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灵 | 迷宫里暗含的秘密,你发现了吗?

伊灵

生于上海,现住北京通州

职业画家

曾经的圆明园画家村村长

yiling.arthub.cn

《发课》 100X120cm 丙烯 2017

不朽的杂文:伊灵的世界

文 / 夏可君

艺术不仅仅是一幅画,不仅仅是一种天才的创造,艺术来自于生活,但又并非生活的速记,如何保持生活的鲜活性与日常的足迹,还具有艺术谜一样的魅力?既要一切看起来如此熟悉,却又在画面上如此具有艺术的陌生性?

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书写方式,带有阅读的书写,不仅仅是视觉也有可读性,不仅仅可读,也走向眩晕的不可读,一切都在那里,但一切都缠绕着,从日常生活的迷宫进入了艺术的迷宫,一切都可以书写,一切都可以文本化,这是一个互文的世界,伊灵的作品就铭记了日常生活的足迹,却又敞开了一个平面上文字与图符的奇妙游戏的世界。

《威震海疆》40×30cm 丙烯 2018

《赢领》 40×30cm 丙烯 2018

《开放力》 100X120mm 2015

伊灵绘画的世界乃是一个互文(context)的世界。伊灵的作品语言形式如此鲜明,一眼看上去就是他独有的图像与图符,但似乎又是一个图画的迷宫,所有各种图像理论不足以讨论他的作品了。这是什么样的图文?文字画?图像字?纹码?抽象画?图符?写字还是画字?似乎都可以,但都不准确,因为这是一个“杂-文”的世界!也许二十世纪现代汉语写作意义上的“杂文”最为对应我们所身处的“混杂现代性”?

只有激发书写的所有潜能才能回应来自于西方的现代性压力?如此的杂文书写也是文字与图像交织起来的文体,其中隐藏着一个现代中国人与世界相处的独特经验。

《新青年》 160x200cm 丙烯 2009

《毕加索》 70x90cm 丙烯 2014

《大象无形 》 100X120mm 2015

伊灵的作品是由“纹码”、“纹样”与“纹迹”等等编制而成的杂文式的文本世界:一个个文字被写出来,在慢慢书写中变形,成为一种画家特有的文字编码符号,画面有着命名,只是这个命名体系因为成为了一种密码,有时候在随意的书写中,可读性减弱,显得杂乱,就仅仅是纹码而已,激发读者去解码的冲动。

《孔夫子》 直径100cm 丙烯 2012

《微信》 80cm 水墨 2014

文字不是文字,而是图案,图案不是直接可读的图案,而是有着交织的纹理,表面的纹理有着错叠,带来视错觉,形成纹样,局部的小纹样和整个画面的大纹样又错叠在一起,显得驳杂,但总是激发意外发现的惊喜,如同孩子们识字时的那种天真;一旦这个图案被反复书写,反复交错,显得杂芜,以至于全然不可读,就仅仅是纹迹,一种书写的笔踪,宛若抽象画。

从日常生活与事件出发,标题已经告知我们图画的意义,但作品上的线条与图形的生成,还有色彩的多样性,似乎又服从于另一种线条与色彩相互缠绕与空间套叠的逻辑,一种迷宫自动生成的活力。

《大宅门》 80×180cm 丙烯 2008

《和谐》 100X80cm 布面丙烯 2007

伊灵以他自身独特的书写方式打开了一个可读的文本世界,如同民间艺人的编制手艺,写字如同穿针引线,如同刺绣,一个个图形文自身繁殖,如此得心应手,如同指纹,如同掌纹,就是从自己的生命中长出来的,从自己日常经验的感受中,从自己对政治生活的反思中,或反讽或批判,都有一颗孩童的天真之心,都在整个画面的建构中自身生成,都是对自己记忆的重新书写,无论是青春记忆还是时代的创伤,但一切都已经交错起来,时空已经错杂,在一种自动的书写中编织,这是伊灵个体书写的补救方式与救赎方式。

《新世界》 60x70cm 版画 2008

《世界地图》 80x100cm 丙烯 1998

《霸王别姬》 115X140cm 丙烯 2012

这个互文的世界,复活了中国文化特有的事物-图像-文字三者的直觉共感,聚集了不同的书写手法:古老的篆书,孩童的涂鸦,笔记的速写,抽象的线条,空间的拓扑,色彩的天真,都不可思议地串联着,可以自由地穿越古今与中西,这是一个穿越时空的图文世界。

《MH370》 80cm 水墨 2014

从日常生活出发的自然书写,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书写,所谓的机缘巧合与相会本身就是艺术,书写任何东西都行。伊灵在想象力的自由游戏中建立了一个迷宫式的线条世界,带来阅读诱惑的同时又抵御着我们的解读,确立起一个日常与反日常并存的形而上世界。

