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之城,毕尔巴鄂

步行桥夜景

毕尔巴鄂(Bilbao)是西班牙北部的海港城市,曾长期依靠采矿业和冶金工业创造经济财富。当年,全球经济危机和严重的工业污染,为毕尔巴鄂城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城市建设迟缓并且污染严重,得名“灰色之城”。

1987年,毕尔巴鄂市政府制定了城市规划总体方案,开展城市文化复兴的大型项目,借助文化艺术的力量,促进城市的转型和经济的繁荣。蓝天与白云,建筑与绘画,使得毕尔巴鄂再度受到世人的关注。

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引进

古根海姆美术馆外景

毕尔巴鄂的城市转型成功,与引进古根海姆博物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这一私人现代艺术博物馆,有着密切的联系。古根海姆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运行“文化产业”概念的博物馆,以博物馆品牌的力量,推动着艺术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建设提供文化动力。古根海姆博物馆收藏了印象派、后印象派、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的名家作品,同时不断吸收着当代艺术作品,以系统性和前瞻性走向国际化的运营方向。

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是由美国20世纪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所设计。赖特采用螺旋式的建筑结构,突破常见博物馆的静止状态,在连续流动的空间变化中,营造出戏剧化的动态场景。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此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建造。

设计师与博物馆的碰撞

获得过普利茨克奖的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 Owen Gehry),是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设计。盖里以解构主义手法,将自由奔放的艺术家气质,融入到博物馆的设计中。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建筑结构,如同大海中的漩涡,从中心向四周卷起万千巨浪,拍打着观众的内心。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不规则的建筑形态,使之本身就成为一件前卫的雕塑作品,让人不知不觉沉浸到关于建筑建造奥秘的思考当中。

盖里曾说:“经常有人问我,你设计房子的时候是不是就是拿一张纸揉一揉,扔在桌上,成什么样子就做什么?我想说,我倒也希望做设计能这么简单。”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位于内维隆河北侧,因此处于逆光的阴影中。盖里为解决这个实际问题,采用钛、石头和玻璃三种材料作为建筑外观,让建筑向各个角度延伸出曲面。这样一来,在光照的影响下,博物馆建筑表面会变换出不同的光影效果,避免了建筑长期沉浸在阴影里所带来的压抑感受。

作为艺术品的城市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室外,竖立着艺术家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作品《妈妈》和杰夫·昆斯(Jeff Koons)作品《小狗》。《妈妈》是一只巨大蜘蛛,其强健的肢体如同变异一般,带给人们强有力的震撼,甚至会产生恐怖的视觉印象。而《小狗》则表现出小狗憨态可掬的一面,与布尔乔亚的作品《妈妈》形成互补关系,彰显出艺术作品差异化的表达方式。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建成后,吸引了近13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前来观看,成为世界知名的滨水景观。当然,毕尔巴鄂除了建造博物馆以外,还改造了内维隆河两岸废弃的工业区,整治了河水污染和河道,对延伸到老城区的进行维护开发,这些措施让毕尔巴鄂最终从工业型城市转型成文化创意型城市。

不止于博物馆

毕尔巴鄂圣马梅斯球场

毕尔巴鄂的成功转型,博物馆的引进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更得益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曾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做设计的西班牙著名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设计了毕尔巴鄂机场,白色流畅的建筑线条,将和平鸽的动态美感与内在涵义传递到每一位来到毕尔巴鄂的旅客心中。

毕尔巴鄂地铁站

英国著名建筑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为毕尔巴鄂设计了城市地铁车站。地铁口的玻璃外罩与金属框架,像一种昆虫从地下延伸至地上,为城市注入新鲜活力和视觉美感。

毕尔巴鄂城市风貌

毕尔巴鄂的城市振兴模式,被称为“毕尔巴鄂效应”,成为后来许多城市发展的参考模式。成功的博物馆品牌,独特的博物馆建筑,传奇的设计师,优雅的自然景观,让毕尔巴鄂作为艺术品的城市,永久闪亮着。

(转载自艺术与设计及网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