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匠馆开馆,讲述海派工匠历史

职工参观上海工匠馆。 本文图片均由上海市总工会提供

集中展示上海150余位大国工匠、上海工匠,全国第一个5G信号覆盖的现代展馆——坐落于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西藏中路120号)一楼的“上海工匠馆”,9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约1750平方米的展馆,讲述了海派工匠的发展历史,展现了百余年来海派工匠的智慧与精湛技艺。同时,展馆开设了工匠学堂,邀请上海工匠走进展馆现场展示技艺、传授技能、弘扬精神,让观展者在兼具可看性、实操性和仪式感的临展区中,亲身体验到“明日工匠”的快乐和自豪,让更多的青年职工在这里接受匠心传承的“第一课”。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张工,上海市委副书记尹弘共同为上海工匠馆揭牌。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莫负春,市副市长彭沉雷等出席开馆仪式。

展陈方面,上海工匠馆由六大部分组成,即序厅、四个主体部分、临展空间。

展厅主体部分以时间为脉络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843年-1949年,初生萌芽、汇聚“能工巧匠”:主要通过外滩万国建筑群集中展现了上海营造匠人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敢于挑战的民族精神;以江南制造总局为代表的上海近代最早民族工业发展,讲述了一代代匠人学贯中西、兼收并蓄,刻苦钻研、探索制造的故事。

第二部分,1949年-1978年,自力更生、孕育“上海制造”:在万吨水压机等大型制造设备的研制,航天、纺织、建桥、造船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中,涌现出一批批“上海老师傅”,他们以“蚂蚁啃骨头”精神,团结协作、匠心报国,为上海建设先进工业和科学技术基地奉献了青春和汗水。

第三部分,1978年-2012年,开放包容、重铸“上海品牌”:主要讲述浦东开发开放、四个中心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和城市建设、以及知名品牌中的工匠故事,折射上海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工匠的勤劳和智慧。

第四部分,2012年至今,创新引领、迈入“匠心智造”:重点展现了洋山四期“无人码头”、上海中心、北横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设、载人空间站交会对接、大飞机、汽车电子主轴、核工业叶片、机械臂等制造业发展、玉佛寺平移、海派陶瓷艺术、金山丝毯、顾绣等传统技艺及非遗文化,展示了富有旺盛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的上海工匠新形象、新贡献。

参观现场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以物见技、以技见人、以人见精神”的展示原则,上海工匠馆以“时代、人物、技艺、成果”为展示要素,以实物、模型、多媒体、互动等展示方式,展示了纺织机、工具磨床、玉兔二号、北横通道盾构、981钻井平台、万吨水压机等150余件实物或模型,讲述了包起帆、李斌、徐小平、王军、胡双钱、王曙群等100余位上海工匠的故事。馆内还采用了较多互联网信息技术及互动装置等,如“上海工匠铸就城市荣光”查询屏、“魔镜墙”趣味问答、5G体验等互动设施10余项。

上海工匠馆的建设还引入了众筹办馆理念,本市各级工会积极响应,献计献策、收集展品、捐献实物、订制模型。

不少上海工匠都积极投身工匠馆的建设中,例如:已故的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数控工段长、上海工匠李斌生前把亲手做的“指环王”零件交给工匠馆筹建组;上海浦宇铜艺装饰制品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设计总监、上海工匠李西岳不仅捐献了沧州铁狮,还亲自设计、制作工匠馆牌匾和铜章墙,为观者展示了与众不同的铜艺制作风采和艺术效果。此外,上海工匠馆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还得到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自然分馆)、上海纺织博物馆、上海院士风采馆、上海地铁博物馆、上海铁路博物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等场馆的大力支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