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职场新人晋升的秘诀是什么?

毕业不等于失业的第339 篇 原创 1 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

毕业不等于失业的第339 原创

1

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

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因此,整个社会与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并尽早补足它

——百度百科

我曾经是这个理论的忠实粉丝。在读书时,我把这个理论运用于成绩当中:我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用于不擅长的学科,这样得到的效用才能最大化

例如,我的数学、化学比较好,英语比较差,所以在我读书的时候,我晚上会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英语。而数学、化学方面,做完作业就算了,不会做的题也不会浪费去专研

所以我从来没有明显偏科的情况出现。当然,我也没有特别优秀的学科

这种学习方法给我带来不少弊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我没有任何专研精神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我遇到不会的事情,我是不会想破头皮去解决的,功课上反正第二天老师会讲,工作上反正可以问别人,我习惯性的以时间为计量单位,任何要浪费时间的事情我都不愿意干,更喜欢做一些不用动大脑的工作

所以我没有任何的特点和优点,好像每一个方面都做得差不多

而差不多就是没有与别人拉开差距,就是让领导看不见你

2

我们公司偶尔会举办讲座,请领导上台讲述自己年轻的奋斗史,我发现我们的董事长和正行长(随便年薪都是百万级),他们能晋升的其中一个原因都在于他们会写公文

在那个无网络的年代,他们写的公文出类拔萃。所以他们才能被当时的领导看见,一步一步的提拔上去

在上年的领导晋升考试机制中,我有认识不少同事,是通过自己出色的业绩,拉得大量的存款,成功的晋升,年薪比现在多10万。

无论是会写字也好,拉存款也好,这些别人替代不了的优势,也就是所谓的“长板”

我工作那么多年,接触的领导也不少,我能很明显的看出来哪些领导是靠个人能力上位的,哪些领导是靠关系上位的

在所有靠自己能力上位的领导里,他们一定拥有几项别人无法替代的能力

例如高学历,有高级证书,会写字,会拉存款,加班狂,会忽悠,会拍马屁等等

3

可能很多人在提及优势时,都会想:那我就是没有优势,怎么办呢

我记得潘石屹(SOHO中国董事长)在经商前曾经是名公务员。他曾经说过,在刚做公务员时,为了引起领导的注意,他会把所有相关文件的数据都背得滚瓜烂熟,一字不差

所以领导特别喜欢带着他,因为他可以随时说出每一个文件的具体数据

所以他是当时那个地级市最年轻的处长

我相信,他能走到今天的位置,拥有今天的成就,从这个小故事里就能窥得一斑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背诵很难吗?我相信我们读书时代背的东西,比这些数字难的多。但是又有多少人想得到呢?而且就算你是公务员,也曾经看过潘石屹的故事,知道这件事,你又是否真正会这样做?

就像小编一样,我刚进银行时,曾经看到一篇新闻,深圳一名基层银行员工靠跳广场舞,经常给大妈们小恩小惠,笼络多个广场舞大妈的欢心,存款做到该行深圳分行第一,又上新闻又晋升。我当时看到觉得很热血,但现在四年过去了,我一次都没有去过广场

这里存在三个问题

第一:所谓的优势,并不一定是难以达到的,有些优势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达到

第二:只有细心钻研生活,钻研工作的人才能找到自己在公司中独一无二的定位和优势

第三: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是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的,毅力是你能否愿意花时间的关键

我渐渐的发现,晋升中的秘诀,靠的不是你的短板,而是你的长板,也就是你的优势

4

那么木桶理论是错误的吗?也不是,只是我当年理解的前提错了,木桶效应的主体是“一个组织,一个社会”

在一个组织中,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只有每一个人的能力类似才不会浪费任何一个人力,才能达到效用最大化

但是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我们只是整个木桶中的一块板子,如果你的优势足够大,你的长板足够长,那么你就会被短木桶里抽出来,放置在更长的木桶中。跟更优秀的人一起工作,同理,你的收入也就更高

短木桶→长木桶

就是这样

走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