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有何特点?体现在“五个倾向”

中国神话的第二个倾向是人伦倾向,我们其实特别倾向于把人间的秩序和关系网络等添加到我们的神话中,例如三纲五常、父慈子孝等等。

【编者按】

近日,作家严优做客北大博雅讲坛成都方所书店,围绕中国神话的“五大倾向”,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历经千百年,为何成为现在所看到的样子,其中又蕴藏着哪些属于我们中国人独有的特质。以下讲座内容摘编自现场录音整理稿,经主办方和严优本人校核并授权发布。

严优在讲座现场

神话是人类所有文化的一个基础,中国神话中的故事和人物生动地传达出了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和文化特点。我认为在中国神话中,主要表现出了五种价值倾向。透过这些价值倾向,我们可以更加了解我们作为中国人千百年来与生俱来的文化特质。

中国神话的第一种倾向是道德倾向。例如,四川三星堆出土的一件立目青铜面具,学界一般认为是根据古代蜀国的第一代国王——蚕丛—的形象塑造的。蚕丛就是一个道德非常高尚的首领。《仙传拾遗》中描述:“蚕丛氏自立王蜀,教人蚕桑,作金蚕数千头,每岁之首,出金头蚕,以给民一蚕,民所养之蚕必繁孳,罢即归蚕于王,(王)巡境内,所止之处,民则成市。”蚕丛手里有几千只金蚕,每年到了蚕桑季节的时候,他就每家发一只,然后教会古代老百姓怎么养蚕、怎么抽丝,共同勤劳致富。只要是他经过的地方,老百姓就会围绕他形成一个集市。在《蜀王本纪》中还记载:“蚕丛……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当蚕丛去世的时候,他的百姓们都愿意追随他而去,可见他是一个非常受人敬爱的人。

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青铜面具

不仅仅是古蜀国的国王,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神“三皇五帝”也几乎是完美无缺的存在。以其中的黄帝为例,《淮南子》对黄帝的描述是:“平而不阿,明而不苛,包裹覆露,无不囊怀,溥汜无私,正静以和,行稃鬻,养老衰,吊死问疾,以送万物之归。”可以说是好得不得了。但真的是这样吗,难道黄帝就没有一点“黑料”么?显然事实并非如此。比如《绎史卷五·黄帝纪》引《新书》:“(炎帝与黄帝)故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漂杵。”黄帝和炎帝打仗的时候,血流成河,都能把兵器的木杆飘起来,这是多么残酷的画面。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佚文《十六经》中记载的情节就更可怕:“黄帝身遇蚩尤,因而擒之。剥其□革以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赏;翦其发而建之天,名曰蚩尤之旌;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腐其骨肉,投之苦醢,使天下人唼之……”黄帝打败了蚩尤,剥下蚩尤的皮来做靶子,让人往靶子上射箭,射得多的有赏;又把蚩尤的头发剪下来挂在空中,叫做蚩尤旗;还把蚩尤的胃取出来,填充上东西做成足球,谁踢得好有奖;甚至把他的肉做成肉酱,和苦菜混在一起,要求大家必须分着吃。这样残忍的黄帝还是我们所认识的那个慈爱、仁和、公正不阿之神的形象吗?当然,这段“黑料”也不一定就是真的。

