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坞疼痛小说的变调,《山月不知心底事》重新演绎青春成长命题

深度文娱导读: 都市情感励志剧《山月不知心底事》已于昨晚在江苏卫视收官,这部顺利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

深度文娱导读:

都市情感励志剧《山月不知心底事》已于昨晚在江苏卫视收官,这部顺利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荐播出参考剧目名单”的剧作,于今年8月率先走上献礼剧的前线。该剧改编自辛夷坞同名小说,得益于欧豪的稳定发挥和宋茜明显进步的演技,剧中80后年轻一代与环境、家庭、爱人的和解引起网友共鸣,在暑期档热潮过后,仍保持了较高的讨论度。

正如已经影视化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原来你还在这里》,辛夷坞的作品总是笼罩着青春的灰暗色彩和疼痛情绪,《山月不知心底事》作为献礼剧,对辛夷坞原作中过于悲伤撕裂的基调做了调整,保留作品散文式的浪漫和审美风格,重点突出原生家庭不同、成长环境各异的人物性格冲突,以及主角成长过程中不同的人生抉择,开拓作品视角的同时也为观众注入了希望。

散文式叙事:缓慢的节奏,内心的独白

同顾漫、桐华、匪我思存、饶雪漫一样,辛夷坞也是被当代国产言情剧市场关注的作家,随其《致青春》和《原来你还在这里》两部作品相继影视化,且均收获不少热度,辛夷坞作品的市场号召力逐步显现。不过辛夷坞的青春小说从来都不会让主角顺风顺水,不是生活境遇遭受重创,便是爱情坎坷虐心,因此粉丝无奈送其“后妈”称号。剧情太虐,作品的基调自然不会欢快,每个故事总流露着哀伤、遗憾和疼痛的情绪。为便于充分抒情,慢悠悠的叙事节奏和散文式的内心独白就成为了辛夷坞的写作特色。

大概是有意展现青春情愫的隐秘和珍贵,凸显男女主爱情的难得与纯真,剧版《山月不知心底事》在取景、构图、剧情节奏和台词设置上有意呈现审美式的共情效果。

在前几集向远和叶骞泽都在老家读书时,剧情节奏较慢,镜头“不厌其烦”地展现两人骑自行车从大片田野中穿行而过的画面,其肆意中带着忧伤的意境,与早年热播韩剧《蓝色生死恋》中男女主于乡间小道骑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剧组还充分利用取景地安徽黄山、江西婺源绝美的自然风景,将二人在雨巷中交谈、一同爬到山顶赏月等情节呈现出极强的文学性,颇具艺术美感。

在叶骞泽离开家乡转到广州求学之后,碍于主角分居两地,剧中给予主人公大量的内心独白,帮助他们沟通交流。叶骞泽初到广州,对于大都市和父亲重组的家庭都充满了陌生感:“她们说话声音都很轻,就算是说普通的事情,也像是在说秘密,我好想念妈妈的声音啊,爽朗利落,让人一听就特别开心。”

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自强自立的品质促使女主向远在做事之前总有许多思虑,在收到叶父递来的银行卡时,她碍于男友叶骞泽的面子不好驳回,可出于自尊又不想接受,于是感慨二人平等关系的独白应运而生。

成长环境各异,性格矛盾升级

考虑到小说剧情过于悲怆,《山月不知心底事》在电视剧改编过程中,不再重点刻画男女主的命运悲剧和凄苦的情感纠葛,而是将其放在时代发展、生存环境转变的背景下,具体展现每个年轻人在人生选择中的困惑与得失,如此一来,改编后的作品就更具有现实主义的观照意义。

叶父的突然返乡,打破了叶骞泽在家乡小镇平静的高三生活。在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说下,骞泽与母亲和向远告别,背井离乡转学到广州。留在家乡读高三的向远努力克服家乡较为落后的教育问题,为考到广州与骞泽团聚日夜努力;而成功转学到广州的骞泽,正面临粤语沟通难题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为了不让向远失望,他也在努力学习,以求顺利考入大学。好在两位主角足够幸运,短暂的分离没有让他们就此沦为平行人生,而是一年后在同一所大学重聚。

