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满清打到新中国,家喻户晓的汉阳造,竟然和毛瑟毫无瓜葛

在我国,说起八八式步枪,估计很少有人认识,但是如果说到"老套筒、汉阳造",那几乎是家喻户晓!初高中的历史课本上,只要讲到中国近现代史,就必然提到这支步枪。可以说,这支步枪见证了整个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复兴的整个过程。这支闻名中国的"汉阳造"正式的军方称呼就是"八八式步枪",而这支步枪也是中国历史上能够独立生产的第一支后膛装弹的栓动步枪,因为最早在汉阳兵工厂生产,所以也被俗称为"汉阳造"。

在以往很多历史记录中,作者总是习惯性地把"汉阳造"称为"德国毛瑟步枪的中国仿制品",但是实际上"汉阳造"和毛瑟步枪完全没有瓜葛。"汉阳造"所仿制的是德国的1888式委员会步枪(简称Gew 88)。1886年时法国陆军装备的1886式勒贝尔步枪,引起了德国方面的关注。新式的法国勒贝尔步枪是全球第一款使用无烟火药、后膛装弹的栓动式步枪。由于采用了新式无烟火药作为发射药,这种新式法国步枪使用8毫米口径步枪弹,在射程和威力上远胜于当时德国毛瑟71/84式步枪所使用的黑火药,这让法国军队在和德国军队的正面交锋中占据了极大优势。为此,德国军工部门在结合奥地利"M1888曼利夏"的设计特点之后,迅速推出了新式的1888式委员会步枪。如果一定要说该枪和毛瑟有什么联系的话,大概就仅仅是该枪的枪机使用了改进型曼利夏步枪的枪机,而这个枪机稍微带有那么一点点毛瑟的味道。

之所以叫"委员会步枪",是因为在毛瑟公司之外,德国还成立了一个"步枪试验委员会"(简称GPK),而这个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就是应对法国勒贝尔步枪给德国军队带来的压力。为了赶进度,GPK直接采用了奥地利曼利夏步枪的枪机结构,仅在其上略作修改。枪管膛线等则直接引用了法国勒贝尔步枪的设计,同时在枪管外设计了一个木质的全枪护套(所以后来我国仿制的"汉阳造"还被称为"老套筒",就是源自这个护套——笔者注)。枪弹则采用了瑞士设计的7.92毫米无底缘瓶颈弹。新式步枪在1888年11月完成野战测试,12月份德皇即下达生产订单,并将其命名为八八式步枪(Gew88),次年,第一批Gew88开始装备德国军队。

但是,在列装德军后,该枪很快暴露出诸多缺陷,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炸膛。因为新式的无烟火药比老式的黑火药膛压更大,因此沿用老式设计的枪膛有时候会承受不住巨大的膛压导致炸膛。与此同时,该枪还存在装弹困难、抽壳不可靠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导致德军内部意见很大。特别是该枪的生产商路德维希-洛伊公司是一家犹太人开办的公司,在整个欧洲反犹排犹的浪潮中,有好事者干脆直接把Gew88称为"犹太人的步枪"(Judenflinte),以至于德国民间媒体也坐不住了,跳出来吐槽德国政府"为什么不购买毛瑟步枪?"

作为德国第一款使用无烟火药发射的步枪,其设计上有一些先天缺陷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舆论不能接受这种说辞,再加上由于不受军队的欢迎,在装备了毛瑟公司研制的1898式步枪后,Gew88很快推出了现役。不过依然作为后备役物资被保存到二战结束,不仅如此,德国政府还把该枪的设计卖给了土耳其、中国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从而让这支枪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延续使用。也正因为Gew88来到中国安家落户,才有了闻名全国的"汉阳造"步枪。

