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人的鲑鱼精神

编者注:我们曾发过作者Ariesism写的系列文章,当时是分几部分发的。现在合成一起发送,文章比较长

编者注:我们曾发过作者Ariesism写的系列文章,当时是分几部分发的。现在合成一起发送,文章比较长,但还是有可读性,欢迎大家看后,发表自己意见。

鲑鱼运动

我们要有“Dafaha精神”,也就是鲑鱼精神

鲑鱼,溯河洄游鱼,通古斯海的著名鱼类,祖辈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河流中,为了觅食和繁衍,不得不离开故乡顺河而下,一直游到海洋中成长,但漫长的岁月并没有让它们完全适应海洋生活,随着它们身体的长大成熟,它们的思想之情越强烈,无论离开故乡多远,也要返回故乡生儿育女,逆流而上,回乡之路充满艰辛,途中经过数米高的瀑布和许多障碍,但是,无论困难多大,它们都百折不回,勇往直前,它们有着极其灵敏的嗅觉器官,故乡的气味吸引着它们一直游回去,经过层层难关,抵达最上游,产卵后,结束一生

一:恢复满洲姓氏

1:通过各种渠道追溯、考证、对应自己的满洲姓,作为家教一代代传下去,懂得满洲姓的满洲语发音

2:实在不知道自己满洲姓的,可以根据自己汉字姓(不是汉姓)对应满洲姓,有些汉字姓只对应一个满洲姓,比如关-瓜尔佳、郎-钮钴禄、金-爱新觉罗等,但有一些汉字姓,是诸多不同满洲姓简化、演变的,可以自愿选择其中一个(只是建议)

3:给自己的子孙取满洲语名字或昵称/小名儿,上户口时,根据法律法规孩子的姓必须是父母其中一个,所以,户口、身份证上目前不太可能恢复满洲姓(日常生活中的姓名可以,比如有些满洲人户籍身份之外常用的名字已经改成满洲姓名),但可以是汉字姓(注意:是汉化,或者汉字化满洲姓,不是汉姓)+满洲语名字的组合,比如关伊勒图这种,法律上是允许三字以上名字的,如果有些满洲语名字很长,音译成汉字字数多可以简化得符合法定字数

二:身份定位

1:不要太纠结自己有几分之一的满洲血统,分子人类学角度,每个民族的基因都千差万别,有共性也有差异,哪怕你有十分之一的满洲血统,也不影响你认同满洲人

2:满洲人、东北人、中国人,不冲突

满洲人在中国东北部,可以接受关内人称自己为东北人,也愿意与满洲地区(中国称东北地区)各民族兄弟姐妹一起认同东北人身份和东北文化,也认同中国人身份,中国的概念和领土,本来也是形成于满洲代清国(中国称大清国或满清),满洲人既要有本民族和本土意识,也要有主人翁意识

3:绝大多数满洲人,有汉族、蒙古族等血统,也不必极端地选择其一身份认同,可以学习美国的欧洲裔,他们认可自己是美利坚人,也落落大方接受自己有爱尔兰、犹太、波兰、德国、意大利等血统,热爱满洲文化,因为她优秀和面对传承的紧迫,不在于自己满洲血统的多少,哪怕少,也要有一份承担和责任感,汉文化有巨大的人口去承载,而满洲文化,需要我们每个人珍惜自己不多的满洲血统从而去传承

三:文化自信

1:多读书,多学习,才能发现满洲文化的可贵和优秀

2:对中国官方历史观去异化,不能盲目信之,对所谓“清朝是最落后的朝代”、“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强国,清朝时衰落”等荒谬言论,不能轻信,不要被官方、主流的历史观和网络蝗汉带节奏,不要对蝗汉动辄污名化的“金钱鼠尾”、“通古斯野猪”、“蜈蚣服”等言论带节奏,不卑不亢,学会反驳

实际上:

闭关锁国从明朝就开始了

清朝衰落更多是因西方列强工业化的崛起,在西方崛起后,除西方外的整个世界都开始衰落

清朝进行了亚洲最早的改革,实际上为后来建立的中华民国贡献很大

所谓清朝丢掉的领土,更多是非实际控制的,充其量是势力范围和模糊地带,不能跟着极端民族主义者或者蝗汉去意淫整个西伯利亚都是清朝的,清朝不但保住了汉人固有的领土,而且开疆扩土,把西藏、新疆和蒙古地区等地纳入版图

签不平等条约,尚有条约,汉人王朝时期,没有条约,不代表不送土地,更多时候,直接送,连条约都没有

满洲法式、服饰对整个中国甚至亚洲一些民族来说是一次服饰革命,而非简单的改变,满洲的剃发易服也并没有蝗汉渲染得那么残酷,倒是不少汉人官员急于向满洲统治者表忠心而强迫汉人剃发易服,包括汉人在内的各民族,穿满洲服饰的很大原因是因为满洲服饰的紧身、简便、保暖、利落,虽然明朝出现扣子,但并未普及,满洲服饰把扣子普及开来,是服饰革命,是一大进步,满洲发式,相比束发,也更干净,束发也并没有影视剧里或者蝗汉宣传的那么美观,更多时候,底层人民蓬头垢面随便一扎而已