《诞生》 50×70cm 版画 2014

《新中国》 100X120cm 2014

伊灵的世界打开的是一个表面的世界,这是表面的拓扑学,这个表面没有深度,但是却有着层层套叠的世界之间的奇妙关系,这些不同的事物或者世界彼此有着关系。在如此的表面,绘画确立自身,它不表现现实,也不梦想另一个世界,绘画书写自身,自身生长,这是一个纯然书写的世界,每一次,都是一个独一的世界,每一次都是世界本身。这不是在世界上生存,这是在书写中打开世界的无数可能性。

《新浪潮》 直径80cm 水墨 2014

Arthub x 伊灵

Arthub:伊灵老师,您好。您以前是“圆明园”村长,在圆明园呆过的艺术家,都有很深的圆明园情结,对于您来说,在那些日子里,您印象最深的回忆是什么?

伊灵:我从89年下半年至95年年底在圆明园画家村整整生活了5年,其间接触的人和事都是我人生中难忘的。90年我从北大西门对面篓斗桥的6平米(每月租金50元)的房子搬至福缘门独门独院100平米左右(每月租金200元)的房子,那就说明我己经开始卖画了有钱了。后来在福缘门我又搬过三次家都不是出于经济问题,有的是因为房东不讲信用,有的是想有部电话,还有的是想回避媒体等各种原因。往事中印象深刻的有一次大家为了吃狗肉用一条母狗去勾引一条发情的公狗至一偏僻的画家住处,然后几个画家关起门来打狗,最后当场扒皮在园子里的大铁锅炖。

《自画像》 60x50cm 布面丙烯 2013

还有就是吃刺猬,在北大摸螺丝福海捞蛤蜊那都是家常菜。那时大家都年青力壮且单身多,做饭用的大都是电炉和煤油炉,条件好的就用蜂窝煤,所以你若想填饱肚子你就去串门或到老五歺厅门口去转悠,说不定就会酒足饭饱。记忆中好几次在老五歺厅先是两个人吃饭喝酒,结果来人拼桌再来人再拼桌,下午喝累了回去睡一觉,晚上再去时完全是另一拨人在大桌上好吃好喝呢,变成流水席了,谁买单也不知道,反正有人会照单全收。有一次年三十晚上,有人拉着我去一画家那里聚会,一进门就见群魔乱舞,主人见我来了赶紧端着大铝锅去加水加热,我用快子捞了半天也就一片白莱叶…啤酒是珍贵的液体粮食,但你必须先喝完一杯二锅头才有资格喝啤酒,因为啤酒贵且像喝水一样没完没了的,尿多且急,大冬天的你得外出上茅厕。

有一次我刚进厕所就见一人躺着在打呼噜,近看这不是王强么,于是拉起他,只听咔嚓一声,原来是他的脸上有冰块痕迹…想起诗人王强和俞心焦为评论黑大春的诗两人大干一架的事…想起我自己单刀赴鸿门宴被打缝了三十七针的事…想起一神经病患者在我桌子对面手握美工刀两眼放出异常的凶光对着我2岁孩子毛毛说的胡话…

《画家村的人们》 120x90cm 2010

《理想》 80x100cm 丙烯 2008

94年第一次坐丹麦SAS航空公司的飞机在后座是可以喝洋酒抽烟的…第一次见老栗是方力钧过生日那天…张郎郎同我谈"中国美术报”复刋事…四通公司总经理长城集团崔董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秘书长王亚明中国海南国防王总中国人民银行南方证券崔董国安局王女士…

95年年底的一个上午,一个武警在村口将我拦住没收了我的三证后命令我站在他旁不许离开,过一会一辆小货车被他示意停车,车上画家张东在向我打招呼,可能是坐不下我的原因,武警命令这辆车先开去派出所,不一会片警李海龙从胡同出来同武警耳语后走到我跟前将三证塞我衣袋里说"老郭赶紧走吧!”…

后来我们圆明园画家村大概有九个人搬至香山,结果我和董璐刚买完过冬的蜂窝煤,又有便衣警察通知我必须搬离而且要搬出海淀区…往事不堪回首!当然有些许美好时光,但总之是不情愿的"失败”之笔!因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当时的上层管理者为什么要将这些充满理想和热血的艺术青年驱逐?"不安定因素"究竟指的什么人什么事?"以法治国""艺术市场化”这仅仅是空谈?

《证明》 30X40cm(共100张) 铜版画 2006

《往事干杯》 90x100cm 丙烯 2008

Arthub:提到您的创作,木瓢似乎也成了您另一个独有标志,更早的时候木瓢更是陪您度过了艰难日子,而且听说您现在木瓢都不舍得送出去了,能跟我们聊聊您与木瓢不得不说的故事吗?

