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是人生必修课

“九一八事变”88周年,“勿忘国耻、警钟长鸣,振兴中华、吾辈自强”,是国人共识。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居安思危、不断奋进。但在17日,发生了一件令人愤慨的事,香港唯一国家级抗战遗址乌蛟腾抗日烈士纪念碑,被人涂污了。

目无法纪,可用法治矫正,心中无史、胸中无国,说服起来就极艰难。近来香港发生暴乱,“港独”份子在英美反华势力的指使下,残暴地破坏香港社会,公然在中国领土上打英美国旗,挑战中国国家主权,屡屡发生污辱国旗、国徽等恶劣行为。香港发生的一切,值得我们反思警惕,尤其在自媒体发达、境外敌对势力无孔不入、社会文化滑向娱乐化的今天,重新审视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当前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爱国教育方式脱离学生实际。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一味采取说教、灌输的教育手段。而当代青少年思想活跃,各方面信息接受快,面对陈旧、僵化、脱离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脱离社会实际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没有兴趣在所难免。二是学校教育普遍存在轻德育、重智育现象。全社会以升入名牌大学、重点中学的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学校又以考试分数的多少来衡量学生,学校和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学习成绩上,重分数、轻素质,拼命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德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令人心忧,社会上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让人诟病。曾几何时,好莱坞大片“霸占”了我们的院线,肆无忌惮地用西方文化价值观给中国观众“洗脑”;打开电视,不知所云的爱情伦理剧,充斥着“小鲜肉”的无病呻吟;各种胡编乱造的“抗战神剧”令人咂舌。长此以往,我们的爱国主义文化与传统将受到极大的侵蚀。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花拳绣腿的表演,而是实实在在的坚持与灵魂触动。爱国主义教育不只是开学一堂课,而是终身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在课堂,还在工作中、生活里;不仅是学生们成长的精神食粮,更是我们人文精神的依托。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情感,经过世代的延续和发展,人们经过认知理解之后,会把爱国主义情感逐渐转化为一种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并以此作为评判日常行为的重要价值标准。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当与时俱进,使广大中华儿女继承优良传统,振奋新时代民族精神。(周亚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