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画家对祖国、对人民、对艺术的赤诚

《开国大典》这幅油画有很多人都见过,不知情的人都以为这是一张彩色照片,其实这是我国的一个画家在一九五三年创作的,当时他仅仅37岁。

油画《开国大典》

一九五一年的时候,文化部开始筹备党的三十岁生日纪念活动,其中一项就是举办画展。于是在短时间内,组织了国内几十位著名的画家,进行了相关画作的创作。短短的几个月,一大批优秀的油画作品就画好了,但是唯独缺少一幅展现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于是革命博物馆委托中央美院来完成这样的一幅作品,而中央美院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当时年仅37岁的画家、教授董希文。

《开国大典》草图

《开国大典》草图

在创作的初期,董希文查阅了大量的开国大典资料,根据当时的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他发现资料中的领导和群众不在一个场景中,如果用油画来还原当时的场景,效果会不太好。为此,他决定打破写实的限制,重新给画面进行构图。

《开国大典》局部

他先画了一张草图,拿给许多美术界的权威人士以及文艺界名家看,在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后,董希文对草图进行了调整。进行创作的时候,由于画面巨大,所以他把油画布上方接到房顶上,下方接到地板上。创作的过程中,董希文一会儿爬上房顶画,一会儿躺在地板上画。为了节约时间,他晚上就在画室的椅子上睡觉,吃饭也是别人帮忙带过来吃。从开始创作到结束,董希文在不到三个月时间内就完成了这幅全长4米,宽2.3米的《开国大典》。之后这幅画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开国大典》局部

《开国大典》局部

那么作为油画《开国大典》的作者,董希文有着什么样的人生呢原来董希文是浙江绍兴人,他于一九四一年出生,父亲是一位有名的文物鉴赏专家。在家庭深厚的文化氛围下,董希文从小就对绘画表现出了热爱,并且开始痴迷于画画。

董希文

但是父亲认为,想要做一名成功的画家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很多画家在年轻的时候连基本的生活费都赚不到,所以他不同意儿子走这条路。但是董希文非常执着,他坚信自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他继续学画,然后考取了杭州之江大学土木系,第二年又偷偷考取了苏州美专。

《百万雄师下江南》

到了理想的学府后,他开始专心画画。那时候著名的画家颜文樑和一些法国画家都在苏州美专任教,于是董希文跟他们学习欧洲古典主义绘画。但是在接受欧洲古典绘画技法的同时,他也把自己所熟悉的国画线描技法融入其中。

《北京入城式》

一九三四年,董希文又考入了杭州国立艺专,也就是今天的中国美院,跟随林风眠、潘天寿、李超士等名师学习绘画。一九四九年,他创作了《北平入城式》,这幅作品为他赢得了擅长于革命人物肖像画的声誉。后来他又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画作,包括《百万雄师下江南》《抗美援朝》《红军不怕远征难》等,这也是后来中央美院选择董希文来画《开国大典》的主要原因。

《红军不怕远征难》

《抗美援朝》

在笔者看来,董希文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成就,这要得益于他扎实的绘画功底。著名画家艾中信曾这样评价董希文,说他的素描有三个优点,分别是稳、准、狠。画面整体观念强,又画得很活,观察力和分析力非常独到!董希文作为一名画家,他用自己的油画创作积极地参与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前进的步伐,为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对祖国、对人民、对艺术的赤诚将永世流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