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浦口巨变:滩涂变家园

1997年,福建商人陈德善来到南京长江大桥北桥头堡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 “除了村庄,就是滩涂。

1997年,福建商人陈德善来到南京长江大桥北桥头堡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

“除了村庄,就是滩涂。路面坑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他说,“我的事业就是从这里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见证了过去20多年来南京浦口桥北地区的沧桑巨变。”

陈德善的公司主营陶瓷建材批发。创业当年,年销售额300多万元;去年他的销售额已突破6000万元。二十余载辛苦打拼,业务规模增长了二十倍。他说,这里是他的福地,南京长江大桥是繁荣浦口经济的“吉祥鸟”。

如今,在桥北,像陈德善这样的福建商人有上万户。过去20多年,相信“爱拼才会赢”的他们,如同候鸟般陆续来到这里栖息,用聪明和勤劳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桥北的发展。

翻开浦口区相关部门在1996年发布的文件,我们对这里发生的巨变,将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浦口区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结构单一,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尤其是市场建设滞后,影响全区经济进一步发展。但浦口具备发展大市场、大流通的优越条件,兴办批发、仓储、水运的潜力很大。”

这是一份极具前瞻性的文件,但时年29岁的曾焕沙来到桥北时,抱定的是一个朴素信念:滚滚长江是天赐的黄金航道,长江大桥更是飞架南北的交通枢纽,未来的浦口,有可能就是上海的浦东。

1996年5月,曾焕沙在桥北一次性投下320万元——这是此前在海南做建材生意积攒下的全部家当——建起桥北第一座超大型建材批发市场“红太阳商业大世界”。

市场起来了,如陈德善一样的中小微商户从全国各地陆续赶来⋯⋯如今,江苏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户数有800多万户,光在弘阳集团的家居建材装饰与购物中心平台上,就活跃着上万家中小微商户。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民营企业贡献了经济总量的“56789”——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80%的就业、90%的企业数量。

站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极目北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高116米的江北新区地标性建筑——弘阳之星摩天轮,周边高楼鳞次栉比,商业人气兴旺,到了晚上这里更是一座灯光璀璨、人流如织的不夜城。

如今的浦口,已成为“江北明珠”,是南京都市圈和苏南地区新增长极,更是南京自贸区和国家新区江北新区的所在地。

二十多年,浦口新旧两重天,滩涂变家园,就像中国40多年的改革开放、20多年的城市化给共和国的每一个角落所带来的改变一样。背后的道理,无不是勤劳勇敢、勇于拓荒的中国人,不断实现的一个个中国梦。

“争气桥”下 浦口换新颜

陈德善口中的“吉祥鸟”——南京长江大桥,有个更响亮的名字:争气桥。

“天堑”长江曾是京沪铁路的瓶颈。文献记载,1958年火车轮渡运力提高到每日100渡,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同年9月,国家批准成立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委员会,并选定桥址。

新中国成立前,美国桥梁专家曾断言,因水文复杂、地质条件差,在南京、浦口之间无法架桥。然而,新中国的第一代桥梁建设者建起了这座“争气桥”。

浦口区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南京长江大桥带来的红利。1989年,浦口区在桥北设立收费站,筹集资金将狭窄的桥北路拓宽为双向八车道,极大地改善了桥北交通物流状况。

陈德善回忆说,收费站的开通及车道的拓宽,正是桥北发展的里程碑事件之一。

“做建材批发生意,最看重的就是物流运输成本要可控。”他说,“桥北的地理优势是得天独厚的,不但有长江大桥,还有便捷的水路运输,不但让物流成本大大降低,业务还能直接辐射方圆500公里,山东、安徽的客户,当时都来我们这里批发建材。”

到了1999年,大桥北路两旁已耸起楼群,云集数千商家。收费站附近,集聚了红太阳商业大世界等大型建材批发市场,从而使浦口一跃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装饰材料集散地之一,当年营业额近100亿元,地方税收也有了大幅度增长。

《浦口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07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8.5亿元,是2002年的1.8倍。红太阳、金盛、苏宁、华东Mall等一批专业市场和重点项目落户浦口,桥北和江浦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业态初步形成。”

推进产城融合 创享美好生活

与陈德善一样来桥北经商的外来老板,是带动桥北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的主要群体。奋斗拼搏后,老板们创造了可观的财富,但仍有三块心病:住、娱、教。

住的方面,2000年前后,桥北住宅资源稀缺,人们只能选择在南京市区购房,这在当时过江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显得极为不便;

娱的方面,当时桥北尚未形成有规模的商场和休闲中心;

教的方面,桥北教育资源也稍显薄弱,难以满足外来人口子女在当地接受教育的迫切需求。

弘阳集团顺势而为,以解决“三块心病”为抓手,开启了推进桥北四阶段产城融合战略的契机——

1.0阶段,弘阳在桥北导入建材批发产业,贡献稳定、可持续的利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及就业;

2.0阶段,弘阳受当地政府邀请,在桥北进行成片区住宅项目开发,导入近15万常住人口;

3.0阶段,弘阳践行“商业旺城”,“华东Mall”实现桥北大型购物中心零的突破。2019年 8月,弘阳广场C馆重装开业,由“华东Mall”升级而来的55万方“弘阳茂”城市商旅综合体,已成为闪亮桥北的商业名片;

4.0阶段,弘阳集团以原红太阳商业大世界为圆心,将方圆8平方公里的桥北区域打造成为“弘阳智慧城市”,为商户、业主、消费者提供创新的商业生态链;同时,助力政府减轻大规模人口导入带来的管理压力。

弘阳还在桥北地区联合资助开办了红太阳小学、浦口外国语学校,积极参与桥北地区人才培育工作,发挥产业优势,反哺助力桥北发展。

回看桥北产城融合进程,弘阳的宗旨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扎根发展 诚者致远

弘阳之星摩天轮不仅是桥北地标,也见证了弘阳与长江大桥共成长的点滴故事——弘阳“在商言人诚者致远”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长江大桥密不可分。

陈德善回忆说,2016年底,长江大桥进入为期两年的全封闭维修改造,弘阳也在此时对桥北仓库进行升级,“一般情况下,合同到期直接收回就行了,但弘阳坚持以每100平方米补贴20万元给商户,我们真切感受到弘阳是个讲诚信、重感情的好企业!”

浦口区泰山镇原党委书记田兆坤说,桥北路拓宽时,很多建筑都要无偿地被扒掉,不可避免地对沿路企业造成损失,而且车流、人楼受到影响,也会影响生意。

“当别的企业在跟政府讨价还价时,弘阳没有跟政府提过什么要求,而是把困难当成机遇。”田兆坤回忆,“通过两年的提档升级,扩宽后的桥北路带来了客流增长,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的双赢。”

回首弘阳发展历程,董事长曾焕沙对浦口和长江大桥,一直感怀在心。在今年5月28日弘阳23周年司庆日上,他站在桥北“滩头堡”上,动情地说——

“23年前的今天,我也是站在这个地方,宣布‘红太阳商业大世界’开业,那是我们发展的开端。”曾焕沙说,“我们将继续扎根桥北、立足南京,以更加优异的发展成绩,回报这片养育弘阳事业的热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