……

哪怕我们不去反驳,至少我们内心不要自卑,我们不意淫,坦率接受批评和正视自己的缺点,但更早结合实际正确客观看待自己的历史,不盲目接受官方单方面的历史教育,更不接受蝗汉的甩锅、谣言、污名化、丑化

四:族名问题

自称“满洲人”、“满族”都可以,“满洲”是我们的故土和族称,这是底线,很多满洲人以汉人,或者中国官方的立场来自轻自贱,拒不接受“满洲”族名,满洲国,或者伪满洲国的定位,交给历史,中国官方认为的伪,不一定真的伪,即便这个国家是受日本扶植的,但历史上,确确实实叫满洲国,这方面,我建议自己心里有数就行,没必要跟蝗汉或者一些人理论太多,很多人不在乎事实,只在乎立场

满洲语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洲语族,不能用汉语思维理解,Manju是一个词,不能简化成man,但汉字音译后,汉人简化成满,我们默认,但也保留自称“满洲”的权利,好比Korea,不能简化成ko,不能把高丽人称为高人一个道理

五:锡伯语是否属于满洲语问题

狭义上,任何各民族的语言都可以称之为“XX语”,比如西南一些民族,语言实际上是彝语,但因为有本民族认同和本民族族名,相应地也就衍生了“XX语”,如果一定要说有没有锡伯语?是有的,锡伯人说的语言,可不就可以说锡伯语?但如果是学术的角度,尤其西方为主流比较严谨的学术角度,先有了满洲语的概念,而所谓的锡伯语即便与满洲语有一些区别,但还不至于差异到两种语言的程度,所以,会把锡伯语视为满洲语的一种方言

还有一种情况,语言里包含语言,好比我们说粤语,实际上,既可以视为一种独立语言,也可以视为广义上的汉语当中的一种语言,不过锡伯语和满洲语的差异远没有汉语普通话和粤语的差异大

另外,如果锡伯人内部对自己的语言形成“锡伯语”的认知,那么也要尊重这种民间认知,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没必要为了这个去和锡伯人打嘴仗,能团结就团结,他们说锡伯语不是满洲语,那就随他们,但无可争议的是锡伯语和满洲语的关系

六:考证满蒙京冀等地区的满洲语名称

这是比较学术的问题,但即便我们不是学者,没时间和能力研究考证,至少不盲目跟信,要有质疑的态度和怀疑精神

汉字是一音多字,同化能力很强,比如“mango”,汉字音译是芒果,“芒”这个字,有草字头,“果”本身就有水果之意,两个字在一起,就显出水果属性,如果mango是一种昆虫,汉语音译时可以选择“螨蚼”,北方很多地区,包括村落的名称看上去是莫名其妙的汉语地名,比如馒头沟之类,实际上是满洲或者蒙古语地名,牡丹江,跟牡丹没关系,如果保留穆丹乌拉的地名,很容易看出来是非汉语地名,而音译成牡丹江,就很容易误导人

七:满洲语物种命名

这里的物种包括动植物、矿物等等

我们应该骄傲,满洲地区(广义上的满洲包括俄罗斯远东一部分和京津、冀东北)是一个独特的存在,物种丰富、地貌多样、四季分明、风光壮丽,有草原,有大河湖,有森林,有苔原,这里数不尽的物种,应该有本土的命名,而不是冠以“东北”,在国际上,当地的物种、古迹等,都要依照当地地名命名,而不是方位词,所谓“东北XX”实际上是荒唐的,但我们改变不了约定俗成的观念和官方刻意弱化、淡化满洲痕迹的做法,至少可以坚持我们内部认知,东北虎,是满洲虎,丹顶鹤,是满洲鹤,所谓北大荒,是萨哈林乌拉草原,有些没有命名的,应该由我们民族的学者去商榷命名

八:拒绝夸大所谓“闯关东”的人数以及影响力

九:为“东北人”正名

今天,中国人眼里,无论你是满洲人、蒙古人、朝鲜族还是汉人,首先你是东北人,曾经,东北人的形象是热情、大气、乐观、幽默、勇敢,而今天,恶俗伪二人转、快手、喊麦等low俗文化,严重影响了东北人形象,当然,我们也无奈,有些low俗文化明明不是满洲文化,但我们也无奈,所以,从我们自身做起,做一个优秀的东北/满洲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挖掘、抢救、传承、保护、发扬、创新优秀的满洲传统文化

