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来喂鸡、遛狗、摘菜、浇花……这是我能想到的完美生活

林语堂说:“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装着美国的水电煤气管子,请个中国厨子,娶个

林语堂说:“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装着美国的水电煤气管子,请个中国厨子,娶个日本太太,再找个法国情人。”如此田园牧歌般的理想生活,就在我们今天介绍的这个家里。

上帝有私心,给英国指了一片终年常绿的土地。经过一大片草场,绕过散落着的点点羊群,在树影后,便可以看到那幢质朴的石屋——也是我们今天的屋主,设计师Katharine Pooley的家。

女强人在牛津郊外的田园生活

作为一个在伦敦开业,拥有49名设计师一同工作的设计公司的创始人,Katharine Pooley不仅承接英国国内最高端的设计项目,而且在中东的王室贵族中也卓有声名。

可她却说:“我的生活是很两极化的。”一方面,她需要时常在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跟那些名人、明星、贵族交流沟通,另一方面她又相当享受自己在田园的生活。

厨房里一派真实的英式乡村生活气息,

主人一家每天都围坐于此享用早餐。

Katharine因为儿子上学而决定将这处牛津郊外的乡村宅邸作为自己主要的家。在这里,这位成功的职业女性最享受的便是清晨起来喂鸡、遛狗、摘菜、浇花……为了这种传统的英式价值观,她宁愿每日乘火车往返伦敦,她说只要看到这满眼田园诗般的绿意,一切都是值得的。

看到她对花园和狗的喜爱就像看到某部分英国人的生活价值——不论名声再大、财富再多,都比不上我家的花园更漂亮、南瓜更丰美。即便走遍了世界、见惯了激烈的人也不例外,在他们心中永远有着一个传统的英国。

气质古朴的乡村宅邸

眼前这派田园牧歌的景象着实醉人,老子所说那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生活倒有几分映现到了此地。但这里又是绝对正宗的英国乡村,跟阿加莎笔下那些古老静美沾着玫瑰露气的乡村一模一样,只是这里没有谋杀案。

这栋石屋的历史可追溯到1901年,与英伦无数的古堡老宅相比历史并不算悠久,但因它原本是一个牧场小屋,所以其气质倒很是古朴。

在二战时期,英军将这里作为医院使用,在其中抢救过很多伤兵。之后一对夫妇买下了它作为自己的家,并对它完成了第一次改造修缮。后来 Katharine父母又得到了它,现在她则成了这里的主人。

当设计师想过设计瘾的时候

才没什么预算限制

对于这样一幢承载着历史的房子, Katharine自然要过过设计的瘾,没想到为自己做设计可比为客户做设计难多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没有预算限制的项目,因为对自己,你总想用更好的方案。可当你有无数选择时,其实跟没有选择是一样的。像我这样一个人也难免犯了选择困难症。”她如此笑道。

年轻又充满活力的老宅

出于对历史的尊重,Katharine完整保留了石屋本身的两层结构,并未在建筑格局部分大动干戈。但对于自己整个家庭都要搬入其中生活,她为整个设计工程定下的基调就是:“不要任何跟老宅有关的阴郁沉闷联想,我希望整体氛围是年轻和充满活力的。”

好在建筑本身是两面开窗,来自东西向的光线能从早到晚让整个室内保持明亮的生机。同时,一家人对现代设备的需求一点不能少,舒适的暖气、方便的厨房设施、各种智能设备统统要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周全,“毕竟只有舒服的房子大家才愿意多待啊”。

英式优雅碰撞田园的柔和

在室内装饰的部分,Katharine首先解决的便是对整体色彩的把握——既要有英式的优雅,又要有田园的柔和,于是她选择在灰、蓝两种色调之间找平衡。再加上她私心喜爱的各种靠垫、抱枕,一种有分寸的典雅氛围自然流露。

主卧室的整体色调十分沉静,女主人特意选择了水生色调作为这里的主调。

家具是生活的积累

家中的家具是一家人生活的积累。有来自家族的继承,有日常旅行时的收获,也有专为这个家量身定做的产品。

譬如起居室里临花园的一角,安放着女主人最喜欢的一件家具——几年前从巴特锡艺术展上购得的古董书桌。

至于沙发,则是她根据一家人的坐姿习惯进行定制的,同样道理的还有餐厅那张大餐桌,Katharine会在这里设午宴招待友人,身影穿行在精致的美食、瓷器、银具、花影里,像足了英伦年代剧。

而空间中的各种装饰摆件则大多来自Katharine自己的boutique商店,而且几乎都是专为这个家定制的产品。与客人们通常偏好的那种金属色摩登单品不同,她为自己家选择的作品却几乎都是带着静默考究之美的。而烛台、花瓶、镇纸等锦上添花的小物则自世界各地定制而来,有泰国的纹样、巴厘岛的手工、意大利的石材……它们通通归于女主人麾下,温顺地成为她铺陈家居氛围的“小兵”。

而到了两个儿子的空间,她则尽可能地选用了动物元素,不论是大象和河豚主题的壁纸,还是各种动物玩具、摆件,跟哪儿也少不了它身影的小狗herby一起构成了两个帅男孩的“有爱世界”。

但最实用和可爱的“装饰品”还是二层儿子房间走廊上的那把巨尺,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的正是9岁的Jack和7岁半的“peanut”的成长“高度”啊。

艺术控家里的“东情西韵”

主人夫妇都是艺术品的爱好者,其艺术品收藏史都可以追溯到各自的青少年时期。Katharine偏爱的艺术风格更偏现当代,但她会买回家来的必定是“那些与我和家人的真实生活有交汇点的作品”。

“我不会因为一个艺术家的名声或价格潜力来挑选艺术品,我只会要那些打动我的作品,而打动的关键点便是‘与我们有关’。”

当然,因为自己在新加坡和香港度过的岁月,东方的印迹也自然跟随她一起来到了这个家里。譬如门厅楼梯旁的那个木质药柜便是购于香港,带着中国旧时光的包浆,仔细辨认,每格抽屉上写的中药名还带着明显的南国成分。

这种自然而然的东情西韵也成为这个家的独特气质,不再是当年欧洲贵族偶买中国外销瓷时那种对神秘东方的想象,而是真实了解和触摸过东西方之后的真情流露。

撰文 | 陈思蒙

摄影师 | 王为

造型妆发 | John Christopher at Terri Manduca Agency

封面设计 | 恩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