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长的“文人”情怀

答作俊

法治周末记者 答笛

拿起那枚最高检颁发的从检30年“检察荣誉章”,退休多年的答作俊又想起了自己被称为“文人”的那些岁月。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年,答作俊出生在江汉平原上沔阳县排湖边的一个小村子。中学时,他便迷上了写作,假如没有遇到“史无前例”的那十年,这个回族少年或许会像二十年后的许多文学青年那样,在通往缪斯神殿的路上走得更远。

 小兵的文学梦

1969年冬天,无书可读的答作俊告别家乡,来到苏北小城参军,物资的缺乏却没有影响答作俊的爱好,他拿起笔杆子,做起了通讯员。

1973年,答作俊退伍后回到湖北,来到鄂城县的一家化工厂。工作之余,他当起了厂里的宣传员,开始在报章杂志上发表文章。

1979年年初,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曾是军人的他写下一首《火红的青春》,发表在《长江日报》上,很快被几家省内大型报章杂志转载。用今天的话说,他写了首“爆款”,成了当地出名的“文人”。此后,县里好几家单位都向答作俊伸出了橄榄枝,其中就有刚恢复重建不久的县检察院。

尽管亲友担心“这个跟坏人打交道的单位会有危险”,但答作俊还是选择了检察院,成为起诉科的一名助理检察员。那时他正与朋友酝酿创作一部长篇侦探小说,正好方便“体验生活”。

不曾想,这一体验就是三十多年。

从“文青”到检察官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检察院,对许多人来说还很陌生。刚到检察院时,答作俊发现这工作和他想象的不一样——讯问,没完没了的笔录,枯燥复杂的法条,不像小说中那样有戏剧性。

但既来之则安之。答作俊把过去对文学的热情和执着,化作对新行业的不懈求知和对工作的热情投入,起早贪黑,学习适应,几件案子办下来,大家对这个曾经的文学青年刮目相看。

有一次,在办理一件农民盗卖粮食指标案件时,答作俊发现被告人属于“好心办了坏事”的法盲,就在办案中做起了被告人的思想工作,使其真心悔过,并在其服刑后买书送给他,鼓励他多学习农业和法律知识。一年后此人刑满释放,成为村里的农业技术骨干,还跟答作俊成了好友。

真正让答作俊在业内出名的,是1988年办理的一件上百万元的特大诈骗案。时任批捕科副科长的他跟同事一起带着一副手铐南下深圳,成功追捕了一名马仔众多的嫌疑犯。三年后,他到北京出差,才发现自己的这段经历在同行那里变成了传说,“听说你在深圳一人独斗30多个打手,两枪镇住群魔?”

办案之余,“文人”答作俊也在坚持创作。他和文友一起创作了多部以案件为主题的小说,发表在《长江文艺》《溪水》等杂志上,还加入了当地的作家协会。

不变的“文人”情怀

1994年,已是鄂州市人民检察院批捕部门负责人的答作俊,来到离市区最远的梁子湖区,担任区检察院检察长。

1996年,十几封匿名举报信寄到梁子湖区检察院,举报时任梁子湖区区委委员、沼山乡党委书记柯某贪污受贿。

柯某当时是市“人大代表”,案子刚开始查,就有不少人为其说情。答作俊在检察长办公会上主动挑起了担子,部署干警依法搜查了柯某住处,当场搜出29万余元的非法所得。

1997年3月,梁子湖区检察院查处了梁子湖管理局原副局长王某等人玩忽职守、收受贿赂案。答作俊在办案中发现,王某因为受贿,购进了大量劣质蟹苗,给一些养蟹专业户造成重大损失。他立即建议侦查机关立案追捕涉嫌贩卖劣质蟹苗的犯罪嫌疑人,最终为国家和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70多万元。

一桩桩案件也让梁子湖区检察院的威信建立了起来。

新千年即将到来之际,答作俊调任为鄂城区检察院检察长。

为弥补当年无书可读的遗憾,答作俊在梁子湖区任职期间就带头报名,参加了函授大学的学习,并鼓励院里干警多参加学习和培训,提高文化业务水平。来到鄂城区检察院后,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拿到了自考本科文凭。

在检察工作中两次荣获二等功的他,也没有放弃创作。1997年,答作俊针对一桩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写了一篇通讯《纯朴与愚昧交织的悲歌》,发表在《检察日报》上。一位昔日文坛好友读后说,他虽然当了检察长,动起笔来依然是文人作风。

尽管从检三十多年,答作俊内心里还是愿意把自己当做一个“文人”。“三十载,携风云雷电,聚浪淘沙。笑迎罪犯尖刀,以浩浩胸怀斗魔法……”2008年检察院恢复重建30周年时,他又写了首《重建抒怀》。

创作之余,这位文学迷还拾起了少年时的另一个爱好——乒乓球。从2001年担任鄂州市乒协主席至今,答作俊不仅自己积极投入乒乓球运动,还带动院里同事和全市乒乓球爱好者开展活动。

2019年9月6日,在鄂州市举办的第十九届乒乓球赛开幕式上,文人答作俊再次用一首小诗为活动点赞:“挥拍上阵十九载,乒乓竞技搭平台。龙腾虎跃寻乐趣,全民强身创未来。”

责编:马蓉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