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经济70年:扩大有效投资 固定投资年均递增25.1%

原标题:70年,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5.1%

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岛市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投资由1949年的16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历史最高峰7777.1亿元。自2018年开始,受国家投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影响,投资总量有所下降,但依旧保持平均7%左右的增长态势。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间,青岛市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64953.3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5.1%。

1、实现由量向质升级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岛市投资规模不断扩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7777.1亿元,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4860681倍,是1978年改革开发前期的2622倍。特别是近年来,围绕“转调创”和“蓝高新”发展目标,积极推进大项目开工和建设,进一步加大有效投入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在持续“稳”增长中不断由量向质转型发展,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1978年的3.6:55.1:41.3调整为2018年的0.9:21.5:77.6,发挥了投资在调结构、转方式、补短板、惠民生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为宏观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不竭动力。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岛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历程,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伴随着投资总量的迅猛增加,投资需求为宏观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不竭动力。

2001年开始,多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累积效应释放, 青岛市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投资需求加快释放,2001-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9%,2005年投资率为47.2%,超出消费率11个百分点,青岛市国民经济发展呈现投资驱动型主导特征。2006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并落实到位,投资需求逐步回稳,固定资产投资步入年均增长23.0%的结构调整轨道。2008年,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出台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出台,2010年投资率冲高至52.4%,超出消费率19.1个百分点,青岛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投资单轮驱动模式更趋凸显。

2011年开始,在全国、全省投资增速持续回落的情况下,青岛市固定资产投资稳步跃升至新的台阶,保持了副省级城市和山东省的前列,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路走高,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成为带动青岛国民经济持续快增的主导动力。2011年-2015年,青岛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年均增长19.3%,明显快于GDP年均增长9.7%的增长速度。2015年投资总量6555.7亿元,列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山东省首位;增速14.2%,列副省级城市第四位、山东省第二位;投资率由2011年的54.3%、2013年的60.5%提升到2015年的62%,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更趋强劲,达到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发挥了有效投资对新常态下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中有进发展趋势的关键作用。

2016年以来,全市投资继续稳步提升,2016年投资总量迈上7000亿元新台阶,开创了总量和增速“领跑”全省的良好局面。2017年,受实体经济面临一定的发展压力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逐步落地显效等因素影响,青岛市投资与全国、全省大势一致,呈现稳中走缓态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7777.1亿元,虽增长7.4%,但仍高于全省、全国投资增速0.1个和0.2个百分点。

2018年,青岛市投资领域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推动新旧动能快速转换,着眼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特别是随着全市“双招双引”工作成效显现,青岛市投资形势明显好转,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9%,分别高于全省、全国投资增速3.8个和2个百分点,增速排名位列全省17地市第三位。

2、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型行业,在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具有投资大、见效快等优势。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青岛的交通事业随着建设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目标的确定迅速腾飞,1998年已基本形成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十五”以后,在推进大交通框架建设的构思下,交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1949年-2008年全市交通运输邮电业投资700亿元,占这一时期全部基础设施投资额的36.3%。航运中心、区域性航空枢纽、市域“一小时经济圈”和半岛城市群“三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

新中国成立初期,青岛的道路和桥梁陈旧破损,市区道路仅243公里,道路面积206公里,到1977年末城市道路长度升级到394公里,道路面积扩建到362万平方米,但路面基准较低,难以承担起全市交通运输的重任。自1978年开始,青岛先后拓宽了威海路、宁夏路、小白干路、香港中路等道路工程,新建了山东路、南京路、延吉路等道路,建设了杭州路立交桥、铁港立交桥、人民路立交桥等交通枢纽性工程;90年代随着东移战略的实施,先后进行了鞍山路打通、东海路、福州北路、海信立交桥、澳柯玛立交桥、镇宁立交桥等工程;“十五”以后,“四纵五横”中的重要一“横”的城市东西快速路一二三期工程、山东路改造、杭州路-海尔路高架桥、长沙路打通等工程,使青岛市政道路建设不断跃升至新的台阶。

2007年,青岛城市道路总长度3288公里,2018年达到5769.7公里,比1949年增长23.7倍,比1978年增长14.1倍。2018年的道路面积9861.9万平方米,比1949年增长47.9倍,比1978年增长26.8倍。

市政道路的发展,也带动了公共交通网络和出租车行业的发展。2018年,青岛公共汽车运营车数7795辆,比1949年增长243.6倍,比1978年增长19.1倍;2018年客运总量104782万人次,比1949年增长351.6倍,比1978年增长3.8倍。2018年全市拥有出租车营运车数10867辆,比1980年增长226.4倍。

城市环境日臻优美。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岛市十分重视污染治理和环境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更是在重点抓好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的同时,兼顾了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的处理,城市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在污水处理方面,2019年初,青岛市建成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23座,总处理能力202万立方米/日,其中市区建成运行16座,总处理能力148万立方米/日。建成排水管网10210公里,其中市区排水管网7145公里。构建起“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厂网协调、泄洪顺畅”的大排水体系。

在园林绿化方面:1949年,青岛建成区绿地覆盖面积仅133公顷,1978年达到469公顷,2018年达到39229公顷,比1949年增长了295倍。公园个数也由1949年的3个、1978年的6个、1998年的35个,增加到2018年的191个。

展望未来,青岛经济发展新常态蕴含着新的前行动力,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稳增长的驾辕之马,也是供需两侧齐发力的重要引擎。扩大合理的有效投资能够补短板、调结构、蓄动能,发挥有效投资在调整存量、优化增量中的关键作用,为推进全市产业迈向中高端、形成发展新动能、打造竞争新优势积极助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