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构想

技术条件已经具备,公众认知也已经普及,智慧城市从更便捷、更生态的角度给所有人绘制了一张未来蓝图。作为

技术条件已经具备,公众认知也已经普及,智慧城市从更便捷、更生态的角度给所有人绘制了一张未来蓝图。作为国家战略,智慧城市建设时代已经来临,但无经验、大格局的智慧城市,还留着很大的构想空间。

一张“大”框架网

7月18日,作为智慧城市典型案例,深圳龙华区政务服务数字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康柳,在北京一场“智慧城市创新应用论坛”上,详细地分享了深圳龙华区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所做的工作。

简单来说,智慧龙华把整个城市分成了三层,这三个层面构建了深圳龙华区的虚拟城市,当然也囊括了深圳龙华区现实中的方方面面。康柳说,全区一盘棋是“智慧龙华”框架体系最大的特点,让其率先成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当然这也是龙华区经过反复摸索的结果。

提到智慧城市,连续五位采访对象都对《数据》记者表达了同一个关键词——大。对老百姓来说,大意味着涉及的生活面广;对从业者来说,大意味着牵涉的知识、能力多;对管理者来说,大则意味着整个城市都被囊括在内。

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康柳用了三个关键词形容“大平台、厚服务、强应用”,其中“大”排在首位。

如果说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应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发展,智慧城市则从顶层设计层面,把新技术应用对社会的变革框在同一张网内。用中移(雄安)产业研究院智慧城市研发中心副总经理高有军的话说就是:大一统的平台建设,这是高有军形容智慧城市建设五个特点之一。

与智慧城市的“大”同样高频的词是“统一”。依据康柳的经验,智慧城市建设有五项原则需要坚持,又叫“五个统一”,统一网络、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运行、统一安全。在这五项原则下,康柳又介绍了近15项需要“统一”的业务点。

一幅未来理想图

公开信息显示,IBM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在提智慧城市的概念,但这与现在了解到的智慧城市完全不同,那个时候IBM在中国提智慧城市最终导向的是卖硬件设备,现在的中国才真正是在实践建设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概念背后是人们构想的一幅美好未来蓝图。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数据总监张翔说,在智慧城市里,城市运营效率、运营水平都提高了,能耗降低了,城市更绿色、更环保,城市服务水平、文明程度都上升了,在整个城市里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都明显提升了。

老百姓体会最深的“最多跑一次”就是具体案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老百姓不需要像原来一样奔波于六七个政府机构办理同一件事情,一次解决便捷又高效。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开放平台部、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总经理曹雪峰则说,智慧城市就是让城市变成一个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是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更多决策依据,方便他们更高效地管理城市,调度城市的各种资源,及时为居民提供更多能够享受到现在这种技术、生活,还有经济发展的红利。

换句话说,曹雪峰认为,智慧城市就是借助现有的信信息应用门户运营管理中心智慧应用(SAAS)智慧应用(SAAS)智慧交通智慧生态智慧政务智慧服务智慧产业平安城市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市政智慧医疗+智慧应用(SAAS)支撑平台(PAAS)大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大数据应用支撑服务平台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区大数据湖业务库基础库主题库…大数据基础支撑平台并行计算与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关系数据库智慧应用(SAAS)基础设施(IAAS)通信网络政务办公网、政务公共网、医疗、视频、教育专网物联网互联网计算机存储资源区统一云计算服务平台区统一数据中心全面感知区统一物联感知平台感知终端标准规范保障网络安全保障“智慧龙华”框架体系12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还有大数据、云计算,包括边缘计算,把这些能力融合起来,让居民的生活更美好。

曹雪峰把智慧城市分为几个阶段,从信息化到数据化,再到智能化,进而自动化。“首先是全面的信息化,这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已经逐渐开始普及,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数据采集,变成数据化,数据化之后就是统计分析,进而变成智能化,当然,未来在日常生活中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层面还会逐渐变成自动化”,曹雪峰说道。