辛夷坞的作品总有意突出原生家庭的状态,和成长环境的变化带给人的深远影响。身为孤儿的向远从小带着妹妹在乡里吃百家饭长大,生活境遇将其培养成为自立自强的女孩,不管身处家乡还是后来都市生存,她从未忘记靠自己安身立命和谋求幸福。因为一无所有,没有家庭的凭借,向远一早就知道自身实力才是硬道理,所以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她都积极向上不断进步。

相比之下,虽然叶骞泽跟她拥有相似的生活环境,但到底他有慈母的疼爱和老板父亲的支持,进取心总是不如向远。面对初到广州的压力和陌生,他首先想到的是排斥和后退,而不是迎难而上努力立足;在父亲暗示他接班公司时,他立刻否决,认为公司和他没有关系。

与向远时刻充满危机感和责任感不同,物质和精神上都比较满足的骞泽很快适应了广州优渥的生活环境,在考上大学后又恢复了佛系的不进取状态。因为二人原生家庭和面临的社会环境的不同,骞泽始终不太能理解向远的拼命,上大学时问“挣钱跟我哪个比较重要”、工作后问“工作和我哪个重要”。显而易见,青梅竹马的两人离开环境单纯的老家而步入竞争压力较大、资本作用力显著的广州后,人生观的差异正在逐渐拉大,成为横亘在两人感情中间的鸿沟。

女性主体意识突出,不断引导男性成长

在辛夷坞的作品里,女性总是有着比男性更为突出的主体意识,她们能更理性地反思自己、自我定位,从而拥有相对独立自主的人格,比同龄男性更为成熟。《致青春》里的郑微既可勇敢追爱、又能坚韧独立,给错失挚爱的陈孝正上了人生一课;《原来你还在这里》的苏韵锦以温柔和坚强治愈了少年意气、锋芒毕露的程铮;《山月不知心底事》也一样,把自强刻在骨子里的向远从头至尾都在引导叶骞泽走向成熟。

在电视剧《山月不知心底事》中,向远的人设几乎挑不出毛病,汇集自立、进取、善良、大度于一身的她,在叶骞泽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亚于母亲的角色。在叶父提议骞泽到教育水平更高的广州求学时,骞泽的反应是“凭什么他消失了这么久,一回来就要我听他的”,显然是少年负气,而同龄的向远却能站在人生发展的角度为其考虑,劝他给自己多点机会。

到了广州,骞泽还在赌气跟父亲对着干,称会用自己的方式羞辱他,向远得知后如坐针毡,差人送信鼓励他别做无意义的事,要努力考上好大学,二人重聚才不辜负他们因环境变迁引发的分离苦痛。

后来上了大学,骞泽一心扑在跟向远可以朝夕相处上,而向远已开始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为以后落脚广州做准备;当骞泽因为感情不成熟与父亲和妹妹董灵发生纠葛,向远又耐心温柔地帮助骞泽解开矛盾,做出理性得体的选择。

在两人相处的过程中,看上去仿佛叶骞泽为二人感情消磨的时间更多,事实上向远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更是不可估量。

在骞泽逐渐与父亲、妹妹等新家庭成员和解之后,其主体意识才开始慢慢觉醒,他开始厘清爱情、家庭、事业在自己人生中的排序,理性反思自己跟向远的关系,思考对方在彼此内心的地位。剧里从始至终对向远的情感变化展现不多,因为她总是以牺牲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骞泽在她心里不是人生的唯一主题但也格外重要。

骞泽在成长中对向远的看法却是不断改变,从最初的眼里一切都是她,到发现向远总是因为学业、工作忽略自己,再到向远帮着父亲一块哄骗自己去英国留学,骞泽开始怀疑自己在向远心中的真正地位,有了这个念头,表现在行为上则是关注减少、耐心降低,临近结局,叶骞泽已经下意识在这段感情里抽身了。

从这个角度讲,女主带着男主成长,却让他离自己越来越远,这何尝不是感情的悖论呢?总是两个人都还太固执,没找到彼此契合的最佳方式罢了。

在时代洪流里,任何个体都不只是个体。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自我成长,彼此纠缠又想求和解,是剧版《山月不知心底事》赋予这个原本悲情故事的精神内核,这种广角镜头冲淡了原著灰暗的基调,让观众对80后一代的选择有了共情和重新理解的机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