伊灵:1983年到1987年我曾经从上海出发,骑自行车沿中国 边境省区做“环国旅行”,一路写生,一路考察民间美术。1985年我在贵州买了很多木瓢,就是这么粗的大树,一劈为二,把它挖成一只舀水的木头瓢。当时少数民族老乡把砍剩的那个树桩挖出来再把它做成木瓢,作为舀水工具卖,我觉得这东西会越来越少,当时也就一块钱,甚至几毛钱一个,我买回来许多,三百个,后来慢慢坏了,开裂了一百多个,当时我唯一的财产就这一批木瓢。

这个东西救了我,我最艰难的时候一分钱没有,就在这上面画点什么,然后用这个画过的瓢跟人家换大米换白菜,春节的时候换一块肉换一瓶二锅头,就这样维持生活,后来这批木瓢卖得最贵的一个,1998,99年卖到一千块钱。现在,我不再卖了,剩下不多了。如果有一个朋友过生日,好朋友,特别好的朋友,我就送他一个木瓢做礼物。

你看木瓢的形状不就是有一个把,加上面一个圆勺嘛,不就是“1”和“0”的组成,其实,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1”“0”有阴阳整合的意思,我喜欢老庄哲学,我认为阴阳是一样的,比如有人问我那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我回答他“鸡就是蛋,蛋就是鸡”。这是我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

《不要战争要做爱》 80X100cm 布面丙烯 2009

Arthub:您的绘画“图文并茂”,不仅有绘画思维,同时包含着文字思维,在您的绘画中可以看到很多涂鸦式的文字,各种符号和纹样纠缠在一起,视觉上的美感的冲击非常强,您这些“伪文字”的灵感通常来源于哪里?

伊灵:这可能和我爱喝酒有关,酒后人的思维是跳跃的,因为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控制,是不由自主的。我的文字也是跳跃的。我希望用文字表达一些东西,但我又不能写文章,于是我的文字更多的是一种观念式的东西。我的文字并不是中国的书法,我用粗短的线条书写。我会把文字按照我的图形将画笔局部地缩小、放大或者变形,有时也生成一些汉字中没有的“汉字”。我的做法和徐冰不同,他是生造“汉字”,而我是因为图形的需要才“自然生成”个别“错字”。

《向前进》 50×60cm 版画 2008

《小城故事》 直径90cm 水墨 2014

Arthub:您的油画作品非常独特,充满着西南少数民族的色调和情趣,总是含着很多的宝藏等待挖掘,当观众看出来背后的隐喻和图形时都会很惊喜,像在玩游戏,您会先预设再创作吗,还是想到什么画什么?

伊灵:这个不一定。有时是有设计的,有时设计是在创作中才产生的。我创作时先是依靠联想,然后避开联想。有人说我抽象,我就有意不那么抽象;有人说我涂鸦,我就尽量画得严肃些。我这个人不好走极端,虽然有时信马由缰,但还是很理性,我想要一种别人不是轻易就说得出来的东西。我是想强调一种丰富性。中国太大了,无论人文地貌、天气环境、民族语言等等,都不是用一种东西就能够单独概括的。所以我选择类似“拼图”的方式,尽量多地运用文字和图形符号。我觉得吃中药是一个很好的比喻。 一副中药,总是东抓一点西抓一点,然后搅和在一起煮, 给你喝点儿汤——能治病。

我的作品是含蓄的、内敛的、晦涩的、难以捉摸的, 但只要你悉心阅读,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东西,就像是猜谜游戏,它会让你越来越兴奋。

《花好月圆》 直径100cm 油画 2012

《外星》 140X200cm 油画 2013

Arthub:您的绘画是民族的、抽象的、富有魅力的,您近期最成功的一次活动经历是什么?

伊灵:“同绘阿那亚”,是万花筒Kaleidoscope画廊在阿那亚策划举办的第一次活动!作为艺术社会运动的思想者和推动、探索者,我一直在追求的一些社区和社群的理想似乎在这里得到了实践和实现……

《同绘阿那亚》

我与小朋友们,还有10个大人共同创作的作品,并不是一幅常规意义的画家艺术作品,这种“共创”就像是今天的阿那亚,她是各种有差别的个体和个性的集合,唯一的共同点就是表达和追求“美好”;从局部、细节看,水平、层次或者态度也各不相同,因为都是业余甚至完全不具备绘画技巧,完全不可控、不系统并充满意外,处处让人感觉稚拙、不完美……然而当你最后整体来看这幅画,她又是这么绚烂、真实、惊艳、活力、温暖以及美好。

《同绘阿那亚》

作品补充赏析

《上海之三》 100x120cm 丙烯 2008

《帝王大厦》 97x130cm 油画 2009

《新女性灰》 160X160cm 油画 2006

《浮世绘》 直径90cm 水墨 2012

《我爱北京》 120x140cm 油画 2008

《屈原》 120X100cm 2012

《空谈误国》 100X120cm 2014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