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18年全国网络安全硕士招生人数同比增长44%

南都讯 记者冯群星 9月16日,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式在天津举行。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在当天的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上介绍,教育部正会同有关部门从多个角度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为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016年,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旨在从教育领域着手,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刘昌亚说,目前全国高校已开设五个与网络安全直接相关的本科专业,包括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信息与对抗技术、保密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全国布点233个。2018年五个专业共招收本科生9231人,比去年增加1259人,增长率15.8%。

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方面,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一级学科,与2015年正式增设的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都与网络安全密切相关。刘昌亚介绍,2018年网络安全相关学科共有博士点222个,共招收博士生4851人,比去年增加728人,增长率17.7%;硕士点788个,共招生30208人,比去年增加了9289人,增长率44.4%。

2014年,教育部组织企业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的人才培养。近年来,这一合作育人的方式也在网络安全领域不断深化,参与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刘昌亚介绍,2018年,教育部组织华为、360、奇安信、永信至诚等多家网络安全知名企业与高校合作,实施了网络安全师资培训、网络安全攻防综合实验平台建设等200多个产学合作协同项目。

同时,教育部还积极支持举办大学生信息安全赛事,帮助产业界更好地选拔人才。2019年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中,创新能力实验赛全国参赛高校486所,参赛队伍1323支,参赛人数6037人,创历届最高;作品赛全国参赛高校116所,参赛队伍499支,参赛人数2000人,均创历史新高。

刘昌亚表示,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已经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信息安全赛事,为国家和产业界发现优秀人才搭建了平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安全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不过他也坦言,目前校企合作的程度仍然不够。主要原因是网络安全的保障很难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绩效,网络安全企业往往没有直接的场景业务,普通企业对于网络空间安全的人才培养重视也不够。

网络安全领域人才培养,需要专业指导。刘昌亚介绍,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网络安全类专业的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方向,并列入专业准入、专业建设和专业评价的依据,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此外,教育部还组织修订《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组织开展《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专业教材体系建设》课题研究,完成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专业本硕教材指导编写。

2018年成立的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中专门设置了网络空间安全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相关专业教学进行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以提高教育质量。

截至2019年5月,42所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或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西安电子科大、东南大学、武汉大学等 11所高校入选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

人才培养仍存不足

在主旨发言中,刘昌亚也谈到了当前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受到生产环境的约束,理论与实践脱钩。

刘昌亚说,网络空间安全具有特殊性,直接在生产环节下进行实践具有潜在的危险,甚至可能触及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高校模拟的实验,往往跟实际生产环境差距巨大。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高仿真的网络空间安全平台。

“国内在这方面有一定的进展,但缺乏综合性高仿真用于人才培养的网络平台。美国的国家网络靶场、英国的联盟网络靶场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他说。

谈及下一步的工作建议,刘昌亚表示,要深化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方面,解决实践条件不足的问题。要建设高水平的网络安全师资队伍,加强岗位信息发布,优化从业环境。同时,要打破专业壁垒,构建任务驱动复合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网络安全与控制、能源、交通、法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探索“网络安全+X”的人才培养模式,保障特定领域网络安全的复合型人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