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红棉》17年后再现舞台献礼国庆,曾实现广东文华奖零突破

南都讯 记者夏嘉雯 实习生 许依萍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复排了经典舞剧《风雨红棉》。9月28日晚,该剧在广州友谊剧院进行公演。该剧首演于2002年,并曾于2004年摘取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大奖,实现广东在这个奖项上零的突破。

17年后,广东“文华奖”零的突破重现舞台

舞剧《风雨红棉》由广东歌舞剧院创作演出,曾在2002年举行的第八届广东省艺术节上一炮打响,囊括了编导、剧目、作曲、表演、舞台设计、灯光设计等所有项目的一等奖,在2004年还摘取了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大奖,实现了广东省舞台艺术“零”的突破。

该剧取材于1927年广州起义烈士周文雍、陈铁军举行刑场上的婚礼这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出身于富商家庭的陈铁军受大革命的影响,挣脱了封建婚姻的束缚,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她与周文雍在革命活动中相识相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革命转入低潮后,两人假扮为夫妻,在广州建立了党的地下联络机关,筹备和参加了建立红色政权的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两人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在就义前的最后时刻,两人在刑场上宣布举行震撼人心的婚礼,展现了经历血与火考验的爱情,谱写了一首中国大革命时代的红色恋曲。

这一次,广东歌舞剧院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集中优势资源,大胆创新、精益求精,全力打造“红色经典”。以“复排不是复制”的标准,历时10个多月的筹备、排练、合成、彩排等过程,舞剧《风雨红棉》17年后重现舞台。

《风雨红棉》以舞剧的形式展现这一广东现代革命历史题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爱国主义主题,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

舞台全部采用黑白灯光凸显怀旧

《风雨红棉》总编导陈军表示:“这一次的复排主要有两个不同点,第一点是17年前的那版主人公是比较传统、成熟的共产党员形象,这一版我们立足历史,1927年时中国共产党才6岁,所以这一次的主人公是比较年轻的形象,去讲述年轻的革命爱情故事。第二点是这一次的舞台全部采用黑白灯光来突出怀旧的氛围。”

创新演绎的舞剧《风雨红棉》既保留了17年前的经典场面,又用现代手法进行极致烘托,以双人舞为主体,以群舞为叙事背景,舞台形象鲜明而富有感染力,将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全剧音乐以大片风格、恢弘气势征服观众,主题曲《惊世之恋》首尾呼应,感人至深。

在舞美设计方面,新版《风雨红棉》将老广州风情与革命特殊时期的社会背景相结合,剧中两次出现真实的下雨景象和满天飞舞的红棉花,表现岭南多雨的气候环境,场景美不胜收,同样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此外,记者发现,骑楼、满洲窗、陶陶居茶楼等场景变成倾斜的、不稳定的形式,而局部写实,给观众一种熟悉之感,又有“一推就倒”的视觉冲击力,此种风格贯穿全戏,构成一个社会动荡的整体意象,为全剧的叙事提供了有力而形象的环境和氛围。

据悉,该剧于9月28、29日在广州友谊剧院连演两场后,接下来将在省内外巡演。

通讯员供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