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舍改建一座家祠,保住了一座近500年的古园

寄畅园,又名“秦园”,无锡市惠山东麓,毗邻惠山寺,园址原为惠山寺僧舍。

自古民谚“天下名山寺占多”,选址在山水灵秀惠山的寄畅园,占尽美景与地利,借景入园,引山泉水入园,造幽深景致,形成“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引人入胜。

清·乾隆皇帝对寄畅园情有独钟,六次南巡江南,七次游寄畅园,慨然叹曰:“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因“爱其幽致”,在北京清漪园(颐和园)仿建,名“惠山园”,与寄畅园称为姐妹园。

民间也有一种说法:“富不过三代。”就是说,子孙能守住祖业,有三世(代)已经很好,五世以后基本上就守不住了。

但秦氏家族树立了一个恒守世业近500年的榜样,这就是寄畅园,一个私家园林在近500年的历史浮沉中能保持了不易姓,这是一大奇迹,国内找不出第二家,国外也未听说过,这是家族的荣耀,国家的骄傲。

清康熙年间,园主秦德藻、秦松龄父子,聘请叠石大师张南垣之侄张鉽改筑寄畅园,造园艺术有所突破,园益胜,成为江南名园,而寄畅园也就成了江南士人经常宴集唱咏之所,名声大噪,享誊海内。

康熙第四次南巡回銮时,秦松龄因故被贬在家,康熙给还原品,并选秦松龄之子秦道然随驾进京,在九皇子允禟处教书,这种种都是笼络江南士人之举,反映了康熙对江南著名望族锡山秦氏的看重。

雍正年间寄畅园沒官,乾隆初发还,又经历了一次过山车式的兴毁考验。而把寄畅园改建成双孝祠,这个举措意义非凡。使锡山秦氏二百年来接力传承所保住的先业有可能永保。

而双孝祠的建立,在法理上守住了寄畅园,奠定了今后100多年不易姓的基础,成就了寄畅园近500年不易姓的人文奇观。这已从一房一支的孝行升华成整个家族的大孝,升华成爱家爱国的民族精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