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东子说论语之十三《有子告诉我们,走不通的时候就看看傍边》

平沙落雁李祥霆 - 古琴音乐-李祥霆

洪东子说论语第十四

第十四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钱穆《论语新解》【白话试译】

先生说:“君子,饮食不求饱,居处不求安,敏疾地做事,谨慎地说话,又能常向有道之人来辨正自己的是非,这样可算是好学了。”

洪东子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此即指“少欲”。止住外“求”,从容内“德”。德,得也。德进于平常事上,多接地气啊。曾子得此以之“守约”,孟子得此以之“浩然”。曾子是内而弘,其极则配“大勇”;孟子是外而微,至落脚而道“性善”。曾子守约,孟子扬善。内外之间,小智非可量也。

敏于事而慎于言:此对“止”而言。既然“德”进了,就要知止,否则“吉凶生焉”的“凶”必至。朱熹修进“内五德”之道,吃亏就在未能“止”上。我以前以此亦吃亏不少,今日也未得干净。可见人要像个人不学怎么可以?

唯止而后众止止,而后能定能安能虑,这个“虑”就是“敏”。敏于事,虑而得,必“慎于言”也。这一串功夫没有,进德修业便是屁话。屁话不顶用,故还得重来。许多人做事先成而后败,即败在这“不知止”上。重来若仍不知止,不过是成败之循环,沙滩上的土包,刹起那覆,佛言生灭,等同虚妄,诚不我欺!看透了世事皆如此。

有些人的“敏”,是神经过敏。慎其言,默识于心,则天地人事无不洞见其微者也。此之谓高明。高明,必要大明。君子推至诚于天下而大明其德也。老毛说,雄鸡一唱天下白。是成大事者,都有这样的志气,人人皆可为尧舜,没有例外!看到别人“改过”,进步了,就眼红免不得上去调侃风凉一番的人,子曰:非好学也已。

因志气鼓舞特高,而“就有道而正焉”:怕出差错,求证有道,斯可勉过矣。这样一个严谨务真求实的人,当然是“好学也已”。

“就”是亲近之义。“有道”,我以为亦可为“友道”。古“有”、“友”通。故又当释为:就三二友一起讨论,而正其是非。就是千万别出差错,举凡有一丝未安处,亦须就正之于友也。刚好是“慎于言”之余韵,于文理亦畅。气氛大为可观,轻松活泼,非一本正经去求请那“高人”“神仙”而竟至于怪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