关于智慧城市,软通智慧高级副总裁郭炜强调,智慧城市是一个没有边界、没有终点的概念,“从原始社会到现在,每个阶段的社会发展都是越来越智慧的过程”。在业内,不少人把当下智慧城市建设称之为传统城市向新型城市转型,传统城市以实体经济建设为核心,随着网络要素渗透,城市建设对数据要素的需求越来越高,迫使城市转型,变得以数字为核心。郭炜提道,“随着人工智能的引入,实体经济转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在另一位大数据行业从业者看来,智慧城市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当下所说的智慧城市也是相比过去而言,“过去是IT时代,IT时代要求建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到了现在的阶段,只是信息化已经远远不够,人们需要更方便、更快捷,所以我们又说现在是新型智慧城市”。从IT时代变成DT时代,过去的智慧不够,需要重新思考智慧城市该怎么做,怎么用新的技术手段,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它。

一些小场景应用

360集团副总裁、智慧城市事业部总裁穆鸿在描述大数据应用时反复强调一点,不做太大的东西,“360目前所有的工作都是聚焦在某些具体的场景中,没有涉及大的系统,也并没有计划把业务横向铺开”。

在穆鸿看来,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小场景。只有深入到具体的小场景中去,才能真正解决场景中的问题,才能真正体现大数据的价值。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随着这项工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意识到,大的顶层设计之外,智慧城市建设最终还是要深入到具体场景中。

这也再次印证了康柳提到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大平台、厚服务、强应用。“应用”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现阶段亟待加强的环节。

应用不是单纯的技术相加,它未来给城市带来的变革也会更深入。高有军就强调,民生服务和城市治理结构变革是已经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关注的两大核心。

就智慧城市建设来说,张翔提到,目前公众的观念意识已经具备,“人们都已经认识到了建设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甚至已经到了非建不可的地步”。与此同时,技术能力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包括一些静态数据也都已经采集到位。

但同时张翔认为,导致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目前的混乱状态,主要欠缺的是对采集到的数据清晰的治理和管理,缺乏法律政策层面的界定和保护,关键的还有与具体应用场景结合问题。

技术与场景融合,数字与实体经济融合,毫无疑问,智慧城市建设在进一步拉近线上与线下的距离。

郭炜把智慧城市形容成实体城市和虚拟城市,“实体城市管理已经相对成熟,但基于网络的虚拟城市还非常混乱”,郭炜表示,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不是简单地把数据汇聚起来做资产化协调,而是在越来越多方面赋能实体城市发展。

智慧城市的概念早在20年前就被提出,到现在才是真正施行的阶段,业内人士表示,智慧城市的核心是精细化运营,从手工时代到计算机时代,再到数字时代,未来还会进入智能时代,这是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目前,智慧城市发展还处于非常初期,还只是初级的城市数字化,在这之后还需要数字融合,再之后才是真正的智慧化,“我认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郭炜说道。

一个核心难题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杭州是一个多次被提到的城市,杭州因互联网产业崛起成为新一线城市,在同业眼中,杭州具备的最大优势不是别的,是数据打通。“所谓智慧城市杭州应该算是一个典型,做得相对彻底的”。

关于数据打通,张翔深有感触,城市数据汇聚说起来容易实现难,张翔直言,“你看哪一个城市真把数据汇到一起来?我知道的基本没有,即使能汇的都是存量和静态数据,动态数据全国没有哪个城市能把几十个局的数据汇总到一起,随时用于城市研究和城市运营优化”。

就拿交通来说,在一些城市,数据打通是很大的问题,公交、地铁可以通过高德这样的机构,一定范围内实现数据互通,但公交与地铁之间,想要真正打通会很难,这跟不同区域的管理体制有很大关系。

相比而言,在杭州,无论是技术,还是行政政策上推动数据打通都相对容易实现。张翔认为,大数据应用行业的瓶颈,不是算法,而是数据,是数据治理。这也是数据治理被提到更重要地位的直接原因,目前,数据治理已经成为了整个大数据应用发展的短板。

数据汇集之后是数据处理,没有经过处理的数据,张翔形容为垃圾,“没有经过处理的数据,算法再好最终出来的结果也只是垃圾”。所谓数据治理首先就是数据清洗,用另外一个词形容就是“去伪存真”。数据是数据分析与应用的原材料,没有好的原材料就做不出好的产品。

