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隐私,怎能一错再错

9月21日晚,有网友称,她在航旅纵横App上选座后,有陌生人向其发送骚扰信息,自己也可以通过航旅纵横

9月21日晚,有网友称,她在航旅纵横App上选座后,有陌生人向其发送骚扰信息,自己也可以通过航旅纵横查看航班上其他乘客的名字和头像。9月22日,针对用户关于平台隐私泄露的质疑,航旅纵横发布微博回应称,该功能是默认关闭的,在本人没有开通虚拟身份前,他人无法看到用户的信息。用户可以随时修改、删除虚拟身份,关闭该功能。

这不是航旅纵横第一次因为隐私泄露被推上风口浪尖。去年,航旅纵横因为上线的“虚拟客舱功能”早就遭受过一轮舆论的口诛笔伐。年龄、星座、常选座位等信息,甚至还包括了常住地。航旅纵横飞行热力图还能显示用户的历史飞行地点及频率等隐私信息。一款航旅类App可暴露的用户隐私已经足够让人细思恐极。

社交,在中国的互联网江湖意味着一本万利的生意,社交生根就能创造商业的一切可能性。头部玩家争得面红耳赤,中小玩家也常常反复试水。工具类App搭载社交之所以让人产生不适,在于用户对这类App使用目的单纯,往往针对某一特定功能,但App随意“捆绑”则将用户置于“被利用”的处境。

从航旅纵横的“一错再错”到早年蚂蚁金服“错了就是错了”,从近期换脸App ZAO引发肖像权泄露到AI监控学生表情引发争议,当技术一路狂飙突进的时候,比个“剪刀手”都可能泄露个人隐私,平台顺水推舟,谁都无处遁形。在身份信息近乎透明的大数据时代,只收集不保护的趋势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互联网大数据有一天可能亲手“杀死”用户。

过去支付宝单从社交产品属性出发思考问题,未考虑支付宝作为金融服务产品的属性,才导致逾矩。如今航旅纵横其实与支付宝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准确判断自身的产品属性。这些依托大数据的肆意攫取和未来的精准投放,在没有充分征求同意的前提下被使用,甚至被当作商业资源进行企业之间的交换。

世间万物,一切皆可量化,一切皆为数据,这是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的感慨。大数据产业面临诸多问题,涉及从采集到应用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包括获取权益,使用规范、数据隐私以及数据采集界限等方面,对于将大数据看成核心商业资源的市场来说,如果没有法律规范的与时俱进,数据流通上面临的“灰色产业链”只会愈演愈烈。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谈及人工智能时,曾直言不讳“中国用户更愿意用隐私换便利”。如今看来,用户们已经“反悔”了。国内对数据安全的认知快速提升,至少用户在心智上已经接受了数据隐私安全的问题了。互联网成为每个人衣食住行的助理,这是允许互联网公司搜集使用用户隐私数据的前提。但如何合规地搜集、处理、使用用户数据则是下一步必须解决的问题。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