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舒适区并不舒适

我是一名27岁的HR,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国企从事HRBP工作,属于派遣制员工。今年企业高层大换血,人员动荡较大,迫于压力我也离职重新找起了工作,方向是互联网公司的hrbp,但面试了十几家公司,只有一家公司给了我offer ,而且待遇也不尽人意。总结了一下我自己,感觉以前在舒适区呆的太久,多年来一直都用着比较习惯的方式做事,对人力资源并没有深刻理解,找工作和别人相比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时互联网企业对我们国企出来的人带有一定的偏见,导致面试时非常不自信,想临时抱佛脚也不知道如何调整和提升。

跟猎头朋友聊天,谈到某个候选人,他说,这位候选人,别看工作了十年,别人是十年工作经验,他是一个工作经验用了十年,所以要价都不敢要的太高,现在也只能定位为熟手。然后我两一起长吁短叹,一起担心起未来的自己。

我们可以把舒适区类比成财富自由,关于财富自由,讨论的人多了,多多少少都有了笼统的定义。但很多人还是简单的定义成,有房有车有工作,就是财富自由。但如果失业了,就面临着还房贷,哪里有什么自由可言。

舒适区也是如此,用我理解的话来描述,就是"安于现状"的状态。但安于现状也不是一个非常容易达到的状态。案例里面,那位同学,第一是派遣,即非编制,做过外包的同事应该都明白,编制和非编的待遇福利甚至地位,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相信也心理也会有各种尴尬和不舒服的场景,谈不上舒适吧?第二大换血就被迫离职,想来在这家国企,无论是抱负还是能力,都没有施展开来;第三就是出去找工作,完全找不到心仪的,能力这块也没有太大的提升,自己的落差感也比较大,谈不上舒适吧。

肯定会有朋友说,人人都有难念的经。但试想一个场景,还是案例的同事,以编制进入国企,高层大换血,他想着自己也顺带看看机会,面了几家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拿到了offer,因为在国企的时候,自己也在经常听互联网的HR分享,所以面试的时候意气风发,也很憧憬进入这个行业,这样,是不是舒适度会高很多,虽然背后还是有很多的不舒服的点。

所以,我对于舒适区的定义是,在这个生活状态下,幸福感是足够的。安贫乐道是一种舒适区,混吃等死也可以姑且定义为舒适区,犬儒主义也是一种舒适区,苦行未必不是。但是长吁短叹、悲天悯人、焦虑愁苦,都不是舒适区,因为幸福感不高。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是没错的,宅男在看动漫打游戏的时候,就是自己的舒适区,但是自己的那个舒适区已经被放到非常小了,可能就剩一个点了,真实生活要大的多,就会在很多地方不舒服。就像插图里面的第一个(自画,别嫌丑);

一般前两者,都是属于生活的弱者,只能找一些精神慰藉的类型。从第三幅图开始,才是正常的状态,我的舒适圈跟真实生活有交集,但生活中还是有很多让我不太幸福的事情,同样,某一些我觉得舒适的地方,其实远离我的真实生活(比如艺术的爱好,能让我舒适,但离真实生活比较远)。第四个图就是我们想要追求的状态,生活中点点滴滴,都不会引起我的尴尬和不幸福了,这个时候才实现了"舒适自由";

那要怎么从图一往图四走,无外乎两点,缩小真实生活圈,扩大舒适圈;

缩小真实生活圈:

Ps:"写在最前面,这个方法是非常不靠谱及冒险的,特别是VUCA的时代,收到的冲击和干扰,远比想象的多。

做为HR,其实完全可以三点一线的生活,按时上下班,保持一点点兴趣爱好,也不扩展自己的人脉和交际,也不太过于研究工作和最近的HR知识,小富且安即可。这样,真实的生活圈变小了,相对的舒适圈就变大了,就感觉在生活里面能得心应手起来。

扩大舒适圈(个人建议的方法)

方法一:对于不舒适的地方保持零容忍

有新的候选人入职,但是薪酬倒挂了以前的校招生,招聘的同事说,因为这位候选人比较优秀,可以发sp。但实际看简历和面试评价,并没有比校招生优秀多少。这个时候,就应该零容忍,再不济,也应该研究一下市场薪酬情况,大概目前公司的工作1~3年的同学市场价值几何,是否有必要进行调薪。如果这个可以,那个可以,最后就把自己的舒适圈缩的越来越小(当然,方法论很重要,不要盲干);

方法二:保持旺盛的好奇心

做excel遇到不懂的问题,上一上百度,研究一下各种公式,如果工作做表多的话,甚至可以研究一下VBA。做HR碰到一些前沿的知识理论案例,都应该去了解,而不是够用就行。假设临时有领导岗位空缺,需要竞聘上岗,如果有准备的人,自然就更加容易上岗,幸福感也会比没有机会的人高;并且本身求知欲强的人,多问几个为什么,获得答案之后的快乐就会有种考试拿分的感觉。

方法三:用最"偷懒"的方式解决问题

项目类型的事项,比如校招,可以研究通用的项目管理的方法论。雇主品牌的事项,可以研究品牌宣传;挖猎和Mapping,可以请教猎头的操作方式;薪酬规划的时候,多用一些咨询的模板方法论;不要总想着闭门造车,HR没有那么高的壁垒,跨界思考会让事情事半功倍。老板不会关心你HR理论专业不专业,在乎的是你能不能把事情处理好。

方法四:随时有todolist

事情越多越忙(不超过阈值),会比较充实;事情越来越少,就会越来越空虚。并且有一个list,是为了更好的拓展自己的舒适圈。

方法五:保持生活平衡

劳逸结合从来不是说说而已,家庭,工作,兴趣等等,就像一个天平不能过分倾斜。这句话特别送给工作狂们,可以热爱工作,但不能不热爱生活,工作之余能有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或者歌剧欣赏,何乐而不为呢。

所谓舒适区并不舒适,想要待在舒适区也需要努力奋斗,何不慢慢扩张自己的舒适区,让幸福感充斥在周边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