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的“四次战役”划分(主要是勾兑酒战役)

白酒行业的“四次战役”划分(战役主要是以勾兑酒取胜,靠的不是产品质量,而是销售手段。) 根据20世纪

白酒行业的“四次战役”划分(战役主要是以勾兑酒取胜,靠的不是产品质量,而是销售手段。)

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白酒市场的发展情况,业内 人士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经历三大战役之说,后又提出了 第四次战略预测。

第一战役——正规军与杂牌军之战役

20世纪80年代中期,即“六五”末“七五”初,国内大刮兴国白 酒之风,使全国酒厂达10万家有余,有的县便达800多家。但这 股酒疯之风经历了 1985-1986年两年与各地国家级和地方级名 优酒的正规军交手后,很快便在市场溃败下来,这就是我们常说 的正规军与杂牌军之战,也就是第一战役。

第二战役国家名优酒与二名酒之争

其实,国家名优酒与地方二名酒之争在第一战役时便有发生,只不过矛盾不突出。1986年以后便成了矛盾之焦点。到“七 五”末,即1989年基本告一段落。这次战役的结果是,国家名优酒很快进入市场,大部分地方名酒退出市场,尤以川黔明显。这 次战役有两大鲜明特点:一是消费者对白酒香型的选择性不强, 多在尝试和选择之中;二是一些二名酒厂依靠科技进步,顶浪而进,在战斗中成长壮大,此以山东的酒厂为代表。

第三次战役——力量型的较量

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休整,“八五”中后期,即1993 ~ 1995年白'酒行业进入第三战役。这次战役是白酒较大集团、公司之间的较量,伤及年创利税在3000-5000万元的万吨级企业,可谓力量型的较量,相当一部分国家名优酒中箭落马,也有的负伤 在骑。例如国家17个名酒厂中,有23%属中箭落马,国家优质酒 则有半数以上纷纷败阵。因此,研究总结这次战役的特点,对今 后布置力量,以利再战十分有益。

第三战役的特点是:

依靠科技进步是胜利成功之本。这一时期主要采用酒精固液勾兑的新工艺白酒(勾兑酒),生产降度和低度白酒,应用活性干酵母技术等,从而使白酒成本大幅度下降,质量大面积提高,这是山东 白酒发展壮大之根本。而在一些省,视新工艺白酒为邪术,视应用耐高温活性干酵母为歪术,其败是必然的。

浓香型看好,其他香型不妙。作为规模化生产来看,浓香型生产普遍看好,别的香型则多不妙,这是消费者经历“七五”期 间的尝试后作出的选择,似乎提到名优酒就应该是浓香型的味。 致使国家名酒厂中的董酒、武陵酒、黄鹤楼、宝丰败下阵来。西凤 虽带有浓香的味但终属凤香型,日子虽不好过,现已复苏。但亦 有操作较好的,如湖南清浓兼有的湘泉酒,其酒鬼酒在国内最高 炒到480元/瓶,已成为湘酒龙头企业,并带动整个湘酒发展。总 的来看,一些大的国家名优酒企业(集团)败北的因素中,香型不 宜是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茅台、宝丰两厂,在酱、清香型生产中, 开发了浓香型酒生产,是一个明智之举。

广告宣传把握好度,吆喝卖,打好价位。1995年继孔府宴 之后,秦池以6666万元夺得标王,1996年更以3.2亿元的天文数 再夺中央电视台标王。但因忽略了市场经济规律,受挫也在意料之中,我们应引以为戒,把握好度。回顾“八五”初期,山东的孔府家、孔府宴除了采用新工艺生产白酒之外,另一高着就是价位打 得好,大声吆喝,瞄准市场无10元左右的酒而打此价位,获得极 大成功。加上他们在全国各地开展广告攻势,因此,吆喝和价位 是成功的诀窍。

市场的争夺主要集中在京津和中原地区。市场基本是以 浓香型国家名酒厂和山东四大名旦为首对其他白酒企业的扫荡, 并以告胜而终。其中,酱香型茅台和郎酒因消费层次的不同,基 本未受影响。除上述谈到的宝、黄、武、董、西外,老牌清香汾酒也 多少受到了些影响。但是,在这次战役的主战场之外,亦有小气 候,成就了个别酒厂的发展和名声。如西北的武威皇台酒,青海 互助的青棵酒,湖南吉首的湘泉酒,便是避开主战场而在当地和 临近省区得以发展的二名酒厂。

第四次战役——品牌之战

由于国内白酒市场供过于求的结构,加之白酒全国流通的大 形势,因此,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第三战役结束后,形成了以12 个国家名白酒(宝、黄、武、董、西除外)集团和以山东四大名旦为 首的群雄并立的局面。这一局面只维持了 2~3年,20世纪末期, 爆发了第四次战役。第四次战役的特点之一是以川酒为主对北 方各名酒厂和鲁酒的争夺。主要打品牌战,以川酒六朵金花为 首,到20世纪末已发展到60万t以上,而北方名酒的山东鲁酒, 也是以全国为目标市场进行倾销,加上皖酒,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第四次较量的特点之二是大集团间的竞争,属重量级较量。 这些都是利税上亿元的大集团,产品在数量上均是以新工艺白酒为主体的较量。因此,谁胜谁负,关键是看经营机制和经营手段, 道高者胜。(酒不好,关键看经营手段)

进入21世纪,虽然第四战役尚未结束,但酒是风味饮品,是 以调剂人民生活为主的产品。因此,消费者也不可能多年只认一 个品牌,只饮一品牌,必会有潮涨潮落,那种不控制规模,只注重 盲目发展的做法将被历史宣判为错误。

主编/仲文 校对/可怡 整理/no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