又如帝舜。舜作为人王版五帝之一,是一个仁义孝顺的楷模。舜的爸爸叫瞽叟,是“瞎眼老头”的意思,也不知道是他真的眼瞎还是因为对舜不好所以别人就说他瞎了眼。舜的母亲死得早,瞽叟给舜娶了个后妈,后妈生了一个儿子叫象,生了一个女儿叫敤手。这两口子还有这个弟弟对舜十分不好,一心想把他弄死,只有妹妹偶尔会帮他。那时的天子是尧,尧岁数大了想找一个接班人,听说舜这个小伙子不错,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一起嫁给他,还派了九个儿子给他做手下,一起去监督考察。后来,舜成功地避开了亲爹、后妈、弟弟设下的种种陷阱,经过了尧设下的重重考验,成为了尧的继承人。这个传说开启了中国古代禅让制的先河。舜的道德感召力到什么地步呢?《孟子·万章上》中记载:“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尧去世、守丧三年之后,理论上应当是舜去接替尧的位置,舜却让尧的儿子丹朱继位,自己躲到南河以南去了,但是天下那些部落的首领,朝拜、打官司的时候不找丹朱而是找舜,讴歌时不讴歌丹朱而是讴歌舜,所以舜能达到这么一种境界,简直就是一个圣王。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不一定。《韩非子·说疑》中“爆料”说:“舜逼尧,禹逼舜。”尧不是主动禅位给舜的,而是被逼迫退位的。还有更猛的“黑料”。《古本竹书纪年》中记载:“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舜篡尧位,立丹朱城,俄又夺之。”尧帝晚年的时候被舜囚禁了起来,舜不让丹朱和自己的爹见面,然后篡夺了尧的位置,还把丹朱放逐了。《韩非子·十过》还记载道:“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其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诸侯以为益侈,国之不服者十三。”舜继承天下之后,便过上了奢侈享受的生活,把山上的树木砍下来之后做食器,还要刷上黑漆—这在当时是非常奢侈的行为,以至于诸侯十成里面有三成都不服他。你看,这与上文天下诸侯都特别服气地去朝拜他的说法不太一样。这类“黑料”暗示我们舜的形象在历史上有一个变化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神话的特点,我们不妨拿古希腊的神话做个对比。在古希腊神话里面,道德从来都不是评判主神权威的标准。以古希腊第三代主神“宙斯”为例,他的宝座怎么得来的?他是联合自己的兄弟姐妹把他爹和他爹的兄弟姊妹放逐到了地狱,然后登上了最高位,这根本就毫无道德可言。智慧女神雅典娜是怎么诞生的?是预言说宙斯会被自己的儿子所推翻,于是当他得知妻子智慧女神墨提斯(当时他的妻子还不是天后赫拉)怀孕后就很害怕,一口把墨提斯吞下,让她待在他的脑袋里给他出主意。有一次他头特别疼,就让火神把他的头给劈开,雅典娜就出生了。所以对于妻子墨提斯而言,宙斯也是毫无道德可言的,更不用说他还有那些劣迹斑斑的绯闻了。宙斯的绯闻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颇为喜欢的题材:比如宙斯变身成一只天鹅去勾引美女丽达,或者变成一头白牛去勾引少女欧罗巴—这导致了欧洲大陆的诞生;又比如宙斯喜欢一个叫达纳厄的美女,达纳厄被关起来了,宙斯就变成一阵金雨去到她身边。诸如此类的故事很多。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不道德的行为,并没有影响宙斯作为主神的地位。可见在古希腊神话中,道德并不是评判一个主神是否胜任其位的标准。当然,这可能跟后来古希腊神话的传统中断也有关系。如果古希腊神话一直不间断流传到现在,也可能会有后人去把它中间那些不符合后来主流价值观的东西纠正和改造一下。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世系图表(选自何光岳主编《中国帝王大全》,海南出版社,1996)

中国神话的第二个倾向是人伦倾向。我们其实特别倾向于把人间的秩序和关系网络等添加到我们的神话中,例如三纲五常、父慈子孝等等。于是常常会有人试图将所有的神都归纳进一个世系家谱中,表明神位与神职的传承有序,尽管它可能有许多矛盾和错误的地方。上图就是根据各种说法归纳出神谱的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从少典氏分出了两支:神农氏(这里指炎帝)和轩辕氏(黄帝),接下来就把我们神话里经常遇到的、主要的神都尽量编到了他们两兄弟的世系里面,包括我们所熟知的夸父、帝喾、少昊等等,一辈接一辈,通通父慈子孝,克绍箕裘。所以你看,我们神的世代和人的世代是相似的,都有那种后来所强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关系。对比古希腊神话,我们会发现他们并不强调人伦的东西。第一代古希腊神王乌拉诺斯和他的母亲盖亚生下了十二位提坦神,以及独眼巨人、百臂巨人。但是乌拉诺斯认为独眼巨人和百臂巨人们长相怪异,不如泰坦那种正常的人形,于是就把他们打到地狱去了。盖亚很生气,要求提坦神起来反抗父亲,搭救兄弟。最后小儿子克洛诺斯用盖亚给的镰刀推翻了父亲,成为第二代神王。后来,克洛诺斯又被自己的儿子宙斯推翻。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希腊神界主位的替代过程中,充满了夫妻、父子、兄弟间的仇杀,完全没有人伦这个维度的考量,这与我们中国神话的价值取向是很不一样的。

当代艺术家所作的《夔牛图》

中国神话的第三个倾向是历史化倾向。倾向于把一些很神奇的东西进行合理化解释,脱去神奇成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山海经》里记载了一种神兽叫做夔,形象是一只脚的牛,出入水的时候声音很大。黄帝和蚩尤打仗的时候,把它的皮剥下来,蒙了一个鼓,敲起来声音很大,就把敌人战胜了。这个故事流传到了孔子的时代,有人就问孔子:我听说夔只有一只脚,是真的吗?大家知道,《论语》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嘛,孔子就对此进行了一番历史化的解释。他说:夔是帝舜时期的乐正(管理礼乐的官),十分擅长音律,老百姓受到他的教化,民风变得很纯朴。后来舜的手下问舜:还需不需要再找个人管理这摊事呢?舜回答说:世界上有夔这样的人,一个就足够了—所以这就叫做“夔一足”。“足”是“足够”的意思,不是“脚”的意思。所以你看孔子从他的角度这样解说,把大怪兽解说成一个人,进行了这样的历史化、合理化。

