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资本孙宇含:零售分散化和便利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趋势

IDG资本孙宇含:零售分散化和便利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趋势 IDG资本孙宇含:零售分散化和便利化,在

IDG资本孙宇含:零售分散化和便利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趋势

IDG资本孙宇含:零售分散化和便利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趋势

2019年9月20日,以“潮流邂逅科技”为主题的GIIS2019 第三届零售创新峰会在北京举行。包括京东、阿里、沃尔玛、美团、大悦城、新佳宜、好邻居、谊品生鲜、洋码头、迈外迪、扩博智能、快手、Papitube、如涵、折满满、内联升、泡泡玛特、钟薛高、将门创投、IDG资本、红星美凯龙、青松基金等在内的诸多企业高管,围绕科技赋能、到家、线下商业创新、生鲜、便利店、社区经济、消费趋势等热点话题展开精彩讨论,为零售行业从业者奉上了一场思想盛宴。

会上,IDG资本董事总经理孙宇含发表了主题为《消费零售趋势思考》的演讲,核心观点为:

1、中国未来的零售模式很有可能是一个多种模式并存的形态,在全国范围内并不会有哪一个模式占有完全主导型的地位;

2、家庭性的消费基本都在下降,而个体单元的消费在上涨;

3、整个零售变得越来越散,变得离消费者越来越近,从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趋势性的事情;

4、对零售效率的提升还存在很多机会,可以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消费者端的效率,一个是供应链端的效率。

以下为孙宇含的演讲实录,由亿欧精编整理。

各位朋友,大家好,感谢亿欧的邀请。

消费零售行业是最近受到关注非常多的领域,主要是因为赛道足够宽,时间周期也足够长,这些方面我们也有一些观察和思考,所以今天在这儿跟大家做一些探讨。

整个消费零售行业,特别是关于一些创新模式,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比较多的阶段,从最开始的B2C、O2O到后面的无人到逐渐大家又回归到了线下。如果从现在的格局来看,应该是一个多种零售的创新模式在共同发展的阶段,每种零售的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大家也都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在做更新和迭代。

由于我国的面积非常广阔,消费者人群众多,大家的消费习惯包括消费能力差异性也都非常大,所以我们认为中国未来的零售模式很有可能是一个多种模式并存的形态,在全国范围内并不会有哪一个模式占有完全主导型的地位。

另外,我们从人的角度,作为零售的核心决策者、消费者的角度看看人改变的趋势特点对未来会带来什么样的机会。我们在看人的特点的时候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消费者的群体属性,也就是社会人口的特点;另外一方面是消费者的个体属性,也就是消费者具体的独立的消费行为。我们在评断中国消费者的时候,看到中国消费者如果和世界各地其他地方的消费者相比,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中国消费者现在看起来每一代消费者的代际差,比起国外消费者来讲差距是巨大的。

举个例子,美国在战后五六十年代的父母辈的消费者,和80后、90后这些子女辈的消费者,他们整体在消费行为上,包括消费观念上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差异,大家都喝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用的都是宝洁的日化产品,买东西的时候都去沃尔玛,但这个特点在中国的差异性是非常大的。中国50后、60后的消费者和80后、90后的消费者,由于他们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差异性非常大,所以今天像50后、60后的消费者,很多人财务状况比较好,手头比较宽裕,但是他们今天的消费观念依旧是比较简朴、节俭,或者说价格导向非常敏感。但80后、90后甚至00后消费者,他们其实在消费的时候更加追求个性化,更加追求体验,所以当我们看到消费者的主力从50后、60后慢慢转到80后、90后的时候,各种新的品牌、新的渠道、新的模式在出现,所以消费主力人群的改变,其实是为我们整个行业带来了非常多的机会。

