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张涵予用八个字,诠释了什么是新时代的中国英雄

如果不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对《中国机长》的观影感受,就会停留在特效、演技、颜值上,仅仅把它当作艺术作品来看待。

如果不是对真实事件的高度还原,把一个个我们身边的平凡英雄剖析给我们看,我们无法相信,人对极限的挑战,能到如此非人的地步。

从走出影院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个小时,张涵予的脸和袁泉的眼睛,一直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他们用一种坚毅的表情,传递出8个字:敬畏生命、敬畏职责

这8个字是从英雄机长刘长健嘴里说出来的,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真正的英雄,就是这样炼成的。

以下内容,尽量做到不剧透。

机长的岗位,不是用来耍帅的,它是一份担起无数生命的沉甸甸的责任。

有人说,机长刘长健这个角色,只有张涵予能演好。观影之后,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张涵予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铁骨柔情。

铁骨柔情,通常被用来形容英雄,以强悍为主,却在情感上不失温柔。但是,这样的英雄,是脸谱化的,一出场就能让人看出是英雄,要么横刀立马,要么豪言壮语。这让我们这些在红旗下长大的人,对英雄的认知很模糊,也很遥远,总觉得他们只活在书里和影视剧里。

张涵予重新诠释了什么是英雄,什么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有血有肉的英雄。

他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丈夫和父亲。他有一个温馨的三口之家,他爱他的妻子和女儿,他也爱世间所有的生命,包括患有眼疾的流浪狗。

他是一个温柔的男人。作为一个六岁孩子的父亲,他尤其会在孩子面前展现温柔。当他绷着一张严肃脸走向工作岗位时,一位即将登机的藏族小男孩对着他喊出“扎西德勒(祝福吉祥)”时,他回报一了一个笑脸,回喊出了“扎西德勒”。

同时,他又是一个内敛的男敛。所谓内敛,就是不会用语言来表达他的爱,所有的爱,都表现在日常生活中。

机长于他,只是一份职业,仅此而已。

因此,他会像所有的上班族一样,准点上班,然后准备准点下班,为女儿过六岁生日。

只不过,他的工作性质有些特殊,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做好每一个细节。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一百多条生命飞出去了就再也回不来。

正因为这份特殊性,才让他在对职业的敬畏上,比普通人多了些生命的重量。

因此,他必须内敛,话不多才能保持冷静,保持冷静才能专注,专注才会让自己随时在状态上,以备及时处理突发状况。

30年的飞行经验,开轰炸机的经历,100多趟同一航线的熟悉程度,都没能让他有些许松懈。

因为,工作从来不是简单的重复,工作内容一样,细节却很不一样。

现在流行讨论中年油腻,其实所谓的中年油腻,不是体型变胖,不是语言油滑,而是对世间的一切失去了因认真细致而呈现的清爽感。

拿经验说事,以为有经验就可以轻慢,就是油腻。

刘长健不油腻,他像第一天上班的新员工,专注而认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人类有一个劣根性,居安则忘了思危,随着时间的推移,当面临的环境一直呈现的是平和安稳,就容易忘记危险的存在,从而无视那些应对危险的技能,并不会日复一日地去练习了。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也许一辈子也用不上,但依然要养啊!

刘长健也希望一辈子用不上,但他没有因此就松懈,就放低对于机长职责的要求。

在突然到来的灾难面前,谁都没有经验,唯一能保障应对的,就是尽量多地去做预备工作。

因此,当意外发生的瞬间,刘长健也出现了短暂的慌乱,这是作为正常人的正常反应。看到欧豪饰演的副机长半个身子挂在驾驶舱外,他本能地去拉。

但是,很快,他就意识到了他的岗位是什么,职责是什么。在万米高空,零下40多度,释压缺氧,自动控制面板被吹跑的状态下,在第二机长提示他后舱安全的情况下,他迅速调整好自己,全身心专注在如何保障安全降落上。

尤其是在与地面失联之后,那些曾经能依赖的助力都失去了作用,他只能靠自己了。

这时候,他的职业素养,他的飞行经验,他的冷静,他的判断力,他的决策力,都被调动起来。

所谓英雄,就是在孤立无援时,有如千军万马,在不可能中创造出可能来。

世上哪有什么奇迹?不过是把别人认为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当朱亚文饰演的管理局工作人员看到了驾驶舱内的惨状后,由衷地说了句:“你怎么这么牛啊!”

