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体系盘活城市智能运转

随着智慧城市被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信用和信息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也是智慧城市建设围绕的核心

随着智慧城市被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信用和信息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也是智慧城市建设围绕的核心,信用体系建设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利用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应用于信用管理成为大势所趋,并且要实现建立真正有效的信用机制,还需要数据和建立完善的标准法制来共同推进。

个人征信是新型智慧城市基石

中国互联网协会、新华网和蚂蚁金服发布的《新空间·新生活·新治理——中国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白皮书中提到,以人为本是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出发点,新型智慧城市不是钢筋水泥的堆砌,也不仅仅是办事柜台的线上化,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有情怀、有温度的服务。信用体系是新型智慧城市的基石,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信用的作用不是被削弱了,而是在新的“互联网+”时代下被强化了。由此可见,个人信用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

蚂蚁金服首席执行官井贤栋表示,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特点在于“以人为本”、“协同治理”、“数据驱动”。例如在交易层面,以蚂蚁金服提供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为例,其支付宝的支付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交易的即时、远程、实名,为了突破时间、空间、信息不对称等限制。用户评价系统的利用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约束产品、服务质量的信用体系。

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英杰曾公开表示,“智慧城市建设不是简单地铺网线、架WiFi,智慧城市的内核是信息和信用地能力建设”。因此以信用科技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遵循四个基本的要点,将智慧城市现有信用成果显性化;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信用建设内容管理为引擎;以信用场景拓展赋能智慧城市;以信用产品应用提升智慧城市价值。

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社会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基本建成,信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

全民征信依旧困难重重

目前我国的个人征信产业链主体丰富,但是传统的个人信用评分仍然存在诸多痛点,例如征信人口的普及率依然偏低,有效性针对性机制不完善,个人失信行为屡屡发生。

今年5月,一条“买18件衣服旅游后退货”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买家黄小姐在李先生的网店购入18全民征信依旧困难重重24件衣服,总价4600多元。在收货后的第七天,以不喜欢为由发起退货请求,但李先生发现对方穿着自家店铺的服装和朋友去了西藏旅游。

随着电商的普及,交易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诚信问题。根据《2017年“双十一”网购综合信用评价报告》显示,2017年11月11日当天,电商平台流量明显增加,基本集中在淘宝、天猫、京东三个平台,三大平台的购买用户数量占全网的93.99%。但是部分商家存在着以次充好、换下新款改销旧款、产品质量有瑕疵、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现象,退货率与2016年持平,这也表明还存在着个人征信的界限不明确、规定不完全等问题。

虽然我国目前已建立了基本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但无法完全覆盖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个人信息没有明确保障,失信者惩戒机制不明确。在互联网发展新阶段,还需拓宽数据获取范围、获取渠道、缺乏创新的分析手段和服务手段。

数据是基础,法律是保障

目前,依托于新兴技术和大数据的支撑,征信数据在规模、维度和模型的迭代优化方面有长足的进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正成为互联网背景征信公司突破传统瓶颈的重要手段。在信用评估分析中融合多源数据,引入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和集成学习策略,优化算法和模型体系。

但是截至目前,数据获取范围存在局限性。在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大量的数据被广泛留存在互联网平台之上,这些数据是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补充信息,部分互金数据更是判断用户整体负债和偿还能力的强相关数据。

元素征信副总裁尹佳音曾对《数据》记者表示,要实现真正有效、全面的社会信用服务,除了数据本身外,最底层需求是完善的标准或者是法制。“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信用立法。”

自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以下简称“电商法”),填补了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空白,对规范电商及平台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防范数据造假,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对此,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潘璠表示,首先还是要有的放矢地完善有关法规条款,严格执法,使查处各种源自线下、体现在线上的网络乱象有法可依,并使依法处罚足以产生警示和威慑作用;其次是要发展、丰富技术手段,要通过先进技术,使对各种网络乱象的监控如摄像头、电子眼一样及时有效。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推动大数据应用,使其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有效发挥作用。尽管在大数据生成过程中要严格依法保护个人隐私且违法必究,但在大数据洪流中,个人和企业的失信及被查处的情况也将留下确凿痕迹。

案例链接

信用杭州建设初现成效

杭州市发改委联手蚂蚁金服·芝麻信用推出“城市信用报告查询”服务,市民无需出门,打开支付宝,通过芝麻信用就能随时随地查到自己的市民信用报告。目前,查询人数据已经超过240万。

2016年8月20日起,杭州居民无须押金,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00分以上,便可在景区、机场、公交站等315个点免费借雨伞和充电宝,在全国首开先例。数据显示,杭州地区开通芝麻信用的用户已经超过406万,超过270万杭州市民通过芝麻信用的信用评估获得金融服务,其中约80万人是没有传统征信信贷记录的刚毕业年轻白领和蓝领、农民等,通过互联网+信用撬动,他们获得的授信总额度超过25亿元。

各类押金正在杭州慢慢消失,信用免押模式开始盛行。目前,约11万杭州市民已经享受免押金酒店信用住服务,合计免除预授权押金超过8800万元,入住时间由平均十几分钟下降到45秒,退房时间由平均4、5分钟下降到18秒。超过1万人次使用过芝麻信用免押金信用租车服务,累计免除租赁押金逾4000万元。杭州市民在外地使用芝麻信用免押金信用扫码租公共自行车服务逾2万人次,累计免除租赁押金超过400万元。

文 / 江阳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