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的寿光元素

华山与寿光,一个在陕西,屹立于关中平原、黄河西岸,尊称“西岳”;一个在山东,地处华北平原、渤海之滨,

华山与寿光,一个在陕西,屹立于关中平原、黄河西岸,尊称“西岳”;一个在山东,地处华北平原、渤海之滨,“东岳”泰山以东。两地相隔近千公里,风马牛不相及,华山上能有什么寿光元素?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2017年国庆长假期间,我们一家人自驾游,来到了陕西省华阴市的华山风景区。登山过程中,竟偶遇咱们“寿光人”。

王猛台前赞名相

华山游览图

10月6日上午,我们全家从华山北麓谷口的玉泉院开始登山,沿着比较平缓的山路向大山进发。

华山门

从华山山门往前行进约二里地,这里地势平坦,少见坑洼。路边的一块石碑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快来看,王猛是咱寿光人呢!”走在前面的儿子指着写有“王猛台”的石碑说,像发现了“新大陆”般兴奋。

碑牌上写有这样的内容:“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今山东寿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早年隐居华山,后为苻坚谋士。建元四年(368年),苻坚令王猛屯兵华阴,涧东山上平地为屯兵处,故名王猛台。台上有点将台遗址等。”

我们抬眼望去,这块石碑对面的崖壁上有石刻大字“王猛台”,字体硕大雄劲,为康熙年间所题。

回来后,我从书橱里找出了2006年由名相故里——原田马镇(北海剧田马里)编辑出版的《一代名相——王猛》一书来读,得知前秦丞相王猛,功勋至伟,堪称史上“第一流的将相”(《中国通史》评语)。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隐居华山观察风云变幻;在凄风苦雨中,他手不释卷研读兵法。到了二十五岁以后,北方的战乱愈演愈烈,政局瞬息万变,称王称帝者比比皆是。公元354年,位于长江以南的东晋派大将军桓温北伐,击败前秦苻坚,入据关中。桓温早就听说华山有个了不起的人,于是派人邀请王猛谈谈对时局的看法,便有了“扪虱谈兵”这一成语典故。

《王猛扪虱谈天下》图,画家张英豪。

王猛当时在大庭广众之下,一面逮虱子,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桓温问:“我奉天子之命,率十万精兵打仗,而关中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来效劳,这是什么缘故呢?”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您不远千里打到这里,长安城近在咫尺,却不渡过灞河把它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来。”桓温听了此话,心中暗暗称奇,说道:“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干!”他赐给王猛华车良马、高官厚禄,请王猛一起南下。王猛谢绝并躲着不去,继续回到华山隐居读书。

前秦的第三任国君苻坚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倾慕汉族的先进文化,潜心研读经史典籍,很快成为族人里出类拔萃者。他文武双全,立下了统一天下的鸿鹄大志。经官员推荐,苻坚与王猛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谈及国家大事,句句投机,苻坚觉得就像刘备当年遇到诸葛亮似的,如鱼得水。于是,将王猛留在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南征北战。王猛从县令一直做到了丞相,公元357年,苻坚称帝后以王猛为中书侍郎,职掌军国机密。王猛执政期间,定法规选人才,抓生产促民生,使前秦成为最有生机的国家,因而敢于与群雄角逐,并且愈战愈强,攻必克,战必胜,十年间统一了北方。在这十年中,王猛带领军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地方就是华山的王猛台。如今,台上仍有点将台等遗址,只是人迹罕至了。立于台下,一阵山风吹来,笔者耳畔仿佛响起军营操练的声音……

王猛病卒于公元375年,葬于华麓,今华阴市西关村西南有王猛墓遗址。临终前,他还对苻坚谆谆叮嘱:“善作者未必善成,善始者未必善终。古来圣贤明君都知道创业容易守业难。恳望陛下以他们为榜样,则天下大幸呀!”王猛对国家的贡献表现在有才必任,赏罚分明;融洽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融合;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百姓歌唱道:“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王)猛之力也。”

