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桐:24载初心依旧 笔耕不辍记录“三线”故事

六盘水是在“三线”建设中崛起的工业新城,红岩街道是煤炭、铁路系统等“三线”重点企业驻地,居住着离退休“三线”建设者1000余名,这里面还有原水城矿工报编辑周树桐老人,在他44年的“老矿工”生涯中就有24载的时间都在从事编辑工作。如今,他退休不退岗,依旧让“三线”故事口耳相传。

“古稀亦逐中国梦,五辛遍尝赖血统。鱼滞浅水莫自弃,因缘腾跃谢邓公。”这是周树桐写的《咏怀》。从1978年10月起,周树桐在企业专职从事宣传工作24载,既是“三线”建设者,亦有着丰富的宣传工作经验。2002年,周树桐退休在家,一开始百无聊赖,十分不适应。后来切身感受到街道党委给予辖区老人们的温暖和关怀后,老人主动出面担起居委会的党务工作,开始收集和撰写老“三线”建设者的故事,至今笔耕不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张玉明老人的两子三女皆是“三线”建设者,2014年,在他耄耋之年入党后,既不图名,也不图利,在辖区奉献着光辉和余热。他的故事也深深打动了周树桐,通过与张玉明老人一次次的求证、交谈和记录,2017年,周树桐老人发表了一篇题为《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的文章,让这名党龄最短的“90后”党员张玉明90岁高龄入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张玉明说:“他很能写,给社区报道了好多材料。我跟他交流就把重点和细节跟他讲了,所以他给我写出这一篇文章,看完了以后很激动,他写得很婉转又合乎情理,想不到的问题他给解开了,有想不通的通过他这个给你描写,你就心里一想开,这个问题就解开了,我很崇拜他。”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披荆斩棘,第一代“三线”建设者大多步入古稀、耄耋、期颐之年。但是,他们心中依然充满阳光,祈望发挥余热,堪为助力基层发展的宝贵“银色资源”。对此,作为从原水城矿工报退休的周树桐老人运用自己“老三线”新闻编辑的切身实践和知识,先后釆写了《南下贵州故事多,含英咀华忆当年》、《成井创新垂青史,赤子情怀感上苍》、《少壮擂响三线鼓,迟暮高歌根本魂》、《为而不争品若水,三线精神异地香》等数篇通讯及言论评述文稿,帮助“三线”老同志整理完成了多篇宣讲稿、文稿及诗稿。

周树桐说:“我写‘三线’建设的初衷那就是以人物为载体,我所写的几个主要人物以事实为根据,事实才是新闻的生命。我的意思就是尽了作为一个新闻记者的职责。在有生之年被聘为党务工作者,我很珍惜党组织给我这一份信任,也很珍惜老年了有一份工作的平台,所以尽自己有生之年把自己亲力亲为的事情写出来,把自己的感慨写出来,再继续努力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