画像石《古帝王图》局部,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前后

中国神话的第四个倾向就是趋同倾向。比如在山东嘉祥武氏墓群武梁祠的西壁画像石上的第二层是一幅《古帝王图》,上面一共有十一位古代帝王的肖像,包括神农、祝融、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等。针对每位古帝王的肖像,石上均有榜题。放大看之后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形象大多数都差不多,谈不上有什么特点。而且形貌雷同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许多主神的事迹也都差不多,具有类型化特点,比如以威德统治天下,受到四方爱戴等等,这是一种模式化的书写,一种有意无意的趋同。所以我们的神的共性是大于个性的。即使有个性,也是标签化的个性,不构成生动的性格。当然,一些比较边缘化的神还是会保留相当个性,比如说帝俊、少司命、嫦娥等等,就不太容易跟别的神混淆。

因为谐音,漫画人物名侦探柯南也成为“考神”

中国神话的第五个倾向,是实用主义的倾向,这大概会让我们当代人深有同感。我们非常关注神的功能,他管什么,保佑什么。大家对它的需求特别简单:我供奉你,你保佑我;我要求你什么,你就得满足我什么。我供奉财神,你就让我发财;我供奉送子娘娘,你就赐我生男孩。甚至人们只需要给这个神贴个标签,告诉我这个神是管什么的,我就可以信仰他。

当然,世界上所有的神一开始都是实用的。比如古希腊的九位缪斯女神,她们分管不同的艺术领域,英雄史诗、历史、抒情诗与音乐、合唱与舞蹈、爱情诗与独唱、悲剧、喜剧、颂歌、天文学与占星学,其实是为当时的戏剧从业者或相关人员提供保护。再比如火神赫淮斯托斯,他要为铁匠提供保护,等等。只不过后来古希腊的神话传统中断了,等到文艺复兴时大家再去挖掘,当然实用性已经消失,所以主要就呈现为一种艺术性乃至哲理性了。

《我们的神:写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我们中国人对于神及其神话的态度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有时候甚至显得过于功利主义,有点平等交换、亲兄弟明算账的意味:我交钱,你办事;如果办得好,我继续交钱,甚至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如果办得不好,对不起,我立马转身信别人去了,爱谁谁。我们潇洒得很。往好的方面看,这种态度倒也避免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承受过多的压迫。

我们的神和神话一直是活的,是与时俱进的、不断变化的。比如以前读书人都拜文曲星,因为文曲星管人当官。现在学生要高考,文曲星的功能与此有了偏差,于是就专门出来个“孔子学神”,专门负责高考。再比如说车神,以前有人把发明了车的奚仲当做车神,但他保佑的是老式的木头车,现在大家开汽车了,就出来一个手里拿着方向盘的车神,专管汽车。甚至人们会把这种车神的形象印刷出来,就像年画似的,贴在车上,保佑行车的安全。这就是今天我们中国真实存在的“新造神”,尽管可能艺术造型上差点意思,但人家很实用啊。

谈到这里,我们不妨进一步思考下:既然看起来我们是那么实用主义的民族,我们信神都是有条件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我们总是在不停地与神灵们讨价还价,甚至不断创造出更实用的新神来满足自己,那么,作为普通的中国人,我们到底有没有神圣信仰呢?有种流行的说法是,今天社会上出现的很多问题,就是因为“中国人缺乏信仰”,这种说法对吗?

我觉得不是这样。社会问题的出现有种种原因,个别人、个别事可能是因为信仰缺失,但要将整体的、主要的原因归结为大多数普通中国人“缺乏信仰“,却是找错了方向,南辕北辙,无益于问题的解决。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普通中国人是有神圣信仰的—我们信仰“天道”。“天”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一直是特别崇高的一个存在。那么当它要具体化、凝缩为一个形象时,就会具象化为“天帝”。像太帝、昊天上帝、玉皇大帝等等,就是不同时期的天帝形象。如果把“天”这个概念抽象化,就是天道。我们中国人对于“天道”的信仰一直传承到了今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事情,会情不自禁发出“我的天哪”的感慨,我们经常说“人在做,天在看”,我们知道“做坏事会遭天谴”,我们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如此种种,说明我们对于天道的信仰是根深蒂固的。这个信仰构成了我们每个普通中国人心中的道德底线,有些事不能做,因为上天在看我们。大家扪心自问一下,看是不是这样?所以,所谓“中国人没有信仰/中国人缺乏信仰”,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