这哪是一个“牛”字可形容的?这是30年来日复一复坚持训练的结果。

支撑着他的,是对职责的敬畏,更是对生命的敬畏。生死时刻,他想到了等他回家过生日的女儿,由己及人,自然也想到了后舱里119名乘客的家人在翘首以盼。

有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在肩,他哪敢懈怠?

乘务员的职责是端茶倒水,但不仅仅是端茶倒水。

有人说《中国机长》拍成了流水帐,飞机起飞前,确实以流水帐的方式交代了每一个环节。这些交代有没有必要?

非常有必要!

飞机五点多起飞,工作人员三点就得起床。在起飞之前,他们要检查每一个细节。一个关舱门的动作,都要拆解成好几步来完成,为的就是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也提醒工作人员关注细节。

乘务长毕男对乘务员提的那些问题,看起来无聊且无用,正如乘务员所说:这些话经常练习,但从来没有用上过。

这些话里就包含这一句:请相信我们是经过专业训练的

在日常的飞行工作中,这句话确实用不上,因为她们日常所做的,无非就是端茶倒水而已。在很多人眼里,她们不过是空中服务员,和那些饭店里端茶倒水的服务员并无二致。

但这并不代表她们就只会端茶倒水。

当意外发生,机舱里乱成一团,有的乘客甚至做出了疯狂的举动。此时,机舱与驾驶室的通讯隔绝,谁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慌乱只会对飞机的颠簸造成更大的负担。

这个时候,乘务员端茶倒水以外的职业素养就体现出来了。面对疯狂冲向驾驶舱的乘客,乘务长毕楠像一个将军,挡在了他面前,用斩钉截铁的口气和异常严肃的表情说:“你要干什么?飞机给你你会开吗?”

此时,那个温柔地微笑着端茶倒水的服务员不见了,她成了全舱人的心理依赖。

作为乘务长,在联系不到机长的情况下,毕男就是乘务舱的最高领导。虽然她也怕死,也有本能的恐惧,但她更记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是什么:安排抚乘客的情绪,配合机长走出困境,把大家安全地带回地面。

她迅速地压制住了内心的恐惧,让颤抖的声音变得沉稳有力,先是安抚住了年轻的乘务员们,使得她们在慌乱之后找回了工作状态,分散在舱内不同位置做安抚工作。

这些平时像花瓶一样端茶倒水的服务员,此时变身为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守护着全舱人的安全。

这个时候,还能认为她们那些每天要训练的话无聊和无用吗?

书到用时方恨少,职业培训也一样,所有的培训,都是为了应对不时之需。正如毕男所说:“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能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

于是,我们知道了,敬畏职责,敬畏生命,不仅是机长刘长健个人的思想,而是所有民航人的思想。那些流水帐式的简单动作,就是对职责敬畏对生命敬畏的表现。没有这些日复一日简单的重复,又哪来想用就能用的训练有素?

几天前,我被一位在我文章下评论的网友杠上了,TA提出:在工作的间隙看看手机发发评论很正常,比如老师在等待学生答题之时,就可以做点自己的私事。

我回TA:这有违职业素养!

职业没有贵贱,对职业的态度却有贵贱。只有对职业对职责有足够敬畏的人,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英雄。

张涵予用他坚毅的脸,袁泉用她坚毅的眼神,告诉我们,什么是职业素养,什么是敬畏生命、敬畏职责!

所谓英雄,不过就是怀敬畏之心,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