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增长乏力,方盛制药董事长被查

出品|钙媒体

作者|王 诚

医药企业开展药品研发对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自从一口“工业大麻” 下肚,方盛制药就被交易所盯上了。导致湖南上市药企方盛制药的产品注册屡屡受挫,公司研发陷入困境。

据企查查资料,湖南方盛制药有限公司创始于2002年6月,于2009年9月完成股份制改造,整体变更为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庆华,注册资本43782.272万元,三大股东分别是张庆华个人持股35.77%,方锦城个人持股7.16%,堆龙德庆共生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新药研发、成药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制药企业。公司经营范围为片剂(含头孢菌素类)、硬胶囊剂(含头孢菌素类)、颗粒剂(含头孢菌素类)、散剂、栓剂、酊剂(外用)、粉针剂(头孢菌素类)、喷雾剂(外用)、洗剂(中药提取)的生产和销售。

方盛制药董事长被调查

6月6日晚间,方盛制药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暨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张庆华收到中国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被立案调查。

方盛制药表示,因涉嫌内幕交易公司股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张庆华立案调查。方盛制药同时表示,本次立案调查事项系针对张庆华个人的调查,不会影响其在公司的正常履职,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亦不受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张庆华出生于1974年,大专学历,历任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实业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广州瑞日药业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总经理、董事长,瑞兴医药总经理,湖南方盛堂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现任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据方盛制药证券事务相关负责人称,目前案件还在调查阶段,不方便透露更多信息。

端午假期过后,方盛制药开盘跌停,封板6.86元/股。而在今年4月初,受“工业大麻”和“超级真菌”两个强势概念拉动,方盛制药股价曾录得4个涨停板,从3月底的6.8元急剧抬升至最高15元,涨幅超过两倍。

2015年以来股价漫长下行的背后,是方盛制药净利润迅速下滑的事实,直到2018年其业绩才有所回暖。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以来,方盛制药共申报了34种新药,但大部分并未获批,仅有13个新药取得批文,1700多万元的研发投入随之付诸东流。某医药行业研究员对媒体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的研发能力出现问题。

研发后继无力,销售费用4年增长15倍

据有关报道称,方盛制药正在进行4个不同阶段的一类新药研发。方盛制药上市后,曝光度提升,伴随它的标签中就有“创新”。方盛制药也在年报、半年报里多次强调,“以新药研发能力”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这在湖南的药企中,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红星,实在难能可贵。

然而,这颗原本以为耀眼的红星,也走起了医药企业的寻常路——占营业收入47%的销售费用和一天5场以上的学术会议。再回过头看前几年,方盛制药在上市之前应该也是踏踏实实做研发的,但2017年销售费用上涨182.02%,营收占比提升大30.95%,2018年再次大幅上涨至5.34亿元,同比激增139.46%,营收占比为50.83%。

宣传推广费一直是销售费用的大头,2017年占销售费用的比重是72.48%,2018年达到86.91%。再细算一下,2014年到2018年,方盛制药的销售费用增长了15倍,但同期的营业收入增幅为2.53倍。

销售费用这么高,研发投入又如何呢?

根据上表来看,2019年上半年,说好的要做创新药的方盛制药,研发费用只有1357万,营收占比2%,再看看两行上的销售费用,不免有些打脸的嫌疑。

今年业绩波动反常

针对方盛制药董事长涉嫌内幕交易被立案调查一事,有关媒体梳理了近几年公司财报,发现公司业绩波动颇大。

2016年、2017年方盛制药业绩均不理想:2016年净利润6976万元,同比下降23.07%;2017年净利润5968万元,同比下降14.44%。

但到了2018年,公司业绩突然大为改观。公司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0.51亿元,同比增长45.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299.39万元,同比增长22.31%。

同时,方盛制药表示还加大了产品研发投入:2018年研发费用4234.78万元,同比增长44.18%;成立了新药研发基金,建立了多个新药研发平台;研发人员占员工比例已超过10%。

然而,2018亮眼的业绩并没能继续。2019年一季报显示,方盛制药该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9亿元,同比下滑4.07%,扣非净利润2218.21万元,同比下滑2.72%。

业绩为何会有如此剧烈的波动?2019年一季度营收、扣非净利润为何会出现下滑?截止6月16日18:00,《投资者网》尚未收到方盛制药相关回复。

股价遭遇“过山车”

2019年3月末至今,方盛制药股价的波动可以用“过山车”来形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