十:复兴满洲文化

不要自卑,不要孤单,很多人在做,满洲语歌曲,开始越来越多出现在官方电视台的节目中,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满洲语,越来做多的人研究清史,越来越多的人复原和创新满洲服饰,有时候,人难免跟随一些轻松的、发展迅速的大趋势,毕竟有归属感和优越感,而复兴满洲文化,会“累觉不爱”,其实,既然可以多重身份认同,也可以多重文化热爱,总可以腾出自己的一小部分精力为满洲文化复兴添砖加瓦吧?虽然我们有劣势,但我们有人口的巨大优势,只要你决定开始做,就不再孤单

民间角度,我们追忆、考证、追溯、询问每个自然村、每个老人关于满洲的传说、曲调、手工技艺、满洲语词汇、家风家教、满洲人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礼节礼仪等等,去记录,去挖掘,去保护,去抢救,去扩散和宣传,去传承和发扬,去创新。

十一:如何看待古代满洲地区诸民族与满洲人的渊源

古代满洲,以及满洲周边地区(如蒙古、朝鲜、燕辽)的诸多民族,大多数跟满洲人同属阿尔泰语系的牧猎民族(游牧、畜牧、狩猎、渔猎),都有渊源,不应该生硬地一一对应,对应一个,否认其他的做法不可取,好比很多人习惯说:满洲人祖先是女真人,蒙古人祖先是鲜卑人,所以,满洲人跟鲜卑人无关,等等论调

满洲人在某一时期的祖先是女真人,而再往上追溯,跟勿吉、扶余、鲜卑等民族都有渊源,有些古代民族,分流到今天的各个民族中,也有些古代不同民族,融合为今天的某个民族,所谓同源异流和殊途同归,我们先有一个大框架的认知:满洲极其满洲周边的历史和民族之间的渊源,然后再逐渐缩小到各部分,不要只找出来里一个对应,把其他部分说成跟自己没关系。

十二:抵制和警惕蝗汉所谓“满洲人不是女真人”的荒诞论调

当然,如果较真儿,XX人不等于XX人,都成立,华夏人不等于汉人,对吧?几千年来,文化、血统不可能完全不变,这种文字游戏没意义

而蝗汉抛出的一些所谓的证据更是可笑而荒唐,类似“满文和女真文不同”之类

内蒙古和蒙古国的文字还不同呢,能证明他们不是同一个民族吗?

还有,有的蝗汉抛出当时皇太极还是谁的言论,否定满洲人是女真人,而实际上,那只是一个民族建国之后的重新定位而已,满洲人,自己朝鲜等周边民族,都始终视满洲人为女真人,这没毛病

不要顺满洲人了,女真强大时,一些不属于通古斯-满洲语系的西伯利亚原住民,都被中国视为女真人。

十三:东北等地汉人同胞如何定位自己和如何看待、对待满洲人个满洲历史、文化

狭义的满洲人是满洲民族,广义的满洲人是以满洲为地名而衍生的同一地区的各民族,即满洲/东北地区的人,数码的内存是有限的,人的内存是无限大,我希望东北/满洲地区,或者其它地区的汉族或其他民族朋友,不要有非敌即友的观念,也不要有根据身份证上的民族属性就给自己一个敌对其他民族的理由,实际上,东北/满洲地区的各民族,在保留自己文化特征下早已形成更多的共性,我们共同捍卫这种共性的文化,也同时彼此尊重对方发扬各自的文化

我们应该学习西方一些国家的先进观念,很多生活在原住民地区的主流白人,也认同自己的地域身份,学习和发扬原住民文化,甚至发挥比原住民还大的积极作用

十四:正确理解萨满文化

被中国人扭曲的萨满

“萨满”一词源自通古斯语saman与北美印第安语shamman,原词含有:智者、晓彻、探究、等意,萨满不是宗教,是一种文化,中国人动不动就说“萨满教”带着异域猎奇心理乱给萨满扣帽子,破四旧后,很多传统文化习俗被破坏导致消亡,比如汉族的一盐驱除晦气和辟邪,韩剧中,不受欢迎的人走后,主人要撒盐;日本相扑比赛时也要撒盐,至今,中国一些农村,在丧葬场合,也要装一些盐,这是题外话了。

萨满在破四旧时被扣上“跳大神”的帽子,再加上一些东北华北地区的汉人借着萨满的形式去给人看病算卦装神弄鬼,搞出一堆兔子仙狐狸仙的,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跳大神,萨满是有灵性的人,有知识的人,通晓天文地理气象医药等各种知识,远在匈奴时期,萨满就在军事上发挥作用,不能用迷信来定义萨满,萨满是人品、知识、灵性、感官都高于常人的人,因此被视为神与之间人的使者,萨满文化中的神,跟汉人文化中的玉皇大帝等一堆拟神化的人不是一回事,而是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类似汉人文化中的“道”,萨满文化从来没有血祭、陪葬等血腥无人道的东西,萨满文化更多是萨满运用自己的阅历、知识、灵性和敏锐度来判断(不是简单的占卜),出于对天地万物敬畏的祈福、祈祷,对自身的反省,帮助他人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和矛盾等,萨满是全世界最宝贵的财富,是集知识(天文地理星象医学等)、灵性、品格、艺术、修身养性为一体的宝贵文化。

