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tON创始人兼CEO孙立林:区块链是隐私计算过程中的结算工具

2019年9月14日-9月18日,由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举办的“2019上海区块链国际周”在上海举行。9

2019年9月14日-9月18日,由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举办的“2019上海区块链国际周”在上海举行。9月17日,第五届区块链全球峰会正式开幕。峰会邀请世界范围内极具话语权的技术大咖、专家学者、技术代表以及其他行业的代表人物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当前区块链技术的热门议题。金色财经记者亲临现场,为您带来第一手报道。

在本次峰会上,PlatON创始人兼CEO孙立林发表了主题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这是我第五次参与万向区块链峰会,从我2013年进入这个领域开始也是第六个年头,很荣幸、很感谢大家。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件事情和前两年不太一样,我们从2017年就关注在隐私计算领域与区块链的结合。去年我们也有幸参与了PlatON第一家生态企业摩联的孵化,开始进入IOT领域。

这是我们对问题的思考,我们从来没有认为片面地去做分布式技术或者密码学算法。我们总体的认知是,从数据视角来穿透整个业务链条,而不是单一地看一个环节。所以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希望得到澄清,而不是泛泛地讲。

从数据的产生开始,就是靠IOT和大量的传感器,大家理解的万物互联,就是把数据从物理世界抓出来,变成真实世界的数据资产。为什么过去的对等网络或者P2P革命,先从电信,再到金融领域,因为这两个领域是人类世界最早被彻底和全面数字化的领域,而其他行业还没有开始,或者距离还非常遥远。

第二,数据的计算存储,也不用多讲,在云计算领域已经做了很多实践。

第三,在座各位都关心的区块链和隐私计算,特别是区块链。我们把它通通放在了基础设施这一层,它是PaaS的一层。它解决的问题是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交换和共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更愿意把共享叫做协同计算。而今天协同有了更新的意义,如果数据要留在本地,而不是被明文地直接交换,像Web时代做的事一样,就需要进行计算协同。简单来讲,计算协同是函数被协同了,计算做了后操作,它不是单纯的数据互操作,它是密文条件下、隐私条件下必须实现的事情。

最后大家经常提到AI、大数据,最近中国抓了很多用爬虫搜索大数据信息的团队,实际上这是数据黑产的一部分。它们既没有尊重数据的所有权,也没有给予相应的认可和利益分配,当然是侵犯了大家的权益。因此每一个孤立的机构背后,都做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实际上大家都是小数据。我们相信以区块链和隐私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金融基础设施,实际上就是未来AI和大数据的公共基础设施,这是我们的基本判断。

从这里我们提出来,“一切皆可计算”,也提出了LatticeX。LatticeX这个词有很多解读,动态加密用格理论来处理LatticeX。实际上我在16年前读研究生的时候,参与了973课题,当时面向解决的问题就叫空天地一体化的多元异构数据组网。当时我的导师用了LatticeX这个词,叫晶格。晶格是从原子架构来的,是超稳定架构,这里面也是复杂网络由简单元素构成,它是一个计算网络的原初。从多源异构的网络来看,今天的区块链也高度符合它的出发点。

所以这里我们引出了基本概念,在这三个地方来看问题。从数据的终端,就是大家经常说的云网端。我们更多把区块链放在网这一侧,这个网最近我们做了很多探讨,网有很多词,最后我们选择了LatticeX这个词作为我们对基础架构延伸到物联网、端侧的一个基本架构的解读。它应该能适配万物互联的各种终端,在不同终端和网络架构下面实现计算的互操作。所以我们经常提的是希望实现超级清算方。今天所有行业机构,无论是金融、医疗还是交通领域,它们的基本数据交换设施是不互联互通的,是割裂的,是分立的。我们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Online,互联网和实际的资金资产交割,是被孤立地锁在不同的专网里面的,这才是数字资产和区块链出现的根本意义。

超级结算方,第一,要破解不同的行业之间的区隔; 第二,同一行业内,即便是金融行业,不同的交易品种和资产也有不同的中心化的数据交换的设施,银行卡有银联,票据有票价所,其他有证券都分得非常清楚。有没有可能在通用账户体系下,实现完备的超级清算体系呢?我认为这件事情就是在隐私计算和区块链的环境下实现的。

