,构建从关中一直延伸向天水地带的大面积城市群,同样也是并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所以到了后来,大家能记得住的关于该区域的名字,就仅为关中城市群。而从长期来看,其真正可落地的部分,其实正是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安都市圈范围。

19

兰州—西宁城市群

兰西城市群是指以兰州、西宁为中心,主要包括甘肃省定西市和青海省海东市、海北藏族自治州等22地州市的经济地带,是中国西部重要的跨省区城市群。

现阶段,区域内基本还处于交通基建的互联互通阶段。

20

宁夏沿黄城市群

宁夏沿黄城市群最早在2009年4月9日宁夏政府隆重召开沿黄河城市(群)建设启动大会中提出。宁夏沿黄城市群主要包括宁夏沿黄河分布的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平罗、青铜峡、灵武、贺兰、永宁、中宁10个城市以43%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宁夏全区57%的人口、80%的城镇、90%的城镇人口,创造了宁夏90%以上的GDP和财政收入。

该城市群尚且处于概念阶段,未来的可执行性有待关注。

21

天山北坡城市群

天山北坡经济带总面积约9.54万平方公里,只占新疆5.7%,人口458万人,占新疆23.3%。这一地带是生产力高度集中的地区,是新疆现代工业、农业、交通信息、教育科技等最为发达的核心区域,集中了全疆83%的重工业和62%的轻工业,历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疆40%以上,城镇、交通、能源等基础条件好,对全疆经济起着重要的带动、辐射和示范作用。

该城市群尚且处于概念阶段,未来的可执行性有待关注。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相较于2010年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现在时间已经过去近十年之久。而过去的这十年时间,恰恰又是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与城镇化进程变化十分迅速的十年。

所以以上的21个城市群改变,既不乏迅速成长,由原来的区域性城市群日渐成长为国家性城市群的案例;亦不乏由于区位和产业的种种限制,人口长期处于净流出状态未来将有可能从上述名单中消失的案例。

但无论如何,以上城市群名单,都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历程上,非常值得作为长期研究与参考的对象与素材。城市群为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方式的方向,未来不会改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