对智慧城市而言,数据就是资源,是“石油”。智慧城市实际上就是把整个城市的数据打通,从业务口把业务线树立起来,进而更好地服务老百姓。

数据打通不仅仅是观念和技术问题,目前还有很大部分原因与体制有关,郭炜认为,这需要资本推动。

社会资本介入能够一定程度上打破管理体制的限制,推动资源融合。社会资本介入之后,会以某项具体业务或者应用为出发点,推动数据打通应用,“就交通而言,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城市都在社会资本的介入下有所改变,打通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数据应用核心目的预感未来,帮助决策。张翔解释称,数据只有经过治理之后,才能真正地预感未来。比如我们拿到一套机器多年运转的数据,以及出问题的数据,就能够搭建一套模型,从而预测机器什么时间出问题,一些大型机器突然出问题连带损失会非常大。

张翔还提到,通过数据预测未来,一方面跟算法模型有关,但这并不是强关联,本质还是数据。

·观点·

穆鸿

360集团副总裁、

智慧城市事业部总裁

在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构建过程中,最大的制约还是数据,首先是数据采集准不准,其次是能不能拿到关联数据。目前360期望成为城市大数据运营商,多数的情况还是在具体应用场景里提供数据运营服务,不会拿走数据,另外关联数据能不能拿到,对运营商来说挑战很大。

数据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物品,不像某些产品借出去了可以还回来。数据给出去之后可能就不受控制了,所以这造成的现象是,当人们都意识到数据的价值或者觉得有安全风险之后就没有人愿意把数据拿出来。

郭炜

软通智慧高级副总裁、

政务事业部本部总经理

智慧城市不是凭空而来,现阶段从业者习惯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但文化差异和地区差异都比较明显,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不同,所以要清楚我们现在的基础在哪,量力而行。

智慧城市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工程,跟传统城市建设垂直性特点不一样,既有横向城市平台建设,还有垂直应用的建设,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后顺序和方向还是非常考究的。当然,先干什么后干什么通常是理想状态,虚拟城市不像盖楼房,一定是先打地基然后再盖楼,虚拟城市建设也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应该避免太过学科化,要允许其根据具体业务,通过场景,通过具体业务驱动整体建设,由市场、由实际现状形成循环驱动。此外,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结合城市的本地特点。就现阶段而言,每个城市都有结合自身的建设规划,比如“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智慧城市建设也要依托于已有的城市建设规划寻找方向。

张翔

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

数据总监

5G作为一种新的数据传输方式和传输模式,无论是从速度上还是方式上,未来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精细化管理,随着数据通道容量变化,原来我们做不了的事情现在可以做了,所以对管理进一步精细化可能会有一些作用,但这目前也不好说,尚未经过完全的验证。此外,5G为智慧城市或智慧交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技术基础,同时可能会因为无限的速度,导致工作方法论产生一些新的突破。大数据、人工智能只是提供了一个手段,这跟传统用手工处理方式比起来有很大进步。以交通为例,它首先提高了我们对交通问题做决策或者是判断、洞察的深度,对交通一些痛点理解的深度,增加了洞察的深度,为决策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其次提高了在交通领域的运行和运营效率。传统方法可能要好几天才能做的事,现在用大数据的方法可能很快就做了。

再次是提高了交通领域或者城市运行领域的整体运营和运行的成本。

高有军

中移(雄安)产业研究院

智慧城市研发中心

副总经理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了理性探索、创新发展期,民生服务和城市治理结构的变革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关注的两大核心。

目前,我们在雄安新区建成了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和创空间”,打造了中国移动首个物联网芯片研发中心,正牵头推动5G联创产业基金在新区落地。

作为我国网络强国和智慧社会建设主力军,中国移动发布5·17宣言,提出发挥公司“5G+”等方面优势,将从五个方面——树立新理念、采用新技术、打造新平台、丰富新应用、构建新生态全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运营商,推进城市信息化向新型智慧城市发展。

曹雪峰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开放平台部、

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总经理

我理解的智慧城市,是从信息化到数据化,再到智能化,进而自动化。

首先是全面的信息化,这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已经逐渐开始普及,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数据采集,变成数据化,数据化之后就是统计分析,进而变成智能化,当然,未来在日常生活中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层面,还会逐渐变成自动化。

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还有大数据、云计算,包括边缘计算,把这些融合起来,能够让居民的生活更美好。

建设智慧城市是借助技术手段,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更多决策依据,方便他们更高效地管理城市,调度城市的各种资源,及时为居民提供更多能够享受美好生活的条件,还有经济发展的红利,让城市真正变成一个生态宜居城市。

文 / 贺陈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