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安华 :华阴老腔的幕后推手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老腔,作为一种起源于汉代的地方小戏,几千年来几经风雨。 党安华与老腔初识的时候,老

老腔,作为一种起源于汉代的地方小戏,几千年来几经风雨。 党安华与老腔初识的时候,老腔还是与皮影相结合的“老腔皮影戏”,而这种形式的演出已经被流行音乐和新媒体挤到了悬崖边上。 经过他和老腔艺人们的不懈努力,让老腔这种传统艺术又重新焕发活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党安华和老腔的故事。

2001年,党安华还是陕西省华阴市文化馆的馆长。 一次偶然的机会,党安华来到老腔皮影的演出现场,看着观众席仅有三人的观众,党安华觉的有些不可思议。 简单询问后才知道,这三名仅存的观众中,一个是看台人、一个没有钥匙回不了家,还有一个智力有些问题,总之没有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观众。

华阴老腔保护中心主任 党安华: 我就想给张老师说,你别唱了,台下已经几乎没人了,可是他们那个皮影戏,四四面包的是严严实实,他们看不到台下,我就使劲把那个帘子掰,掰开了一个缝,结果掰开一看,里边的东西啊,非常让我震惊,我觉这是艺人,这是一种表演的最高境界,因为他们完全处在自然人的状态。

回家之后,党安华对那天晚上的所见难以忘怀。 让艺人们拿掉皮影亮子,直接在舞台上表演老腔的念头,一直缠绕在他心上。 按捺不住内心的澎湃,党安华找到了那天晚上表演老腔皮影的艺人张喜民,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张喜民,却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

华阴老腔保护中心主任 党安华: 他们说那不行,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唱皮影戏的,从来没见过观众,也没上过大舞台,我说咱们可以尝试一下,可怎么说他们都不同意。

凭着多年来的经历和对艺术的感悟,党安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念头。 他自掏腰包排节目让老腔艺人演出。 经过一次次的尝试,终于让老腔在社会上崭露头角。

华阴老腔保护中心主任 党安华: 到了2003年的时候,咱们渭南市搞文艺汇演,我就排了一个古韵《古韵乡趣》的节目,这是运用了绘画、话剧和戏曲和音乐的东西,当时评委看了之后,这个节目挺另类的,当时就得了七八个一等奖,这也是媒体第一次关注华阴老腔,后来就到西安、咸阳等周边地区演出。

《古韵乡趣》之后,虽然被改造成舞台表演的老腔得了不少奖,但却始终无法得到更广阔的市场。 2005年的一天,林兆华导演看到老腔的表演之后,决定将《白鹿原》搬上话剧舞台,2006年,由党安华带领老腔艺人团队助演的《白鹿原》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 话剧中的老腔表演,震撼了现场的观众。

华阴老腔保护中心主任 党安华: 最成功的就是和话剧白鹿原的合作,这是最成功的,我没听到,也没看到过网上有一条贬的东西。 但和其他的合作,那就是褒贬不一,赞扬声也有骂声也有。

此后,老腔的发展迎来了高潮,通过审批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立老腔艺术保护中心、举办老腔培训课程、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华阴老腔保护中心主任 党安华: 2006年以后,我们的商演就接连不断,这个时候,我们就给对方提出那你能不能给我们演出费用,所以那个时候给老乡一人一场发 五十块钱,后来涨到一百或者涨到二百涨到三百四百,就是慢慢一直,这随着这个市场的演出越来越多,我们的演出费也收的越来越多。 报酬也给的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主要的任务还是搞传承。

华阴市现有的老腔艺人平均年龄都在70岁左右,因此,如何将老腔更好的传承下去,就成了党安华要思考的头等大事。

华阴老腔保护中心主任 党安华: 这两年多前,我们在渭南师范学院和渭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有一份协议,就是我们给他们大学生教老腔,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儿,他们有二十多名学生从大一开始一直学习老腔一直到大四,我们不定期的去给他们上课,因为他们都是年轻人,二十岁左右,而且他们又是搞音乐的,学的也非常的快,他们的感觉也非常棒,我觉得这是我们做传统工作,我个人认为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编辑:张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