隐私计算就是实现数据资产的可行性和反复销售可行性的定价工具,而区块链只是这个过程当中的结算工具。但是因为账户体系的整体跃迁,这才是根本性的变革。从原来的支付、清算、结算相割裂,变成整体一体化的交收,这个过程是非常完备的。也正是进入到这个时代以后,我们才有充分的机会去看能不能真的把云管端当中的云和端,作为基本的激励节点、计算节点和逻辑节点,接入到这个网络。物联网努力了很多年,我们终于有机会看见设备间支付清算和设备间资产流动和交割的可能性。

这是我原来曾经思考的一件事情,从支付路径走过的路径当中,我自己粗浅地分成这几代。必须要感谢联行系统和二代清算系统,中国才有可能甚至领先美国。

最早我们把它叫做黑铁时代,它的终端是POS机。POS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VISA推广普及开的,由它做了终端的身份认证和交易认证,从此可以把交易接入到这个大的网络。从这个角度来讲,把VISA称为人类第一个互联网公司一点不为过。第二个是网关,我们接了网关,人民银行有了超级网银,靠这样的网关来接入交易,靠接口来调用。

第三个时代是支付宝,尽管并不是它发明,但从支付宝走出了一条虚拟账户之路。虚拟账户彻底将原来银行端侧的大账户体系,推送到了前端的用户体系,推送到了移动端,到大家能够用好的小额账户一类户、二类户去处理。但是这些万变不离其宗,所有支付侧的创新,即便是区块链,最终也离不开身份验证方式的调整和进步。今天还有很多人在犹豫,我是不是支持人脸识别做支付,我的观点一直都是无卡、无密、免签名,完全用全新的方式验证他的身份。今天我们认为最佳的方式,进入黄金时代,就是由万物互联的智能终端做所有验证。这件事把人和物完全联在一起,以前人和物是割裂的,我们通过外延的器官——手机,实现了认证,比如指纹或者声音。但是有大量的物体在这个客厅里,有大量的灯、其他设备联入这个网络,生成它的ID和账户体系变成钱包,这件事情都可以实现完备的交互。在机器智能没有涌现之前,仍然是人在做主。

这是整个智能终端账户侧的基本进化的路线,支付清算网络也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有不同的体系,最早的支付清算体系用的闭环操作,自己发行账户、自己接入应用,自己发展用户、自己完成整个数据交换网络,这是第一代全闭环的模型。还有半闭环,这不解释。最好的模型,毫无疑问是全开放模型。我多次打过比方,我还在银联工作的时候,仔细读过每一年的运通和VISA的年报,运通的市值在五年前是VISA的5倍,但是净利润只有十分之一。开放网络通过让渡一部分的记账权和一部分清算定价权,一部分的服务边界,来换取了系统更大的流动性,因此它拥有了更多的利润,我认为这就是事情的本质。所以大家都在说开放,但是开放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你需要舍掉什么,才能获得什么,我认为这是需要思考的。而今天的区块链在这一点上,又将人类的开放网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彻底开放出来,让大家都可以参与,通过激励的方式使得大家能够做贡献。这是我们对账户体系进步的基本判断。

我认为开放是无论在区块链还是刚刚说的从黑铁到黄金时代,所有都不能逃避的一个逻辑,尤其是在物联网时代。

我们做过很多年的努力,从NFC开始,本质上我认为模组是它的根本,模组就是设备的手机,是手机的通讯终端。从模组到终端、到交易网络、到支付清算行为到应用,今天大家容易说应用。无论是APP还是Dapp,还是到最后的用户,这是一个完备的体系。并且它并不是统一时间就发生的,所以我们的判断是现在谈应用还为时尚早。今天的主要过程是能够将模组和终端整个基础设施打包嵌入到所有的设备里面,能够让万物都具备完备的支付清的能力,具备接入到网络的能力,才有可能到下一步,这是我们的基本看法。当然里面有很多我过去的积累和思考。前面提过身份验证是支付产品的核心要素,离开了完备的身份验证,以及对本人的验证,是无法谈一个新的支付清算网络,也是区块链需要面对的问题,无论是联盟链还是公链。

这里面我认为所有的支付清算的产品,无论是大家谈的Libra还是GB币,都需要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覆盖。就是你能否360度对一个人或者一个物的全部的交易行为,做触达点的锁定。你锁定的行为和消费越多,获得的定价权越充分。也是为什么过去十几年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支付的争夺,都是从小额支付开始。因为小额支付锁定了你的行为,锁定了你的账户,而不是简单地看金额和单纯的收益,这是我们的基本考虑。

