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的苗族板凳舞

苗族板凳舞是苗族妇女酒后即兴表演的一种舞蹈,主要流行于黔东南州的凯里、黄平、台江、施秉等苗族村寨。

苗族板凳舞是苗族妇女酒后即兴表演的一种舞蹈,主要流行于黔东南州的凯里、黄平、台江、施秉等苗族村寨。

苗族板凳舞

苗族板凳舞

苗族板凳舞源远流长,相传很久以前,清水江的龙太子被望坡老人杀死,导致大地干旱、百草凋谢、五谷不生。 于是,当地人请来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到江边,分别用十二个蛋、十二支香、十二砣粑粑供奉天神和龙王,向其赔罪,请求降雨人间,人们成群结队沿着江边祈祷。 天上的姜央听到人们的呼喊,请求开恩下雨,然而雷公不理,反而责骂姜央。 为解除百姓苦难,姜央砍来竹子吹奏优美的曲子,雷公听后,十分高兴,拿起两根小板凳打起来,并不停地欢跳。 雷公的板凳舞感动了天神龙王,于是给人间降下雨来。 人间的人们兴高采烈,也拿起板凳跟着雷公跳起舞来。 从此以后,板凳舞就在清水江一带和高坡上的苗族中流传下来了。

在凯里苗寨里,每逢“满月”酒、过春节等,酒后喜欢跳板凳舞。跳舞的苗族妇女上穿对襟衣,下穿中短裙,每人双手各拿一只小板凳,边敲板凳边从场坝的两边跳向中央,围成圈。舞蹈动作是:先出右脚向前,脚跟踩三下(有的地方只点两下),手中的凳子也敲三下(有的地方只敲两下),然后换左脚重复右脚的动作,节奏是3/4或4/4拍。之后,队形变成两队,面对面地跳,跳的动作和节奏如前,边跳边伸出手中的板凳相互击两下。

跳舞时,舞者故意相互踩对方的脚,屁股对屁股相互撞击,身上的裙子飞扬,妙趣横生,如此反复狂舞狂敲。跳舞中,谁的脚步错了,走错了队形,就要被罚酒,喝酒后,妇女们借着酒兴又狂跳起来,尽兴方休。

凯里板凳舞的舞蹈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只跳不唱,以炉山镇为代表;另一种是又跳又唱,以旁海、三棵树为代表,唱的内容大致有:“亲家哟/亲家哟/亲家真亲哟/亲家的鼻子长又长/傻乎乎去扛木头/扛不动哟/用力扛……”意思是穷亲家攀富亲家,攀不上也用力攀。苗家人认为,板凳舞是庆祝喜事和节日的舞蹈,只有嫁娶、生子“做满月”以及“过年”等喜事和节日跳。

苗族板凳舞,道具简朴,不受场地限制,酒后舞者取小板凳便可轻松起舞。板凳舞与酒相存,无酒不舞,是苗家人喝酒助兴的舞蹈。妇女们借酒兴而起舞,同时舞兴助酒兴,直到人醉兴尽,因此,板凳舞又是苗族的醉舞。板凳舞是苗族妇女酒后自娱性的舞蹈,它因酒兴而起,动作、力度较大,显示出粗犷、激扬、豪放的风格,表现了苗家人热情、豪放的性格。

内容来源: 秀美黔东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