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资金助推乡城县民生改善,探索高原藏区民生改善新模式

干净整洁的入户路尽头,矗立着一幢富有藏族特色的别墅式民居,院落里堆满了最近收成的玉米和苹果,小孩在院落里追逐打闹,老人坐在一旁聊着家常,“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也不过如此。这是乡城县青德镇呷乃卡村的一户普通的农家,也是两项资金助乡城县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小小缩影。9月21日,四川两项资金媒体集中采访团记者来到了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乡城县,对乡城县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两项资金设立40周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实地采访报道。

乡城县青德镇呷乃卡村农户院落

聚焦基础设施短板,两项资金助乡城民生改善

宽阔平坦的道路,干净整洁新型藏房,经“绿盾行动”改造后的藏房用电线路,“厕所革命”修建的卫生间,安装在田间院落和村道边的太阳能节能路灯,谈起青德镇呷乃卡村的变化,用焕然一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一直以来,交通不便、文化匮乏是严重制约少数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因素。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修路是多少少数民族群众的愿望和心声!据呷乃卡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村内道路原本都是尖锐的石头,对村民们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两项资金的扶持下,政府出钱,村民们出力,共同修建了村内的入户路,实现了每家每户门前通路的目标。近几年,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有了农用车、小轿车,入户路也进行了相应的提档升级,从一米左右的石板路扩建至宽阔的油路,车辆也可直接开至每家每户,改变了“人背马驮”的历史。

农家入户路

“原来我们的生活条件没这么好,每天需要背二十多桶水,用来灌溉和生活,呷乃卡灌溉蓄水池修建好之后,可以覆盖到全村的所有农田,我们给作物浇水轻松了很多。”呷乃卡村的布列尼马这样感叹到。呷乃卡灌溉蓄水池建设前,仅仅是一个泥坑,不仅做不到良好的蓄水,也涉及到安全问题,如果水量过大,可能会对下游的作物和农户造成一定的危险。在两项资金的扶持下,建成了蓄水量2000立方米的呷乃卡灌溉蓄水池,覆盖了全村303亩土地,安全和灌溉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呷乃卡灌溉蓄水池修建前

呷乃卡灌溉蓄水池修建后

基础建设完善了,文化教育也得跟得上!2016年,呷乃卡村活动室投入使用,将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传播、政策学习、文体娱乐活动、民俗文化传承、法治科普、致富技能培训融汇一体,切实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水平。

活动室

合力参与 筑牢发展之路

乡城县地处大香格里拉旅游圈腹心地带,紧邻稻城亚丁、香格里拉、丽江三个世界级景区,但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闭塞。乡城幅员面积5016平方公里,辖3个工委、3镇9乡、92个村(社区),有藏、汉、回等9个民族,藏族占总人口95%以上,人口3.3万。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等因素,贫困面广、程度深,乡城仍属于全国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产业发展滞后。

据乡城县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乡城县每年拿出县财政收入的50%以上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援藏资金80%以上用于脱贫攻坚等特殊政策。在脱贫攻坚战略规划上,乡城县创新提出以小路、小桥、小水、小能源为代表的“四小”工程建设。一是“小路”项目,重点解决村内入户路、断头路和部分连户路及部分产业路建设,道路以提档升级为主。二是“小桥”项目,重点修建组道桥梁及人行便民桥梁。三是“小水”项目,建设配套的农业灌溉设施和田间渠系,改善农业产业发展条件。四是“小能源”项目,重点解决乡村的太阳能热水器和路灯等农村小能源项目,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乡城县呷乃卡村

在两项资金大力扶持下, 2012年—2016年投入资金近1亿元,实施 “四小”工程388项,在“四小”工程建设上,以政府给予财政补贴、群众投工投劳的形式共同修建,截止2018年,率先在全州实现“乡通畅、村通达、村通畅”三个百分百,不仅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群众急难问题,还进一步调动群众积极性,在融洽干群关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针对乡城县藏房土木结构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际,创新提出“绿盾行动”,通过对藏房用电线路的改造,解决用电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受益群众3438户,巩固了脱贫成果。

2016年,乡城县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称号,2018年底,乡城县已摘掉贫困县这顶帽子。未来,乡城县在两项资金的帮助下,在基础设施已完善的条件上,将立足于自身的生态优势和地理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以高质量、高标准来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图片 杨刚 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