和今天的很多所谓"德棍"一样,早在满清时代,当时的中国人就已经对于"德国制造"有着痴迷一般的崇拜。所以在德国商人将Gew88介绍给清政府时,后者几乎不暇思索的接受了这支步枪。不过在向中国推销的过程中,德国商人还是耍了一点小手段:向满清政府推销该枪的德国商人将该枪称之为"毛瑟1888"式步枪,以此向中国官方宣扬该枪的优越性能。而当时无论是保守的清政府统治者,还是锐意改革的"洋务派"实际上对于德国武器都极为迷信。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清政府从德国订购的定远、镇远两艘装甲巡洋舰,虽然航速不及当时日本最新的"三井舰",但是皮糙肉厚,虽然被日舰猛烈炮击,但是却依然来去自如。在占领威海卫后,日军检视被俘的"镇远"号,发现虽然该舰被命中近千发炮弹,却没有一发能够击穿该舰厚实的装甲,"德国制造"由此在中国成为一个神话,一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深信不疑,不过这是后话。

在当时,满清"洋务派"官员一听说是"毛瑟步枪",几乎没有多做了解,就全盘买下了Gew88步枪的全部技术资料和图纸。1896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兵工厂开始正式仿制生产Gew88步枪,当时被满清政府定名为"汉阳八八式步枪"。到1899年时,由李鸿章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也开始生产八八式步枪。1907年清政府开始全面编练新军,并将全国军队整编为三十六镇(清朝军队的编制"镇"相当于当时国外陆军的"师","协"相当于"旅"——笔者注),其中湖北设两镇,这两镇新军所装备的武器都是汉阳兵工厂出产的八八式步枪。

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晚上8时左右,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部队营房内传出枪声。著名的"武昌起义"由此拉开序幕。起义当晚,起义军在里应外合,未遇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夺取其中德式、日式以及汉阳造步枪2万余支,弹药无数。11日,驻汉阳的新军起兵响应武昌新军,起义军随即控制了汉阳兵工厂,不但当日接收工厂工众3000余人,还控制了兵工厂仓库,缴获步枪7000把,子弹5百万发,山炮150门,炮弹6000发。而工厂工人也自发组织生产,全力支持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迎来了崭新的共和时代。这也是"汉阳造"在中国所见证的第一件"大事"。在民国建立后,蒋介石在1935年时曾经正式引进德国毛瑟1898型步枪,并计划用其替换可靠性不佳"汉阳造"。但是随着两年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江浙地区等中国最发达地区迅速被日本军队占领,中国所属各兵工厂来不及调整生产,所以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造"依然是中国国产步枪的核心主力。

尽管"汉阳造"延续了原先Gew88步枪的诸多缺陷,但是在生产中,我国兵工部门也对其进行了少量修改,以提升其可靠性。而且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尽管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但是在步枪性能领域,"汉阳造"是极少数能够拿得出手的装备之一。这是因为在二战时代,技术还不够发达,因此子弹要扩大杀伤力,就必需增大设计口径,用这种方式来提升弹丸的威力。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各种资源都极为贫乏,甚至于在步枪的设计生产上也透着浓浓的"穷酸"气息。以二战中日本军队装备数量最大的三八式步枪为例,三八式步枪的口径只有6.5毫米,是二战中口径最小的步枪。尽管该枪射击精度高,但是由于口径小所以威力不大。在当时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打着小鬼子,回去养两天又来扫荡;打着抗日战士,休息两天继续抗日。"说的就是三八式步枪威力过小。

在当时英国通常使用7.7毫米枪弹,而美苏大多使用7.62毫米枪弹。7.92毫米的"汉阳造"是当时口径最大的步枪。口径大意味着威力也大,在抗日战争中,被汉阳造命中的鬼子,通常不是缺胳膊就是少条腿。因为"汉阳造"口径大、威力大,命中四肢基本上就只能截肢了。如果命中人体躯干,基本九死一生。也正是因为"汉阳造"的巨大威力,一直到1950年的朝鲜战争时期,我军入朝参战部队很多还在使用该枪。一直到1956年我军大规模换用苏式武器后,"汉阳造"依然作为警察和民兵预备役的储备装备,在中国准军事体制中服役了很多年。

从1896年开始生产到1944年停产,再到朝鲜战争,最后"退居二线",这款原始设计并不出众,而且还存在着各种各样问题的步枪在中国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见证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王朝制度的终结,见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见证了年轻的新中国凭借着热血和意志击败世界第一强国的朝鲜战争。可以说,这名忠实的老兵,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一位不可或缺的无言证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