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人家

千仞壁立,万水奔腾,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水电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现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在这条艰辛坎坷的涅槃之路上,留下了一代又一代水电人拼搏奋斗、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坚实足迹。

吉林省口前镇有这样一家人,祖孙3代7口人都是水电人。

从吉林白山水电站到云南大朝山水电站,从北京十三陵到浙江天荒坪,从印度尼西亚白水水电站到老挝南欧江水电站……祖孙3代一路向南,走过的足迹上崛起了一座又一座水电站。

70年,3代人,吉林“水电人家”传承着永不湮灭的中国水电精神,见证了中国水电建设的巨大变迁。

离家远行,

艰苦奋斗是一生的坚守

推开陈旧的房门,屋里最显眼的地方,挂着一排不同式样的奖状,泛黄的纸面上“尹德合”3个字依稀可见。一张张奖状、一块块奖章串连起老人激情奋斗的岁月,讲述着新中国第一代水电人的故事。

老人今年82岁,身体硬朗,就是听力不好,记忆力也差了,但是提起往事,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那是61年前,新婚不久的尹德合告别妻子,从江苏赣县老家只身前往东北谋生活。

尹德合老人的“记忆”,从1958年接到招工启事这一天,拉开了帷幕。

巍巍五女山,滔滔浑江水,水利电力部桓仁水利发电工程局(现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在辽宁省正式挂牌,桓仁水电站也成为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安装全套国产设备的大型水电站。

那个年代,施工条件的艰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大吊车,真厉害,轻轻地一抓就起来……”但没有大吊车,许多活都要靠人抬肩扛。三伏天大家只披着一块搭肩布,不论多沉的东西背上就走,几趟下来汗水淌得就像从水里捞上来一样。到了冬天,汗水浸湿衣服,风一吹就透,冻得人直打哆嗦,手脚上都是冻疮。但为了“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尹德合和工友们毫无怨言,勤勤恳恳每天干上十几个小时。

在桓仁水电站,尹德合先后干过抹灰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砌筑工等多个工种,干什么活他都要干到最好。

“每天天没亮,就能听到尹德合在工地上抡大锤的声音,一天3顿饭,最后一个进食堂的永远是尹德合。”老工友们打心眼里服他。

一干就是15年。桓仁水电站终于发电了!这个木讷憨厚的汉子热泪盈眶。

1987年,老伴和孩子终于从老家搬到了永吉县口前镇,但两地分居的日子并没有结束。一家人团圆没几天,他又背着行李去了下一个工地……

与大山为伍、江河为伴。从桓仁水电站到回龙山水电站,再到白山水电站,尹德合辗转在白山黑水间,在艰苦岁月里坚守着奉献着,践行着水电人的无悔誓言。

无数个“尹德合”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夯实了新中国水电建设的基石。

子承父业,

“走出去”的脚步从未停歇

尹德合有4个儿子。他长年在外施工,孩子们对父亲的记忆,就是他一次次离家远行的背影。追寻父亲的足迹,有3个儿子也成了水电人。

6月2日的昆明海口河里仁桥边热热闹闹。“滴……”随着一声喇叭长鸣,货车司机侯学武一脚油门驶上大桥,成为新桥“剪彩”第一车。

扶着桥栏,竣工的喜悦涌上尹太平的心头。尹太平是尹德合的三儿子。上世纪80年代初,“老子在哪,儿子去哪”,尹太平也踏上了天南海北拦河筑坝的征程。

这次在昆明施工10个多月,尹太平带领项目组找到了最佳方案,解决了昆明海口河水流受阻的难题,通过扩建河道、架设新桥,使这一河段的出水流量提升了75%左右。

尹太平第一时间把喜讯告诉了二哥尹相全。

从中国勐康口岸出境入老挝,在盘旋的山路上颠簸10多个小时,就到了南欧江水电站建设工地。尹相全正奋战在这里。

6月的老挝闷热潮湿。

尹相全汗流浃背,裤腿都湿了半截。“这不算啥,我们这一代人不用肩挑背扛。跟我父亲比,现在的施工条件好太多了。”

尹相全的经历犹如父亲的翻版。他的青春,也是在大坝上度过的。

从吉林到云南,从俄罗斯到印度尼西亚……一年一年不着家,和妻儿聚少离多。他参加过吉林白山水电站二期工程建设,后来又出国到俄罗斯安卡拉河鲍谷昌水电站工作,之后回国在浙江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云南大朝山水电站等项目从事施工工作。也曾远到印度尼西亚白水水电站、帕卡特水电站工作。

“作为水电建设者长年在外地工作,我们不是一个好儿子、一个好父亲,更不是一个好丈夫。但是每当看到一座座电站在身后崛起,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尹相全说。

“我将青春付给了你,将岁月留给我自己……”罗大佑的《爱的箴言》是尹相全最喜欢的歌曲,而他的青春无疑献给了他热爱的水电事业。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到老挝南欧江水电站,尹相全也是为了给儿子更多的关怀。

“一带一路”,

续写水电人的家国情怀

“每天望着爸爸的背影,终于不再那么遥不可及。如今,父亲的背影,变得那么瘦小,不再那么飒爽帅气,但却更加笃定、从容。”尹相全的儿子尹衍明说。

从当上水电人那天起,独在异乡,寂寥午夜,儿时的记忆不时在尹衍明脑海中闪回——那是爷爷背着行囊离家的背影。年仅3岁的尹衍明追着爷爷,边跑边哭,即使摔倒也没有换来爷爷的一个转身。

如今,父子俩一起并肩作战,对尹衍明来说,是一种无言的幸福和无声的激励。

六月芳菲,南欧江畔绿色盎然,生机无限。发源于中国云南江城与老挝北部丰沙里接壤地区的南欧江,千百年来,流淌在中老两国边界的起伏山峦之间,润泽着这里的土地和人们……

作为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南欧江七级水电站是以支援和帮助周边贫困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重大工程。

高山之间,江河之畔。工人们挥汗如雨,挖掘机、推土机往来穿梭……水电站的雏形已粗见规模,两台机组计划于2020年8月开始发电。

这样的工地,对于尹衍明来说,一点都不陌生。他出生后不久,因无人照顾,曾跟父母去过一个个水电站建设工地。

在老挝的日日夜夜,尹衍明辛苦并充实着。他在日记中写道: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这也是所有选择在大山深处奉献青春的新一代水电人坚守的理由……

爷爷追着工地走,爸爸追着爷爷走,儿子追着爸爸走。时代在变迁,使命不曾改变。“水电人家”续写着一代代中国建设者的家国情怀。

(除属名外照片均为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提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