周恩来总理曾评价其:“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台湾史学家柏杨评价:“王猛先生是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在他之前有诸葛亮,在他之后有王安石。诸葛亮先生欠缺军事上的成就,王安石先生欠缺强大的支持力量,所以王猛先生得以独展其才,不但国泰,而且民安。距今虽已一千余年,但仍使我们对那个辉煌的年代怦然心动。”

从王猛台继续往前走,依次过了青柯坪、千尺幢、百尺峡、群仙观,再往前走就是陡峭险峻的老君犁沟。老君犁沟是“自古华山一条路”上的三大天险之一,我们一鼓作气往上爬,快到顶端时,抬头迎面看到岩壁上刻有“山河永寿”四个绿色大字,笔力遒劲沉稳,为民国时期抗日名将王耀武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4月所题,此时正值“七七事变”之前。面对日寇侵我中华,这位从泰山脚下走出来的山东汉子,登临华山,奋笔疾书,抒发军人的家国情怀。

记者查阅史料得知,王耀武1904年出生于泰安上王庄(今岱岳区夏张镇上王庄)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那么他究竟和咱寿光有什么渊源呢?

王耀武是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加入国民革命军后参加过东征北伐、中原大战等,由于作战勇敢,带兵得法,屡建战功,连连升迁。在抗日战争中,王耀武是“国军抗日十大名将”之一。抗战开始后,他带着74军打遍大江南北,以上高、常德、雪峰山三战最为出色。他凭借出色的战功出任了国民党陆军第四方面军司令官,据说在当时的国军中有“三李不如一王”(三李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均为黄埔一期,山东人)的说法,也有“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谓,可见王耀武打仗之厉害。粟裕说:“王耀武这个人在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中比较有指挥才能。陈老总说过,不要小看王耀武,他是国民党那些人里比较明白的一个。”不光粟裕和陈毅,毛主席也曾让罗瑞卿转告王耀武说:“你功是功,过是过。你的抗日功劳我们共产党人是会永远记住的。”

写此文时,正值“九一八”事变88周年纪念日。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勿忘国耻,铭记历史,铭记英雄,更有特别的意义。

抗战胜利后,王耀武入主山东,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第二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国民党山东省保安司令。在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对国民党军队发动的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中,王耀武的军队节节败退。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统一指挥下,发动了济南战役。在“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声中,经过八昼夜的激烈攻坚作战,攻占济南。走投无路的王耀武化装后突围出城,行至寿光境内被俘,自此开始了11年的战俘生涯。说起王耀武在寿光张建桥被俘,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为人津津乐道,本报早有刊载,在此就不赘述了。

1959年,王耀武成为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之一。后经周恩来提名,王耀武担任了全国政协文史专员。1964年冬,王耀武与杜聿明、宋希濂、范汉杰、廖耀湘、溥仪等同被特邀为全国政协委员。1968年,王耀武病逝,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1980年,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为他和溥仪、廖耀湘补办了追悼会,置骨灰于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寿光被俘,是王耀武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他在华山题写的“山河永寿”就有一个“寿”字,或许冥冥之中注定他与寿光有缘。应该说,寿光也是他的福地。因为寿光,开启了他的新生;因为寿光,他又回到了人民中间。

历史惊人的相似。王耀武寿光被俘不到一年,1949年5月,解放军智取华山,西岳又回到了人民中间。

今日智取华山路

登山第二天,我们专门走了一回智取华山路,感受了八勇士的机智勇敢,重温了当年的英雄故事。 “自古华山一条路”。一路走来,不断攀登,我们与王猛、王耀武等时代久远而依然鲜活的历史人物不期而遇,穿越前秦、民国,横跨千年,聆听历史,感受沧桑,思绪万千。这条华山路,无论如何崎岖险峻,只要不懈登攀,终会登临峰顶。恰如一条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纵使蜿蜒曲折,只要不停奔腾前行,终会到达理想的终点。

华山上有寿光元素,还有更多的关中元素、华夏元素……巍巍华山,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昭示着一种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斗转星移,世事变迁。山河永寿,精神永存!

2019.9.18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