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的新活力

本报记者 孙寰宇 闫虹瑾 实习生 徐中强

9月的长春,天高云淡,秋风送爽。

9月20日,“新时代东北振兴”网络主题活动在长春启动。来自中央和地方的20余家媒体集聚活动第一站——长春。

一汽红旗、长春新区、长光卫星科技、融成智造、北湖科技园……记者们在这个秋意正浓的日子里,品味着长春经济创新发展的累累硕果。

大巴车一路疾驰,记者们很快就来到“共和国长子”的身旁。

一汽红旗装配车间是什么样的?机器轰鸣?油污满地?

错了,错了,都不是。

“一汽红旗新H总装车间是国内首个实现全无人配送的总装车间,是利用原有近40年历史的厂房改建而成……”在解说员的话语间,记者看到,一辆辆自动导引运输车从人流中穿过,大型六轴重载机器人转运着一台台车身,全自动装配设备精准地安装着每一块风挡玻璃。

“第一次来到一汽红旗的装配车间,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智能化、信息化程度太高了!”新京报记者应悦连连感叹。

从当年的手工作坊到今天的现代化生产线,饱经风霜、历尽坎坷的红旗轿车向记者们诉说着壮怀激越的创业历程。

在一汽集团红旗文化展馆,好奇的记者们向工作人员了解着红旗L5高档轿车的设计理念。“车头山水造型,昂首挺胸,大眼睛,长睫毛……”在工作人员的口中,红旗L5变成了英挺俊朗的少年。

“是呀,一汽红旗正以全新的面貌走向未来。”应悦赞叹不已,“正如一汽红旗的宣传语:气势如‘红’、大展‘红’图、当‘红’不让,一汽集团也必定会成为新时代东北振兴的中坚力量。”

感叹完老企业的新发展,采访团一行又奔赴长春新区,感受新区新活力。

伴着午后的暖阳,记者们走进长春新区规划展览馆。在这里,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融合,让长春新区愈发活灵活现。

流光溢彩的展览馆,偌大的沙盘、磅礴的气势、宏伟的格局、高科技的展示手段,演绎着长春新区的发展蓝图,引得记者们拍手称赞。

一大块壮观的长吉图区域高仿真实体沙盘模型赫然呈现在面前,讲解员的讲述与沙盘模型相结合,使长吉图未来的发展图景变得越来越清晰。

“长春新区的政策、资金支持和人才资源等优势,让我放弃了在北京创业的想法,回到这里创业发展。”海归创业典型、长春博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华告诉记者,“战略新定位和新的体制机制,一定能让长春新区成为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要引擎。”

吉林不仅有地上跑的汽车,还有天上飞的卫星。

采访团的记者们在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探索着“吉林一号”系列卫星的奥秘。

这是我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走入公司运控大厅,一块巨大的屏幕占据了一整面墙,屏幕上面一会儿是江苏昆山市水资源遥感监测图,一会儿是辽宁瓦房店市秸秆燃烧监测图,一会儿是山西沁源森林火灾监测图……在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韦树波的介绍下,记者们对我省卫星研发制造的成果连连点头称赞。

中青在线的记者于璧嘉感叹道:“6月5日看了我国首次进行海上航天发射的直播,今天我就来到了发射卫星的研制公司,这感觉太棒了!长光卫星科技在全国领先,一定会带动吉林经济更上一层楼!”

长春融成智能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化工后处理环节研发和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用“小而精、小而强”来形容这家企业再合适不过了。记者们从进入公司就有个疑问:车间不大,流水线忙碌不停,为什么却看不到几个人?

通过该公司副董事长勾阳的介绍,记者们解开了心中的谜团——原来该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占比接近半成,生产环节更是实现了机器人辅助生产。“吉林企业的自动化已经到这种程度了!”来访记者们惊叹不已。

行程的最后一站,是有“东北新硅谷,长春中关村”之称的北湖科技园。

长春北湖科技园是依托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经验和优势,倾力打造的涵盖高科技园区、金融商务、生态住宅等产品形态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在园区的展览馆内,记者们被满屋的科技感所震撼,汽车电子、生物芯片、人工智能……据讲解员介绍,展区的产品皆是入驻企业生产制造。

采访结束已是夕阳西下,可记者们意犹未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明天的吉林十分值得期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