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资本市场迎“长钱”, 风格向配置+价值型转换——外管局及证监会推进改革开放点评

作者:王涵、王轶君、卓泓(王涵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

作者:王涵、王轶君、卓泓(王涵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正文

事件:2019年9月10日,国家外管局宣布决定取消QFII和RQFII投资额度限制,证监会会议提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我们认为,这推进了资本市场制度性改革的两条重要主线:

资金来源:养老金+外资,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长钱”流入。正如我们在2019年年报《水长,致远》中指出,中国资本市场正迎来真正的长钱流入——养老类资金、外资。本次证监会政策明确指出“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并明确“推动公募基金纳入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金投资范围”。而外管局关于QFII投资额度的松绑,进一步打通了“外水内流”的渠道。在全球“资产荒”的背景下,中国仍是全球资金配置的“洼地”,这将进一步吸引外资流入。国内长期资金叠加外资这两类“长钱”流入有助于改善市场投资期限偏短的问题,助力市场投资风格向“配置+价值型”进一步转换,为金融市场奠定从“投机”转向“投资”的基础。

投资标的:科创板+上市公司监管,推动投资标的扩容、优胜劣汰。一方面,证监会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科创板的试验田作用”,这为优秀的科创类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同时也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提供了更丰富的投资标的。另一方面,“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成为改革的另一重心。随着对上市公司管理制度的建设和监管的加强,好公司和坏公司能够更好地被市场清晰地区分开,带来的是市场优胜劣汰生态的形成、整个体系资金利用效率的提高。

资产配置建议:政策红利下风险偏好继续改善,股债都有望受益。结合此前央行降准、国常会在财政政策的部署和金稳委对资本市场改革的着重强调,我们认为资本市场政策红利正在持续释放,市场风险偏好有望进一步提升。从资产配置角度,股债都有望受益。股票市场方面,配置、价值型资金偏好的“核心资产”,有望在货币政策宽松、资本市场改革中进一步受益。债券市场方面,开放背景下,拥有价格优势的利率债有望继续受益。

风险提示:国内政策超预期变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