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创新治理守平安

李军 生于1980

法治周末记者 孙立昊洋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郭建飞

一米八的身高,皮肤黝黑,体型偏瘦,双眼炯炯有神,这是李军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从警18年,他当过普通民警、刑警中队长、派出所教导员,多次获得“先进个人”等荣誉。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始终冲锋在前。

就任陕西省神木市公安局沙峁派出所所长不到两年的时间,李军就将这个神木市南部偏远山区的一个派出所建设成为了全局模范所队,在2018年神木市公安局目标责任考核中名列第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2019年7月27日,神木市突然降下大雨,沙峁派出所接到一起群众求助警情,一群众家中窑洞漏水,积水达到30多厘米,一位老人和一名小孩被困。

雨势又急又大,派出所司机刚到岗工作,对路况不熟悉。李军亲自驾车带民警赶到求助群众家中。到达现场后,他第一个冲进群众家中,将老人和小孩背了出来。然后带领同事装沙袋、搬石头,两个小时后将窑洞后面的洪水堵住。

“有事他永远冲在最前面,早上他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节假日他也总是主动值班,让同事们回家团圆。”民警乔彦军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所长,李军深知他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身边同志的工作激情。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2017年,在开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中,李军白天翻山越岭,进村入户进行房屋坐标定位及家庭人员信息采集,晚上回到派出所录信息。在他的影响下,派出所全体民警干事激情高涨,“一标三实”信息采集的各项数据位居全市派出所前列。

在2018夏季禁毒破案战役中,他带领全所民警,对辖区可能种植罂粟的重点区域进行摸排,由于山区地形复杂,李军就用无人机侦查,经过认真走访,查获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3起,铲除毒品原植物230多株,被榆林市禁毒委评为“2018夏季禁毒破案战役先进个人”。

推行网络巡防新模式

2017年9月,辖区有两位老人因邻里纠纷大打出手,报警后,双方都不愿到派出所处理。按规定,这种案件调解不成都要拘留,李军就和村干部进行沟通协调,借助他们的对村里情况熟悉、人脉关系熟络的优势进行说服调解,最终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尝到甜头的李军想把这样的调解方式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他在辖区3个镇政府和各个村委会之间奔走沟通,经过多次协调,搭建起了一个由派出所牵头,乡镇党委班子主导,村委班子配合的矛盾纠纷三方调解平台,大大提高了调解工作效率。

面对辖区管辖面积大、地理条件险峻、警力有限等基层治理工作障碍。李军结合辖区实际,构建起了“基础+网格”“传统+科技”的智慧防控新格局。他将辖区按照行政村划分为45个网格,组建起一支由“公安民警+包村干部+村委班子”组成的“网格员”队伍,实行包抓责任制,推行网格巡防新模式。

2018年,李军在辖区主要进出口、治安复杂区域、易发案部位等重点公共区域新建新增摄像头108个,探头156个,并全部接入派出所视频平台,实现了视频监控覆盖率100%,村级视频监控覆盖率达70%。

今年以来,该辖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下降约36%和31%。

简化办理促便民

李军所在辖区太和寨25岁村民王某因患有先天性脑瘫,一直没有办理身份证,导致无法享受国家补助政策。

得知这一情况后,李军与同事驱车前往其家中,为其照相办理身份证。

在李军的管理下,该所不断简化户籍业务办理、审批流程,尽量做到让群众办事少跑路。针对辖区孤寡老人多、身边无人照料的实际情况,该所改变了以往“群众上班我上班,群众下班我下班”的工作模式。依托“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行身份证照片“满意拍”、异地户口网上“二站式迁移”等便民服务,并建立警民联系微信群,方便群众业务咨询的同时,受理群众预约。

2018年以来,该所民警主动上门办理户口和身份证60余件次;发放警民联系卡2400余张,非工作日为群众办理业务170余起,微信群内答复群众咨询2200余条。

“人民群众的满意,是公安工作的最高标准,更是派出所和谐警民关系的有效途径,如何给山里的百姓带来安宁与平安,就是我的动力和方向!”李军说。

责编:马蓉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