中文里“信仰”这个词翻译的就不贴切,“信”,字面上很容易解读为“相信”、“信奉”,“仰”,则容易解读为“仰望”,这两个字在一起,就矮化了信众、教徒,所谓“信”上帝,不是中国人理解的“哦,我相信上帝存在”,如果你认为欧美人傻到都是有神论者,他们怎么可能各个都是发达、文明的国家?欧美人也好,蒙古人也好,日本人也好,他们理解的“信仰”,更接近“尊崇”,尊崇某种宗教,某种思想,某种价值观,而形式的东西,是不会凌驾于精神之上的,而中国人,看到的恐怕只有画十字和跳萨满舞,打个比方:如果外国人看到中国人清明节祭祖,然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人信鬼,你是不是觉得有点不舒服?中国人的理性也未必相信那些祭品,故去的亲人能吃到,但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1:求得自我的内心平静

2:缅怀,借形式化的仪式抒发情绪

3:传承,把尊宗重祖的传统传承下去

4:价值观,价值观决定中国人即便不信鬼,也要尊重先人和逝者

某些民族不是真的相信山有山神,树有树神,如果以一个脱离了有神论进入文明社会的姿态去看待这种文化,就是白痴,就好比别人看到你祭祖认为你拜鬼一样,山神树神的崇拜,更多是出于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价值观,而不是生活中多几个神。

十五:没有北大荒,只有萨哈林乌拉草原

当时的有关媒体误导民众,把由草原、湿地组成的萨哈林乌拉草原抹黑成“北大荒”,把对满洲地区草原、湿地的破坏美化成开垦、建设,包括对萨哈林乌拉草原、大兴安岭在内的一系列对满洲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农耕民族观念里,土地不用来种庄稼就是荒凉,这是错误的观念。

满洲民族是一个热爱自然生灵的民族,千年来,满洲人与自然、生灵和谐共处,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又不贪婪,每个满洲/东北人都要用实际行动爱满洲/东北,保护满洲/东北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生灵。

现在回头看,过度开发,打破了满洲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关系。

十六:与中俄(日本也有少量通古斯语系民族)两国的通古斯语系诸民族多交流,通古斯语系诸民族面临共同的严峻挑战,包括语言、文化濒临消亡,日益边缘化,没有自己的国家,被主流民族同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应该有“大勿吉”意识,形成合力,共同保护文化财富和生态环境,不应该不相往来、渐行渐远、彼此生疏,优先保护共同的共性文化,再逐个保护个性文化。

十七:形成维护民族权益的机制

无论现实中,还是网络中,满洲同胞要团结,面对现实或网络中(尤其利用贴吧等论坛和社交群),一些蝗汉对满洲、代清国(中国官方称清朝/大清)的歪曲、侮辱、篡改(如百度百科等)、诬陷、污化、挑拨、分化等行为,要反驳、举报、澄清、纠正、警惕,我们做守法爱国的满洲人,但也要捍卫自己的权益,团结在一起,捍卫权益时不孤单,如去年很多同胞举报侮辱满洲民族事件,虽然结果可能不了了之,但至少让有关部门听到我们的声音,我们也能借此形成共同捍卫自己权益和名誉的机制和习惯。

十八:团结重于一切

勿把热爱满洲文化矮化为兴趣班行为,热爱自己民族,适当护短都可以理解,不当“理中客”,有些满洲同胞,书读多了,客观过头儿,跟着外族挑自己毛病,即便再客观,也显得冷冰冰,让同胞心凉,这些人,大中原意识或叫中原中心观点取代了满洲意识,动辄以人中原立场去和稀泥,去过度自我矮化和自黑,对复兴满洲文化的同胞刁钻刻薄冷嘲热讽

不搞小圈子,不对个别同胞说三道四,人无完人,不因一些言论争执或观点不合就结梁子,相互扯皮、内耗、酸言酸语或背地里说别人,每个人对民族文化理解和热爱的阶段和程度不同,多一些理解,不因自己很懂就对刚了解,或者对民族文化理解、宣传有偏差的同胞嗤之以鼻,礼貌、友好地纠正、疏导、引导,珍惜星星之火,不要看到处扑灭来之不易的火苗,对于一些同胞个人的理念,如对满洲语标准语的观点等,要多包容,尊重每一个为民族文化努力付出的人,共勉!

作者Ariesism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