当我们看消费者社会人口特点的时候,我们也把中国的消费者跟世界各地其他消费者做了一些比较,比如像美国的、日本的,或者是欧洲一些地方的。看起来国内的消费者和日本的消费者,由于我们居住的方式、生活习惯、消费的产品构成有比较多的相似之处。特别是从社会人口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有两个具体的特征跟日本现在社会的情况非常接近。由于日本整个的发展节奏和时间上比我们要早一个阶段,所以从这些社会趋势来看他们的商业发展规律的时候,日本过去的经验对我们来讲有一定的借鉴性。

我们看一下这两个社会人口的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现在国内的家庭人数,平均每一个家庭的人数在最近这些年有一个比较显著的下降过程。在1982年的时候,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大概有4.4个人,到2015年这个数下降到了3.02人。如果把人口再分成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来看,农村家庭规模是3.14人,城市只有2.84人。另外还有一个专项研究,研究的是北京的家庭构成,结果显示,现在在北京每一个家庭的人口只有1.9个人,这可能跟北京有大量的年轻人进驻,包括现在年轻人的晚婚晚育特点都比较有关系。另外一个,老龄化的趋势最近越来越明显。如果把老龄的标准按照日本标准65岁来算,现在全国65岁以上的人口大概占比11%,到2030年,专家预测大概这个数会翻一倍,到20%。日本把老龄的定义会更加地细致一些,他们把65岁以上的人还要再分成前老龄和后老龄,以75岁为分界线,65岁到75岁叫做前老龄,75岁以上叫做后老龄。他们认为前老龄基本上身体情况比较好,不太需要照顾,到75岁以上可能衰老情况就比较明显,并且生活也需要额外的照顾。

我们看这些趋势跟日本的趋势是非常接近的,日本人口最近整个的家庭人口的规模也在一直的下降,到2015年的时候日本平均的家庭人口数也大概是2.3个的样子,在日本五千多万个家庭里面,有35%的家庭只有一个人。东京的情况跟北京很像,东京的情况现在每一户的人口也低于2个了。另外,日本的老龄化趋势比我们更严重的,日本在2015年的时候超过65岁的老龄人口占到人口的28%,专家判断2060年的时候这个数差不多会到40%,人口里面有小一半的人都是65岁以上的。

日本过去的社会发展趋势对我们今天有一定借鉴性的。如果看日本过去整个零售的发展过程,从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的时间里,日本零售总体规模基本上没有变化,只有2%的变动,但在这个里面,细分业态的差距就会比较大,有几个业态明确地是在下降的,有几个业态上涨的趋势非常清晰:百货业态下降了28%,家居中心下降了29%,大面积超市下降了20%,而便利店上涨了30%,药妆店基本上翻了一倍。家庭性的消费基本都在下降,而个体单元的消费在上涨。

刚才讲的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假如讲一个静态的构成,我们看到日本现在的便利店和大超市相比,因为他们核心解决的是食品相关的需求,现在便利店和大超市在日本的规模基本上已经非常相近了,大概是四六的比例,四是便利店,六是大超市。另外百货店和药妆店,百货店是持续下降的,药妆店是在持续上涨,药妆店的规模在逐渐接近百货店。

日本三菱集团预测了日本未来五年的消费趋势,他们认为未来日本社会变化里面有比较重要的几点:

第一,我们刚才讲的后老龄时代,75岁以上的人口,在未来五年的绝对值要增加200万,相当于整个社会的劳动力要减少200万人口,所以随之而来的就是日本很多社会消费零售行业里面关于养老为主题,服务养老的创新业态非常地丰富。

第二,日本的餐饮市场,分成了外食、内食和中食这三个部分,外食就是正常的餐厅到店,内食就是买食材回家自己做饭,中食指的是不自己做饭,买了外面的比如像便当、三明治回家吃。这个需求有点类似中国的外卖,但区别是,外卖是帮大家送上门的,而日本需要自己去商店买。这三个部分的构成比例,在未来五年他们也判断会有一些调整,外食基本上还维持40%的市场份额,内食随着家庭的变小,做饭的人会越来越少,会持续下降,而中食部分是比较明确的增长点。他们判断未来五年整个中食的部分会占到整个日本饮食市场的15%,跟今天在中国外卖占餐饮的份额是蛮接近的。

