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站的“门面担当”

本报记者 刘姗姗 实习生 张紫涵

“多亏爱心班组的姑娘,我才能安全到家。”

“丫头,你就像我孙女一样,真是个好孩子。”

……

在长春站爱心服务班组工作间的桌子上,整齐摆放着5本厚厚的旅客留言簿。翻开留言簿,一串串感人的文字,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仿佛不断出现在眼前。

“这个奶奶每次到站里乘车总会找我,她说我像她的孙女一样。”

留言簿里那位奶奶是马丛的“老相识”。每次从长春站出发,那位奶奶总会提前打电话找马丛。这样的“老相识”,马丛有很多。

马丛,长春站客运车间“轮椅姐”朱立红爱心服务班组客运员,一个个子不高,嘴角一直上扬的姑娘。

爱笑,是记者对她的第一印象。

别看她是一个“90后”,刚毕业就被分配到中铁沈阳局长春站。参加工作8年的她,有7个年头都在爱心班工作。

2013年,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重点旅客,工作不到一年的马丛主动和领导申请转岗,去工作强度大、任务重的朱立红爱心服务班组工作。“朱立红师傅对我的影响很大。她那种兢兢业业、为旅客提供贴心周到服务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经过一个月的严格考核观察,马丛开始了她和重点旅客零距离接触的工作生涯。

长春站日均发送旅客9万人,马丛每天帮助的“特殊重点旅客”有上百人。其中,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有遭遇不幸的肢残人士,有延医求治的病患,甚至有救助站转送的流浪乞讨人员。

从候车大厅到站台有1000米左右的路程,马丛平均每天行走的距离是15公里,高峰时达22.64公里。

“就在这‘一点’之间,让爱心服务渗透到每位旅客心间,让他们带着愉快、舒心踏上旅途,我们就知足。”马丛笑着说,手心长出了多少茧,脚底磨破了多少双鞋,她都不觉得苦。

2018年刚开春,从丹东开往吉林市的列车上,一名本该在吉林市下车的孕妇,因为有预感要生产,只能提前在长春下车。没有担架,马丛只能用轮椅推着孕妇从扶梯到爱心服务室。她一边安抚孕妇,一边用广播在车站寻找医务人员,拨打120,准备好毯子等物品,尽所能让孕妇感到安心。

当医院传来母子平安的消息时,马丛提着的一口气才放下来。

“和旅客一起笑”,是马丛和长春站爱心班组的工作宗旨。

因为旅客的特殊性,在交流沟通的时候要比普通乘务人员花费更多的心力,但马丛乐在其中,从来没有抱怨过。每次遇到重点旅客,马丛总是笑脸相迎。

“谁还没有个烦心事。”提大包的行李,推着轮椅穿行在人群中的微笑姑娘,成为长春站的一道“风景线”。

“是否需要轮椅,上车的时候提前告知站台车厢位置,出现问题如何联系车长或服务人员……这些都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功课。”把困难想在旅客前面,已经成了马丛的习惯。

马丛说,车站是城市的窗口,客运员是车站的“门面担当”。用热情的微笑、真诚的服务,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旅客,是她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