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 胡同里的泡泡,泡泡里的胡同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卞之琳自己曾说:“ 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点缀了风景;人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

你站在胡同里看“泡泡”,看胡同人在“泡泡”里看你。 这样的意境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就像是童话故事里,阳光下彩色的“泡泡”,顺着风飘到屋顶,落在那里就生了根。 然后迅速生长,越来越大……越来越大……长成巨大的形状,长成奇怪的“泡泡”。

最后嵌进墙壁里,跟房子连成一体,像是宣示主权一般。 那灰扑扑的房子变得与周围的不再一样,变成“ 泡泡的世界 ”了!

这不是童话故事的世界,这是“ 胡同泡泡的世界 ”,所谓“胡同泡泡”,并不是由泡泡组成的胡同,而是在胡同上嵌入了“泡泡”。

北京城的胡同有很多,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 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 ”。

胡同承载了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汪曾祺在《胡同文化》里说道:“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 ”

面对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老城的记忆是该保留还是舍弃? 胡同是陈旧的,是过往岁月的印记,也是文化踪迹的见证。

保留住胡同,将传统胡同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对胡同进行改造。

当下设计师们在努力地做着这样或那样的尝试,他们试图 从传统胡同里探索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

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到处是冰冷的玻璃,映射出一张张上班路上匆忙奔波的面孔,那是一眼就能 看得见的疲惫与厌倦 。

这种时候老式建筑就会有一种 奇妙的治愈之力 ,粉墙黛瓦的温柔是钢筋水泥永远也学不会的。

在西打磨厂街218号,有一个叫做“ 和院 ”的地方。

土窑烧制的灰瓦与石砖,低矮的房檐,四四方方的院子,院子里有一株很多年了的大树,高大、笔直,层层绿叶将阳光挡住,投下一片阴凉。

再往里走看到屋顶上有两个巨大的“泡泡”,像是透明的,在太阳底下倒溢着五彩的光。

走进屋里看到的是与屋外截然不同的现代世界,几个比较大的宴会厅,可以用于 商务会议、小型聚会 以及 公司团建 等等。

北欧的设计风格,昏黄的灯光,低调的色彩,各种线条与几何图形的碰撞,简洁干净。

顺着旋转楼梯上到二楼,就能看到“泡泡”的真面目了。两个“泡泡”,一个用于 冥想 ,一个用作 茶室 。

置身“泡泡”里,透过像泡泡一样形状的窗看外面的世界,青灰色的瓦片和砖墙,别人家院子里的绿树和阳光,又像是在看“ 泡泡里的世界 ”……

从“泡泡”里出来是宽敞的露台,这是 露天烧烤 和 朋友小聚 的好去处。

其实,由陈旧拥挤的四合院改造而成的“胡同泡泡”,这是著名建筑设计师马岩松的作品。

二楼屋顶的“泡泡”仿佛是 由一种奇特的想象变成了现实 ,很佩服设计师的这种想象力。

院子里是 老北京的味道 ,是让人心生感慨的往事和回忆,而走进房间,扑面而来的是 现代的气息 ,是充满高级感的装饰与布置。

“胡同泡泡”光亮的表面显示它是外来者,但同时它又倒映出周围的砖墙、绿树和花草,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是 过去与未来的共生 ,从而造出了 一个梦境一般的世界 。

若是拍照的话,人站在“泡泡”前,镜面的反应,将身体变成搞怪的形状。

如果是雨后,地面的积水与泡泡的镜面交相映照,身后是浸了油一般的灰黑色砖墙,洗净了的绿叶,拍出来的照片就有了一种 雨后江南的沉静 。

“胡同泡泡”被命名为“和室”,这远不如“泡泡”有趣,但却是周末休憩,与朋友小聚的好去处,也是让工作会议变得有趣起来的地方。

如果是小型的私人聚会,在这繁华闹市的寂静之所, 偷偷地热闹一番 , 又有点儿小小淘气的感觉了 。

这里有宁静的古色,也有北欧的简洁;不管怎样,这里还是胡同,却也增添了胡同曾经没有的现代感。

人生在世,便是一场孤独的旅行,真正的历练,是学会与自己相处。

【作者简介】苏子苒,女,湖北汉川人,在校学生,擅长以文字编写故事的脉络,代表作《我的风景,你的曾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