第三,技术的变化。日本的技术变化其实主要也是数字化和自动化这些方面,我们参观了一些日本比较头部的零售企业他们所做的零售技术创新的实验室,看起来日本其实在零售技术方面的创新跟国内基本上蛮像的,也是货的数字化、人的数字化包括场的数字化。我们除了日本之外也去看了其他比如像欧洲、美国这些零售业相对比较发达地区的零售技术的一些情况,整个判断是国内在零售技术方面的创新走在世界蛮前沿的位置

第四,零售业态的变化。他们判断未来日本的零售业态会存在各种业态互相渗透模糊,比如三五千平米大面积的超市卖场现在逐渐开始小型化,减到一两千平米,甚至像永旺在东京也开出了小几百平米的业态。与此同时,便利店的产品反而比以前变得更加丰富了,有一些便利店开始卖生鲜果蔬,另外像药妆店所卖的食品比例也在增加。零售各个业态的相互渗透原因还是在于整个社会的家庭规模在变小,个人越来越成为消费的主体,便利性对于个人来讲看起来是非常重要的点。

这个特点除了日本之外,我们在其他的许多国家也看到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在英国,英国是大面积超市业态连锁非常发达的国家,有七个大面积的连锁超市,他们最近这几年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大家纷纷都发力在小面积业态上面,这种业态的特点是面积在300-500平米,开在客流量比较好的闹市区,售卖的产品有很多类似像三明治、果汁这种买了就走的东西,整体定价比原来大面积的超市贵10%-20%。这跟日本便利店有很大的差异,还是类似社区店的概念,面积还是蛮大的。这种业态在英国一直维持每年20%的增长,在消费行业持平的英国是非常显著的成长数据,并且现在在英国小面积业态已经占到英国零售整个20%。整个零售变得越来越散,变得离消费者越来越近,从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趋势性的事情。

以上从社会人口角度看消费者的群体特点,我们再看看消费者个体的需求。这几年随着拼多多的快速崛起,很多讨论认为消费升级是不准确的,消费应该是降级,或者消费应该是分级,我想消费者的核心诉求其实挺清晰的,就是需要一个性价比更好的产品。比如像最近costco在上海开业引起了非常多的关注,跟costco业态非常相近的店就是山姆会员店。山姆还有双位数的增长,但仓储式的会员制零售,对消费者的体验来讲有蛮多瑕疵的,比如你要付会员费才能买东西,产品都是大包装的,对小家庭、个人消费者很不友善,包括他们的门店开在非常远的地方,门店数也很少。虽然有这么多消费者体验上的缺点,但消费者依然愿意不畏艰辛,跨越半个城市去买东西,说明性价比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还是无比巨大的。如果从零售角度来讲就是效率的问题,对零售效率的提升,是有蛮多方式可以切入的,我们简单可以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消费者端的效率,一个是供应链端的效率

消费者端的效率指的是可以把门店开到离消费者更近,或者帮消费者送上门,只要消费者愿意为他所获得的便利性买单,这个模式就有可能成立。举个例子,北京一直是被认为不太适合开便利店的地方,但今年在北京几个体系的便利店,数据在集体地转好,不是某一家变好,是整个都在变好,另外送货上门的美团也已经实现了盈利。所以我们觉得未来随着年轻一代的消费者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他们对于便利付费这件事情应该是蛮清晰的市场趋势。

供应链端的效率我们可以做细分。有一些是通用性的效率提升,比如仓配、物流做到成本比别人低,或者IT系统做到效率比别人高。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从产品切入,比如选品做得更有特点,做一些自有品牌,或者是单品的产业链切得更长,能够直达源头,让整个的流通效率更高。零售环节里面能够提升效率的方面非常多,如果能都做到那当然是最好的情况,但能做到其中的一两点看起来也是有机会的。今天整个的零售竞争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资源型的竞争,不是占了大面积的门店、拿了很多资金就一定可以取胜,只有提升了核心效率才是零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

IDG资本孙宇含:零售分散化和便利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趋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