这套体系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即便在区块链上,也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考验。如果今天回到物联网,看设备间的支付清算。端侧能不能实现,比如在车载端。都需要整个体系的实现,而不是单一的技术来保障的。从头开始又说回到身份认证,身份认证变成非常关键的一件事情。无论是物联网的ID,还是人的ID,本质上就是这些问题,就是统一账户、身份、资产和数据的绑定。当然今天我们必须提到隐私保护。匿名是不是一个完备的需求呢?我认为不是的。我非常同意刚刚姚前先生做的工作,在国家层面可能需要对整个身份注册做统一管理。但是一旦进入到交易环节,并不必让每一个应用方都知道我是谁,这件事情我认为是需要逐一谈判,或者不能统一行动的。我们有必要让每一个应用知道我是谁,甚至是部分的金融机构。

这里面是很复杂,引入了大量的密码学算法和链上的操作。其实这件事情听起来简单,我们努力了很长时间,坦率告诉大家这件事情不容易,技术难度非常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也提到了很多人给了很多的单一的密码算法的解决方案。但是很抱歉,它是不够用的,不能靠单一算法。而且,这里面涉及的机器和人的定位问题,我们的团队包括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也考虑了很久。机器到底是否具完备的智能,机器可否成为完备的自足、自洽的节点加入到交易网络。对机器的整个生产行为或者劳动贡献,如果进行估值和定价,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模型来处理。我们的理解和人的行为相比,机器的行为更能够用计算函数来刻画和描绘。但是它在经济学上有一个重大的区别,对经济学上的理性个体来说,人是有偏好的,而机器的偏好,在它没有产生完备的认知和自我进化之前,它没有办法做到,背后还是控制它的人。所以我们给出了分两步的观点,一个是先从生产、消费分工来说,提炼出它的基本经济活动。无论是哪一种传感器,先提炼出基本经济活动。然后再讨论在区块链分布式经济体里面,如何具体刻画和给出实用的效用,这是必经之路。我们提出从数据互操作到计算互操作,也是我们做LatticeX试图达到的目标。

这里介绍的是我们从碎片化物联网终端里面,如何用一个方式能生成统一的ID,所以我们给出一套解决方案,叫方舟,叫BoAT (Blockchain of AI Things),基于我们的生态伙伴摩联和中国联通的支持,有幸做到这件事情。这是用户和个人设备如果做可信验证,这里解释一下今天有大量的概念是混淆的,可信是Trusted ,区块链的本质是Trustless,这两件事情是不一样的,隐私是Privacy,但安全是 Security。就看你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可以解决它,这两者要融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完备的经济效用。这里我们给出了很多具体的基础方案,没有单一协议、单一算法、单一技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本质上这是一个运营商网络,需要被集成到一起来应用,需要反复迭代。

这是我们给出的总体解决方案,时间关系不展开了。

大家都关心应用,还是给出我们对未来的畅想,包括对移动出行、数据保护。今天在金融行业已经提出一个词,叫做物联网金融。原因很简单,传统金融机构的获客效率、获客成本已经无法支撑它的可持续的高速增长。黄金时代20年过去了,今天大家做的要发掘新的资金来源、新的账户体系和新的用户增长,物联网设备端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我定义为设备间的支付清算网络,举了一个例子是充电站。之前跟奔驰已经做了很多探讨,它是非常适合的小额支付场景。这个里面可以发行自己的企业级的供应链coin,在供应链上下游、充电网络里面来实现。这个充电网络就是一个基本的运营网络。

第二类应用是物联网金融。实际上设备的真正意义在于,它可以把物所禀赋的资产属性实体化、具像化和标记化。如果没有标记化,就不构成资产。这也是为什么有一个词在金融行业叫做Tokenization。就是把所有的交易信息标记化,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一旦任何一个汽车或者重资产的业务被标记化,就能成为一个资产到链上发行。就像姚先生说的,最重要的是资产的数字化,乃至货币化。

这是我们跟微软合作的数据资产管理,通过VR做内容版权保护,这件事情非常有趣。因为进入5G之后,所有内容都可以被重新解构。戴上VR以后,就可以看到它的数据属性,这里面有非常大量的数据保护,否则就非常敏感,因为数据隐私性要得到确认。

最后跟大家分享的PlatON今年提出LatticeX,就是希望能够像晶格一样,能够把万物互联接入到我们这个网络,让一切皆可计算,回到我们出发时候的理想,谢谢大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